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蓝拱拱手,看着沈书元的马车离开,也转身回了府衙。
沈书元坐上马车,闭上眼睛,回忆的还是刚才戚许的身影。
“鲜衣怒马少年郎,这般英姿,若是得了机缘,成为朝中新贵,得有多少人上门提亲啊?”
沈书元掀开车帘,看着外面的绵绵细雨。
“还是应该快些升官,拿的俸禄多了,就能买个大点的府邸,在里面辟出一处,做训马场。
把戚许关在府里,让他只能骑马给我看。”
说到这,沈书元低头扳着手指头,算了半天,叹了口气:“唉,做不到当朝三品,这些就只能痴人说梦了。”
他有些不甘心的又算了一遍:“不过,武将有机遇的话,应该会升的比我快,到时让戚许把他的俸禄都给我,应该就够了。”
沈书元又开心的算了算,心情十分愉悦。
到了府衙,他刚进门,管家便走了出来:“大人,家里来信了,放在您桌案上了。”
沈书元先是开心的点点头,随即神情便沉重了一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信里和往常一样,都是报平安,只是提了今年要来过年的事情,询问有没有需要从家乡带来的东西,还有便是他们准备入秋便上路,问他这个时间可合适。
沈书元站到门边,看着外面的细雨,重重的叹了口气。
还有差不多三月的时间,不知道到时戚许是否还在陵州,若是已经开拔离开了,他还活着的事情,是否要说呢?
若是没有离开,爹娘至少要在茌临县住上四五个月,也是瞒不住的。
只是戚许若是活着,自己的亲事定要提上日程了。
娘曾经便对戚许有诸多防备,现在看来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情谊已定,又哪是能随便收回的呢。
现今戚许活着归来,只怕娘心里的戒备,又要加重不少,对于亲事只怕会更加强势。
而在这件事上,爹也不会帮自己半分,这件事又该如何斡旋呢?
于孝道而言,让爹娘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自己应该尽的本分,但,戚许又不能生。
自己这样的身份,就算在家乡,也不应该和契兄弟过上一生,成亲生子是必走之路。
自己若是成亲了,按着戚许的脾气,定也不会有所怨言,只会把所有心伤都隐在无人之处。
可自己又如何能舍得?
沈书元还在出神,便听到雨声变大,他抬头看了看。
也罢,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件事本就有违纲常,哪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啊……
还是眼前之事更为重要。
“卢县丞。”沈书元走到前堂:“带点人,我们去大坝看看。”
“是,大人。”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站到了大坝上,沈书元看着面前的水流,神情渐渐凝重。
“卢县丞,我觉得可以开始安排周边的百姓避难了。”沈书元说道。
“大人,让他们离家,不易啊。”卢知意看着水流说道:“而且这个水位前两年也有过。”
“可前两年这个水位的时候,茌临县可没有连日暴雨啊。”沈书元抖了抖已经湿透的袖子。
“宋县尉,你配合卢县丞,治安一定不能出错,不要让人浑水摸鱼。”
宋明点点头:“最近连日降雨,县里已经有些小动荡了,若是真的遇到大事,就我们县里那些人,估计也控制不住,郡尉那里,能不能借点兵呢?”
柳铤曜怎么可能会借兵,这也是沈书元一定要去见孟将军的原因。
第92章 和将军的博弈
三日后,沈书元到了军营门口,这次连通报都不需要,便被请了进去。
沈书元当然知道,他今日来孟炎一定会见他,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孟将军!”沈书元进了主帐,躬身行礼。
“沈大人,久仰大名啊!”孟炎抬手,示意他坐下。
沈书元入座之后,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等着孟炎先开口。
孟炎也没急着开口,一时之间帐内没了半点声响,可落座的两人,却完全没有一丝尴尬,反而都显得气定神闲。
“戚外委,到!”帐外突然传来声响。
沈书元下意识的转头看去,就看到戚许英姿飒爽的走了进来,额间还有些汗珠,像是刚刚才操练完的样子。
“将军!”他规矩跪下,眼神没有一点偏移,压根没看到坐在一边的沈书元。
“起来吧,和沈大人打个招呼。”孟炎说道。
戚许站起身,转头看去,身上的气势瞬间变软了许多,规矩行礼:“沈大人。”
沈书元看着他的变化,心里虽然欢喜,却又说不出的犯愁,他能看出,孟将军自然也能,只盼他不要多想吧。
“严师出高徒,看着戚许对你的态度,只怕你平时对他,也颇为严厉。”孟炎站起了身,从桌案后走了下来。
沈书元赶紧起身,将上座让出,等到将军落座,才坐到了下方。
戚许则规矩的站在他们两人的面前。
“听戚许说,沈大人有要事相商。”孟炎出声问道。
沈书元从怀中掏出了几张纸:“这里是本地用的一些药方,防蚊虫的,治叮咬的,防暑热的,清热散火的。”
他将纸张递给孟炎:“有些方子虽然要对症下药,但营里有军医,自然会调整的。”
孟炎点点头,看完了药方之后,转头看着沈书元:“那沈大人所求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