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丧气的士兵都逃走之后,军中士气反而大涨了,因为剩下来的将士们都很坚定,他们知道当逃兵的后果,便是失去家国,家国都没有了,逃回去有什么用,不如拼一把。
剩下的士兵举起手,齐声高呼:“誓死守卫家国!”
柳尘舒在京中并没有闲着,他手里有最后一个粮仓的钥匙,他命人将这最后的储备粮仓给打开,把里面的粮食先给将士们运过去。
粮食短缺的消息,在京城造成了恐慌,米价直线飙升,百姓们对此苦不堪言,纷纷跑到官府来诉苦,要求朝廷开仓放粮。
可粮仓里面的粮食,还不够将士们吃的,哪里还有多余的粮给那些百姓。
躲在暗处的国贼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将市面上的粮食垄断,导致市面上几乎看不到粮食,现在又是寒冬腊月,山郊野外一片荒芜,连野菜都找不到,许多百姓家里都已经揭不开锅了。
恐慌与日俱增,亡国之论,沸反盈天,天下已有大乱之相,这种场面无人能控制得住。
朝中大臣们也无心上朝了,整个京城彻底礼崩乐坏,短短几日的时间,城内盗贼横行,杀人放火的事变得常见,官府管不过来,也跟着罢工了。
这种人人自危的时刻,哪里还顾得上旁的,有能力的世家豪强们,早就把值钱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要离开京都,离开这个富贵迷人眼的地方,因为他们都知道敌军肯定会打过来,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眼下这种情况,确实是不跑不行,幺叔来到寝殿劝说:“皇后娘娘,跟我们一起去避一避吧,京城没法待了。”
风兮和小吉子也来劝,圣上不在,大人一人待在宫里实在不安全,不如去找个地方避避战。
柳尘舒走到窗台边,望着像是要塌下来的灰色天幕,心里念着容昇,不知那边的情况如何。
风兮催命一样叨咕着:“大人,走吧。”
柳尘舒负手而立,坚定道:“圣上不在,我得替他守住京都,给他一个坚实的后盾,让他全无顾忌地去杀敌。”
圣上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们哪有弃城而逃的道理,再说敌军还没兵临城下,何故要如此惊慌。
幺叔苦口婆心道:“朝中大臣都跑了不少个了,再说那些人现在也不肯听您的。”
肯听柳尘舒命令的,也就只有一个黄郎,可黄郎随着圣上一同出征了,整个京城里哪里还有人站在柳尘舒这边。
圣上临行前特意叮嘱幺叔,一旦敌军破城,便让他立刻带着柳尘舒南下寻个好地方避战,眼下敌军破城不过是时间问题,必须要抓紧走。
柳尘舒执着道:“被盗走的粮食肯定还在京都,只要把那些粮食找到,就还有一线生机,我不能让圣上带着十万将士白白去送死,只要我在,后勤就有保障,我若走了,后勤谁来顾。”
幺叔一时哑口无言。
柳尘舒又问:“幺叔,你是想要南下避战,还是要与我一同留下。”
既然柳尘舒那么坚定,那么幺叔也只能陪着了,“老奴自然是留下。”
柳尘舒道:“粮仓里还有些粮食,我命你秘密将粮草辎重运送至前线。”
京中百姓没粮可吃了,要是看到运送粮草的队伍,只怕会上来哄抢,所以柳尘舒命幺叔秘密运出去,先保证将士们有粮食吃再说,百姓这头是顾不上了。
当天夜里幺叔带着江湖上的兄弟,从密道里,把粮食给运了出去。
柳尘舒站在宫墙之上,望着边关的方向,思绪万千。
风兮怀中抱着一件厚重的狐裘,上前为大人披上,“大人寒风刺骨,回寝殿去吧。”
“嗯。”柳尘舒欲要离开宫墙之际,余光瞥到了宫墙外那几座耸立的慈幼院,夜已深,可慈幼院里还亮得多盏油灯,里面没有孩童吵闹的声响,反而隐约能听到重重脚步声。
见大人望着慈幼院的方向,风兮也跟着望了过去,“多日前梁班头进宫找奴才讨御酒喝时,跟奴才提了一嘴,说那杜远江啊,还是个大善人呢,经常给慈幼院的孩童送棉衣啊木炭啊之类的,嘁,奴才觉得那不过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柳尘舒瞳孔一震,二话没说便朝着慈幼院奔去。
风兮捡起掉落的狐裘,匆匆追上去:“大人,你要去何处?”
柳尘舒来到慈幼院门前,弯下腰在地上找寻着什么东西。
风兮气喘吁吁地跟上:“大人,您在找什么?”
柳尘舒从一道裂缝中,抠出一小粒粟米,他看着这小小一粒粟米,眼中冒起腾腾杀意。
第73章 水落石出
慈幼院的窗棂上贴着幼童剪的窗纸,都是些简单幼稚的图案,院中还摆了几个小木马以及跷跷板,拱孩童们日常玩乐,也不知是哪个顽劣的幼童,在木马上胡乱图画,给木马穿了身有新意的花衣裳。
这里面的一切都看上去很无害,之前来此搜查的禁军应该是怕吓到这里的幼童了,所以没有仔细搜查这里,若是仔细搜查的话,他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地砖缝隙中,有遗落的粟米。
杜远江曾多次来慈幼院给幼童送棉服和木炭,柳尘舒想送的应该不是棉服和木炭,而是从粮仓里偷运出来的粮食,粮仓里不翼而飞的粮食,肯定就在此处。
柳尘舒披着一件白色狐裘,肩上沾着风雪,清凌凌地出现在了慈幼院里,他手中还提着一把出鞘的利剑,那剑上流转的寒芒森然可怖,能让这里的孩童做三天三夜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