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基础识字,炭笔减轻负担……”许成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时而惊叹时而思索。
夫子曾有过学生时代,清楚其中有多艰难。
束脩仅是开始,真正压垮家庭的是培育读书人所需的笔墨纸砚与书本。
前朝时期曾用竹简、丝帛记载文字,价格高昂,因此催生出纸笔记载,初期纸张仍旧成本高昂,直至本朝降下。
然书本价格居高不下,至今未有解决方式。
江无眠给出的计划中,前期摒弃如此多的成本,转化成炭笔、木板,书本教材则是尽量简化,多是基础用词与简之又简的圣人之言。
“大人安排,属实精妙!”许成一改不情不愿的态度,整个人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开始教学。
不过在教学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前情准备,诸如找书坊印刷新教材,官学重新洒扫翻盖,贴告示告知县城中开蒙收人、县学上学时间新规定等诸多杂事。
初次试点,学生不是太多,所以官学只要多翻盖一下后院,加两个学堂即可。
有经验丰富的工程队搭建,新的官学很快翻盖起来,江无眠还从落户韶远县的人中找回两个夫子。
原预定的教学名额再度增多,官学不得不推迟落地时间,又增加两个学堂和学堂后院给新夫子使用。
按照当前的建设成本,建筑主体的红砖称不上太贵,外层糊了一层本地自产水泥,地基用的传统方法,算下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也只有几十两而已。
自从开始翻盖官学,韶远县的热闹从过年转到称赞江无眠身上。
对比前任知县大肆敛钱的行径,新知县又是开矿又是水田犁,开肥料作坊,给大家修路,现在又开始修建官学,全是在为韶远县的百姓考虑啊!
新知县上任不到一年,抵得过前任知县上任六年还多!
不过专门掌管账簿的蒋秋只想说:上任一年,比前任知县六年花的还多!
看看衙门收支,全靠矿产支撑!商队收益只能填平一部分开支,肥料作坊尚未盈利,水田犁收益逐渐饱和,水泥收益刚起步。
刨去矿上收益,剩余的支出盈利加加减减,县衙账簿留的数字竟是负的!
江无眠扫了一眼,“盈利逐渐增长,过不久能收支平衡,再过不久能完全盈利。”
衙门的钱多是为了买粮、办官学、修建水利而已。
晚稻刚收割入粮仓,韶远县免税,家家户户留有余粮,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暂时不必考虑从其他地方买粮的情况。
官学是当务之急,修建水利设施是下一步。
而衙役的紧要事则是清查人数,日后试点推行时,不至于落下任何一个该被普及知识的人。
江无眠则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新教材印刷上。
韶远县有家书坊,半死不活的那种,平日全靠与官学合作才能糊口饭吃,衙门散发出去的告示也都是这家书坊出的,真要靠人手动抄写,猴年马月都出不来这么多的告示。
带上新教材,江无眠去寻人印刷。
书坊掌柜一见人来,立刻笑着引他进门,江知县可是他们的大主顾,从来给现钱,绝不拖沓。每逢上门,必然是桩大买卖。
“江大人,您今天又是准备印多少告示?”
江无眠提出一摞按顺序排好的纸张,“印书,每本首印三百册左右。”
初定的生员名额是二百人,多余的是衙门里用的,剩下的是给过来凑数听课的人用的。
单本书页数不多,但是架不住书多、首印多啊!
掌柜一听喜笑颜开,欢庆自己终于有个能吃一年的大买卖,可一算所需数量,又愁眉苦脸道,“大人,您要的太多,书坊的纸不够,需宽限半月从青州府运纸回来。”
江无眠:“……”
南康府八个县没一个卖纸的吗?
第042章 造纸
大周纸张产地分南北,北方以宁西道为主,多产苎麻、麦秆纸张,南方以淮扬道为中心,多产桑柘纸。
岭南道产的桑柘运往淮扬道,经作坊加工为纸,顺商队南下,运往各州府之中。
后经前朝末年动乱,两地书坊向其他州府移动,从此在各地扎根。南康府中本有造纸作坊,动乱之中遭了乱党,眼下已经荒废,只能从青州府一侧寻货源。
韶远县急需自己的造纸作坊,能自产自销,县内饱和还能向外拓展,整个南康府都是潜在市场。
江无眠不再提此事,下定金定下印刷量后离开,不过他倒是让张师爷带人过来检查,保证雕版不会有错漏之处。
造纸作坊一事放入江无眠的计划案中,不过先以官学为重。
刚回衙门,还未走入侧厅,周县丞的声音从户房传出,“诸位,今年仅在县中展开试行,名额满了,明年请赶早再来。”
“陈员外,官学里满了,回头教完再教你们村里,江大人安排了。”
“明年,明年一定。”
江无眠心下摇头,明年农闲时不知能教出几个学生来,若是人多,直接进村扫盲。
声音逐渐远去,回到侧厅,谢砚行正批着计划。
见他到了,指着批改出的计划问道:“来时试过水泥路,地面坚实整齐,的确适合铺路。县中新城墙又用了所谓的水泥,效果如何?”
江无眠看了眼批改的计划,他曾设想先将水泥推到各个县中,最终因卖价没谈拢,只韶远县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