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那样的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站得住脚的,没有半点人脉关系和根基,想要插足其中,只怕被人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沈老爷依旧忧心忡忡。
沈沐也知道父亲是担心他,他并没有告诉父亲魏先生的真实身份,也是考虑到这件事魏先生既然想要保密,那就是越少人知道的越好。
况且,他也是因为重生一世才将魏先生的身份猜透。自己总不能跟爹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都说出来吧?且不说父亲信不信这种事情,他却是不忍心父亲受这种事情困扰,有他独自一人承担就是了哦,不对,应该是还有陶溪帮他分担。
所以沈沐还是选择了继续隐瞒。
“爹,您就放心吧,再不济也还有陶溪一起去,你不是说他稳重有成算嘛?有他襄助此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而且,我们沈家什么家底我又不是不知道,此去京城不过是探探路子,未必就会跟人对上。”沈沐劝说道。
沈老爷其实也并没有一定要阻止的意思,他只是担心沈沐一个人在外,有什么闪失。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不同意也没办法了。
他也知道沈沐的想法是好的,年轻人就是要有一股闯劲。现在他年纪大了,闯不动了,却能替他们守成,让年轻人放心大胆的出去闯。
“也罢,年轻人多出去看看也好。”
沈沐一愣,随即又喜道:“爹,这么说您是答应了?”
沈老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自从你成亲开始接手打理沈家产业以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爹也不想你压力太大,只要人好好的,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你可记住了。”
知子莫如父,沈老爷早将沈沐的变化看在眼里,却又不知该怎样跟他提起,只能将这些话先暂时放在心底。今日说起这些,也是因着沈沐就要出远门,该劝的还是应该好好劝一劝。
沈沐低垂下眼帘,遮住眼底的湿意。这个世界上除了父亲,再也没有谁能够如此巴心巴肝的为他好。
“嗯,沐儿记住了。”
“如此你便去吧,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家中不必担心,你爹我身子硬朗着呢,还能撑好些年。”
沈沐点头应下,沈老爷又将陶溪找来,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要护好沈沐,陶溪就差没写保证书了,才肯放两人离开。
沈沐又去看过了祖父,说明情况,没想到沈老太爷倒是开明,十分支持沈沐夫夫二人一起去京城看看,长长眼界也是好的。
沈老太爷都这么说了,沈老爷便更不敢多说什么。
沈沐将事情安排好,沈老爷精心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便安排着出发了。
凤宁县是南边的一个偏远小县,一路顺风顺水到京城也要两三个月去了,加上陶溪来到这里后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大有一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因此比起预计的时间多了十余日才到达京城地界。
沈沐一共带了几十个人,有护卫有仆从,算得上是轻车简从了。本来沈老爷不管人还是物品,都塞了不少,是沈沐坚持不用带这么多,反正带上银票,缺什么等到了京城地界再置办就是了。
于是挑挑拣拣减少了一大半,人手也是够用就行了。
“公子!这里就是京城了啊!”小厮看着眼前巍峨的城墙,禁不住惊叹。
沈沐掀开马车帘子,看着眼前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城楼,也心生震撼,这比起他们县城乃至府城仍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想也是,毕竟是一国之都,如何能不恢宏大气?
“走了这么久总算是到了啊!”旁边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陶溪伸了个懒腰,凑过半边脑袋说道。
沈沐见他看了一眼眼前的城池,并没有太过于惊讶的意思。这才想起陶溪说起过他家乡的高楼大厦,虽然沈沐想象不到这样的景象,不过从陶溪口中所言的两相对比之下,他如此态度也就不以为奇了。
“是啊,总算到了。”沈沐感叹一声,看着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也不耽搁,随即吩咐道:“拿着关引去办手续,这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城。”
自然有下人照着沈沐的话去做了,沈沐看向陶溪,“都说京城寸土寸金,我们只能先让人找一个合适的宅子租住下来,等安顿好之后再看情况是否置办屋舍了。”
陶溪也点头,“以后真要去北边走商的话,其中要花用的可不少,先租住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事一时半会儿只怕很难实行,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行将躺椅推行出去,最好是图纸打包卖,京城达官贵人多,这买卖想来会卖出个不错的价钱来。只是可惜了,这等买卖却是不能长久。还有冰块,这个时候也过时了,只能看明年了。”
两人隔阂解开之后,一起经历了不少,沈沐如今已经习惯性的征求陶溪的意见。
之前在凤宁县他们沈家推出躺椅买卖,一开始便风靡起来,后来又传到彰铭府,一时间风风火火,沈家赚了不少。
只可惜,现在的人也都不是傻子,躺椅制作并不难,只要明白了关窍,很快就有人仿制出来了。如今,躺椅在凤宁县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物事了,一般人家也都能买一两张回去。
沈沐初来京城,肯定也是需要一笔银钱花销的,便将主意打到了这上面,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还能赚上蛮大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