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了吗?”
李长若问出话,见他没戴小耳朵,又赶紧把自己的饭盒递过去。
虽然她吃的也简单,总比大锅饭香一些。
这一把碱水面在老家不值什么,在这里却很少见,姜校长只给她煮了一碗。
手里的饭盒过了片刻才被接过去,李长若放心了,欢快的笑笑,埋头造饭。
姜校长也抿唇微笑,继续干活。
晚上回到家,李长若跟校长同路,两人一前一后回家,没有交谈,不过先前那股陌生感也消失了,虽然不说话,但是很舒服。
回到家,李长若没力气做晚饭,准备对付一口,家里还有徐嫂子给的豆粉粑粑,热一下吃。
还没缓过那股疲乏,就有人敲门。
李长若艰难的从床上爬起来,心里碎碎念,还要煮饭还要洗碗,洗澡还要洗衣服,人间不值得!
去开门。
“酸辣汤?!”
校长端着一大海碗,里面装着的居然是江南口味的酸辣汤!
用粉条百叶笋丁香菇木耳煮,煮好之后撕一点清水油面筋下去,最后勾芡,出锅之后,上面撒着牛肉粒和蒜叶沫,辣味全来自于蒜叶的辛辣和胡椒粉的辣度。
第157章 饮食男女日常16
“谢谢你,我家还有豆粉粑粑,我给你拿?”
李长若说了感谢的话,又拿出手机打字给姜校长看。
姜校长抿唇,想了想,轻轻点头。
“你等着,我正在加热呢!”
豆粉粑粑是当地特色,油锅里煎出来的时候外皮脆,里面软糯,不过凉了之后就硬了,李长若喜欢放在碗里上锅蒸,软糯还不用洗锅。
分给姜校长两块,顺手又抓了一把奶枣巴旦木,都是李源搜集的各种网红零食小吃,怕她饿着,经常投喂。
姜校长一一接受。
李长若真想问问姜校长,清水油面筋是哪里买的,可惜不好唐突。
站在门口看着小伙子离开的背影,李长若忍不住咂嘴,小伙子长得真帅气。
白衬衫,黑裤子,宽肩窄腰大长腿,那个臀……
不能描述,描述了,唐突仙人!
捧着一碗酸辣汤,就着豆粉粑粑,李长若觉得人生又值得了!
肚里有货心不慌,外面滴滴答答又下起雨,徐嫂子教过李长若,在屋子里烧个火盆,茶壶坐进去,周围密封有排烟孔通道外面的那种。
不为取暖,只为除湿。
外头沾衣欲湿,呼吸都带着水汽,屋子里床铺上清清爽爽,又有热乎乎的酸辣汤加持,浑身暖洋洋的。
跟着洪大夫学习了全部药理病理知识,李长若抽空去把中医执业资格证给考了,有洪大夫写推荐信,过程顺利的没话说。
医院凭着李长若这一本证书,水涨船高,开通中医诊疗手段,同步跟上头申请药材。
李长若手里过的病人更多,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
卫生院很多科室都没有,统一内外科,所有人都能看。
晚上李长若准备下班,送来一个难产的产妇。
“长若,快,搭把手!”
李长若都不用摸脉,试试肚子胎位就知道孩子没有转胎入盆,显然是早产了。
“拉到产室去,叫高大姐来!”
高大姐是卫生院独特的存在,没什么学历,但是有祖传的接生手艺,跟李长若合作过,接生技术堪比三甲医院经验丰富的助产士。
“李医生,你做好准备,来不及就剖腹产,麻药有。”
老大夫原先还趿拉着鞋子,这会儿跑丢了都顾不上,在药房进进出出,把手术要用到的东西准备的七七八八。
产妇婆婆跟在后头叫着保孩子,男人扶着亲妈在走廊里闷不吭声,仿佛里面在鬼门关徘徊的是无关紧要的人。
“妈妈,我要妈妈……”
一个小丫头的嗓音由远及近传来,拼命要往产房冲。
李长若协助高大姐把孩子的腿脚送回肚子里,准备给产妇转胎位,正准备去外面取东西,就被一个小孩子抱住腿。
“林小乐,你怎么在这里?”
林小乐噗通跪在李长若面前。
“我要妈妈!”
“你个死丫头知道什么,起开别妨碍大夫救人。
大夫,听我的,我是孩子奶奶,要保住我孙子。”
林小乐的奶奶掐一把小乐胳膊,就要把人拎起来。
李长若把孩子拽过来,摸摸孩子脑袋。
“法律有规定,哪个活命几率大,就保哪个,谁说都没用。”
说着不顾林小乐奶奶的质疑,一阵风一样跑出去取东西。
经过四个小时的折腾,孩子总算生出来,母女平安。
林小乐凑过去要看妈妈,她奶奶脸色铁青,靠墙站在走廊里,不愿上前多看一眼。
“家属拿着单子去缴费,再来个人帮忙把产妇挪到病房去。”
“家里没钱,先欠着,等年后粮食卖了再还上。”
林小乐奶奶终于吭声了。
见自己儿子上前要帮忙拉产妇的床,还上前拽一把儿子。
“生个丫头片子而已,还去什么产房,小东你去拉个平板车来,把你媳妇带家去,月子里养一养,赶紧给我再要一个,不生到孙子,我死都闭不上眼。”
男人原本要伸出来帮忙的手,就这么缩回去了。
李长若没好气的翻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