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事并不仅仅是魏丞相一个人的意思了,这背后只怕还有那位……
他不敢深想,却又不得不深想。
第75章
魏东篱看沈沐若有所思的样子,心中也是满意。沈沐能听到这样的消息还能镇定的思考问题,其心性确实是很不错的了,甚至比起一些男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沈家主放心将诺大的沈家交给沐哥儿了。
“你猜的没错,此举确有陛下的授意。如果陛下不发话,此事老夫也不可能定下来。”当然了,这个提议却是由他提出来的。这话魏东篱也没有对沈沐提及。
沈沐一怔,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不过他还有一些顾虑,“丞相大人,我们不过一个小小的商队,动用御林军的人,不怕引起非议吗?如果朝中有人得知此事,闹将起来,只怕不好收场。”
沈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此事非同小可。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他如何承担得起动用皇帝亲卫的罪名来?朝中大臣可不是吃素的,随随便便一个罪名都能让沈沐吃不了兜着走。
魏东篱却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担心,“你要知道,你此行关系重大,关乎着今后整个北地的改革方向,所以不容有失。陛下也是对你寄予厚望,才会派出御林军协助。
当然了,这些御林军也是精挑细选过的,身手好,绝对听从命令,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他们会隐瞒身份,对外只会说去私下里去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只要不走露风声,就不必担心其他。他们乔装入沈家商队,你只需要对外宣称这些人是商队护卫即可,而谈的也绝对会履行护卫之职。”
看起来魏东篱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了,沈沐稍微安心了一点,只不过,他依然担心道:“商队行商,虽然比不得军队,可还是的有一套经管之法。我只不过一介平民,那些御林军未必就肯听从于人,如此只怕……”
魏东篱闻言转身从一旁的书架上取下一只盒子,打开来便拿出一块黑黝黝的巴掌大小的令牌来。
“这是御赐令牌,见此令如见陛下,你拿着这个,这些人不敢不听从命令。”
魏东篱想得面面俱到,沈沐捏着硌手的令牌也无话可说了。
这样也好,有了御林军护卫,他此行又多了几分把握。
“对了,此行你还要多带一人。”
沈沐不解的问:“何人?”
“也是你们老熟人了,凤宁县县令周尹。”
沈沐一愣,“周大人?与我一同去往北地?那凤宁县呢?”
他心中惊诧万分,是了,周大人上辈子因为旱灾,粮食监管不力被撤职获罪。而这一回,周大人及时发现,并且有了应对措施,不仅将粮食补齐,还听从了陶溪的建议,将多出来的粮食用于以工代赈,令凤宁县哪怕身处灾情之中,依然一片欣欣向荣。
按理来说,周大人算得上是有功的,即便是调任,那也应该是要往上升一升的。为何现在却要与他一同前往北地?周大人去北地做什么?
魏东篱像是看到了沈沐的疑惑,笑眯眯的解释道:“周尹此次虽说在旱灾中立了功,可是他眼皮子底下,仓廪管理疏忽也是一个大问题,功过相抵之下,且先记下旱灾中的功劳,等他北地回来再论功行赏。”
“草民本不该过问太多,不过听说北地危险,周大人又是一介文人,派他去北地却不知是为何?”
这个倒是没什么不能说的,反正沈沐也是知道大概计划的,因此魏东篱倒也没想隐瞒。说道:“此去北地还有一个重中之重,除了边关设立榷场一事,还有就是调查清楚北地真正的状况,让朝廷能有正确的改革方向。周尹是唯一了解计划并有能力去执行之人,所以才会让他跑一趟。”
沈沐想了想,也觉得除了周尹,还真没有什么其他人合适的了。
其实魏东篱是有意于陶溪的,然而,陶溪却没有半点功名,还是一个赘婿,这样的身份很难服众。为避免引发争议,魏东篱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周尹顶上了。
如果这一回周尹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回京以后,晋升之途便会顺畅很多。
当然了,如果陶溪能辅佐周尹,应该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吧?
沈沐不敢多问什么,只能点头应下。
回去途中,沈沐捏着那块御赐令牌,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再也不会回到前世的老路了罢?
很快,沈沐的商队便选定了日子,准备出发了。
御林军护卫不会跟他一起出发,而是到京城地界以外再行汇合。
毕竟京城地界还是很安全的,为了防止此事泄露出去恐生变故,这样安排也不为过。
沈沐回头看了一眼沈家大宅,然后上了马车。
小厮踌躇的道:“公子,真不跟姑爷说一声吗?”
沈沐顿了顿,随即摇摇头,“不必了,吩咐人,立即出发。”
小厮无法,只得吩咐下去。
一路出京,畅通无阻。
然而就在与御林军汇合之时,沈沐却见到了原本不应该在此之人。
陶溪笑盈盈的看着他,让沈沐微微皱眉,这人不是在庄子上吗?怎么出现在这里?
他还没说话,陶溪已经上前来,开口道:“我说你走怎么不让人知会一声?害我紧赶慢赶这才赶上。”
沈沐将人拉到一旁,“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