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元一会看看爹,一会看看娘,他虽然一早就猜到几人相识,但今天这场景又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还是沈母先站起了身:“元儿,你一直以为娘叫江婉,可其实娘姓余,娘叫余江婉。”
“余?”沈书元略微一想就明白了。
是啊,祖父和外祖家不就是沉船之祸吗?
但他从没有把余家的事情,和这件事情联系到一起想。
因为他每次听到的都是余家出了事情,可自己家却是两家一起出了事。
加上沉船之祸,基本每年都会发生,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之事。
“所以……”他看着于天之微微皱眉:“他……”
余江婉闭上眼睛,落下两滴泪,似乎用尽了全力才说了一句:“他是你舅舅……”
沈书元微微点头,这倒说的通,他为何会拼了命的去找道人,因为自己是他的至亲之人。
他站起身,规矩的行了个礼:“舅舅!”
于天之被他的坦然弄得有些无措,只能笑着说道:“坐,坐下说。”
沈岭深深的叹了口气,也开口说道:“大哥,你也坐,当年的事情只有你知道了,所以今天才会将你一道叫来,也是为了问问清楚。”
余昊远坐到椅子上,低头想了半天,才开口问道:“是谁知道了?”
“皇上!”沈岭说道。
余昊远惊诧的睁大眼睛,随即秃然的叹了口气:“这么多年……我不该来京城的,还连累了沈大人。”
沈书元本想纠正他的称呼,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沈岭无奈地笑着说道:“按着今天国公爷说的,皇上一早就知道清知的身份了。”
沈书元只是坐在一侧,既没有沈母的哀痛之情,也没有沈岭的唏嘘之感,更没有于天之的恐慌之意。
他就像个真正的局外人,只是看着他们三人的反应,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这是一件大事,却不是一件难解之事,于他而言,确实也不用费很多的心思。
“娘,别哭了,你本就累着了,这会再哭,对眼睛不好。”他起身走到沈母的身边,用帕子帮她擦着泪:“而且这不是好事吗?明日除夕,还能吃个团圆饭。”
沈母流着泪,点点头,又拍了拍他的手,哭的什么都说不出。
沈书元是怕她这么哭太伤身子,这一路舟车劳顿,本就没休息好,眼看着要过年了,别病下了,到时娘又要怪自己。
沈岭看着沈书元平静的模样,倒不觉得有什么,他自幼便对事不对人,别说事情还没说清楚,就是说清楚了,估计也很难在他脸上看到震惊之色。
于天之看着哭泣的妹妹,想要劝,却又不知道如何劝,只能先说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
“文和(沈岭的字)你当年对余家的事情,其实知道的也不多。”
他看着他们三人叹了口气说道:“当年余家出事的时候,皇上还未登基,若真的算起来,余家当年是支持靖南王的。”
“为何?”沈书元听到此言,开口问道。
“没有什么原因,当年周船司归靖南王管,就这么简单。”于天之呼出一口气:“现在都说皇上是嫡长子,当年继位是顺应天道。
可其实当年皇子之争,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更有赢面的也是靖南王。”
沈书元点点头,这话他也听杜蓝提起过。
只是皇上上位了,当年的事情,自然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了,只有顺应天道。
“当年余家做出了一艘船,可以顺风而上,船体小速度快,却很稳,近似于可以像骑兵一样,打突击战。
造价也不算高,而且做出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朝廷就想重开周船司,将这套手艺收回朝廷御用,顺便再看看能不能改些地方,变得更好用。
当时周船司已经萧条很多年了,只是部门还在,可已经没有实用了,便一直都放在靖南王的手下管着。
可若是重开造船,这就要另说了,这船造出来了,就要有人用……”
沈书元听懂了,周船司是靖南王的,用的人自然也得是。
那靖南王的手下就会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水军,这对于西雍而言可不是小事。
对于其他皇子而言,只要靖南王拥有了这么一支水军,那他就已经等同于储君了。
第499章 团圆
于天之提起曾经的事情,心里也是一片唏嘘,这么多年,这些事情一直埋在他的心底,他以为不会有再次说起的那一天。
“其实那时我劝过爹,我们就是手艺人,没本事攀高枝,朝廷若是想让我们做什么,或者交什么,给他们就是,我们还是本本分分的待在沂州。”
他说到这叹了口气:“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爹思前想后去了一趟京城,我也没跟着,不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
只是回来之后,他很高兴,我觉得应该是谈好了什么事情。”
“他去京城之后,又过了三个月,才是那次出行。”
“余家出事了,造船的事情也没人能干了,周船司便也不可能兴盛了。”于天之舔了舔唇:“这件事情,似乎对靖南王的打击很大,按我后面打听来的消息,他似乎也是自此和皇位彻底没了关系。”
“不过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清楚,那日触礁沉船,我昏迷了很久,能动都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我偷偷回去过,发现文和已经带着婉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