王府养的戏班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模仿莺啼鸟叫惟妙惟肖,还有老人的咳嗽声,小孩子哭闹声都能让人分不出真假。薛映这次将人带了出来,让她扮成奶娘,负责模仿孩子哭闹声。
一连几天,都没有人发现异常,薛映悬着的心稍稍松了些,但他很清楚这样伪装不了太久,可是焦急并没有用处,只能是一面小心再三,一面耐心等待着消息。
三天后,快要到达晋中城之前,薛映终于收到了温承清扫完北边战线,择日离开关外的消息。他望着远方的晋中城,今夜便是最好的时机。
崔淼这几天一直在观察着薛映和温启,总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他每天都能看到薛映,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温启,而且他能听到孩子日日哭泣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下,薛映将自己的孩子看得牢了些亦实属正常。按理说没什么好疑惑的,可随着京城越来越近,崔淼心里的怀疑愈发严重。
今夜是中秋,崔淼琢磨着要亲自送月饼进去,想做一下确认。可他端着托盘过去,正巧碰上孩子哭得很厉害,薛映没心思见他,只许他在外面回话。
门口守着端王府的侍卫,崔淼不好靠得太近,只好在不近不远的地方听了很长时间。他听到孩子哭个不停,又听到薛映哄孩子的声音,声音忽大忽小。他听得久了,听得厌烦,隐隐听到院落外面有吵嚷声音,心知今天估计见不到薛映,于是走了出去。
将要走到院落门口之时,他闻到了墙外飘来的酒香,原是有酒家送货,想趁着中秋节这日送到晋中去,可是中途天气不好,晚走了几天路程,这下赶不上了。但千里迢迢,他们好不容易过来,便想着尽力赶路,谁料到了此处,不慎翻了马车。
马车倾倒,打碎了数坛美酒,酒香浓郁,飘散在附近。疾行了数日的士兵们闻到之后,皆是露出了垂涎的神情。
行军期间是不许喝酒的,可这群人并不是苦出身,甚至有人抱着葛百盛的肩膀,起哄要酒喝。
葛百盛治军并不严格,见众人闹了一会儿,便想着一人半杯酒,想必也不会醉得太厉害。今日到底是过节,他谨慎地安排了几个人守在各处,不得碰酒,剩下的人可以沾一点酒。
看守的人喝不了酒,心里难免不忿,各自在看守的角落里抱怨着,正说着闲话,忽见得王府侍卫朝这边走过来,不知要做什么事情,正待询问,只觉后脑一痛,失去了意识。
周荃带人或是打晕或是迷晕了院内外的看守者,前来与薛映汇报,大家按着计划,从院子里的角门溜了出去。
马匹在几百丈远的地方,众人快步走到马匹旁边,驱着马开始逃离。院子里渐渐燃烧起来,很快有了冲天的火光,在路人的尖叫声中,醉酒的士兵们方才醒转。
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凉水,需要到远处的河流里打水才能救火。可火势实在太大了,尽管他们努力扑救,火依然舔过了院落的每处地方。
当天蒙蒙亮的时候,火方才熄灭,崔淼脸色惨白地上前查看,发现里面到处都是烧焦到看不出形状的尸首。其中有一具男尸抱着一个同样焦黑的婴孩,身量看起来与他们此行护送的人差不多。
在一瞬间,崔淼瘫坐在地上,许久没能站起来。
等到天亮之时,薛映等人连夜跑出很远了。
这便是他们商量好的计划,便是在收到温承的消息之后,借用火灾或者“刺杀”之类的事情金蝉脱壳。
他们提前在义庄找到了几具身量和年纪差不多的尸首,都死了有一段时间,靠着药物,尸体才没有爬满虫子。不过只要经过烈火炙烤,没有人能发现尸首的真实状况,只能从身形大致分辨。
因着一行几百人,除了端王府的人可以住在城郊的院子里,再兼之宫中的内宦可以住在屋舍中,其余兵丁便只能在郊外搭了帐篷入睡。这导致此事最难的便是如何让这些人昏迷。人太多了,若是用迷魂香,需要在密闭的地方,若是从食水中下毒,很容易被他们发现从而提高警惕。
他们讨论了一番,最终定于中秋这日。中秋这日是节庆,他们安排了人假装送酒的店家,经过时适时打翻酒坛。
酒本来就是让人变得迟钝想睡的东西,比之迷药隐蔽但同样直接。
室内用的是迷魂香,用的量很少,只起到了加速睡眠的作用,睡在屋舍中的人会比平时睡得沉一些,况且这群人又喝了酒,一时真的察觉不得。
一连几天,薛映等人一气逃了数百里,方才停下歇息。这几日他们派人去温承所在的地方送了信,告知他已经开始隐藏。
温承为薛映准备了不止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到了安全之处,周荃问道:“王妃,接下来我们去哪里?”
薛映并不想去找孩子,他刚从泊州城离开,若是再回去,路途中万一不够隐蔽,会为已经隐藏好的温启带来危险。但他也不想去别的地方住着,他只想去找温承。
“我们去找王爷好不好?”薛映道。
“王妃若是想去,属下自是追随。”周荃答应道。
薛映本来打算该找几个理由进行说服这群温承派来的下属,没想到只要一句话的事情,他困惑地看向周荃。
周荃恭谨道:“王爷让我们听从您的命令,并且保护好您。”
薛映心里明白过来,先前温承不许自己跟着他去关外,是因为当时很危险。而此时战事平定,关外重回安宁之地,周荃这么快奉命,怕是心里已经衡量清楚,并且对自己的想法早有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