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他伍陵到算是捡了个便宜。
书房内,伍陵放下信件微微摇头,“错过就是错过,能与之合作也是好事。”
江无眠此人邪性,但其价值不低,单看南康府码头船来人往,熙熙攘攘,便知他本人治世能力。
一府经营,能稳便是上上政绩,江无眠这儿非但是稳,而是稳中求上,桩桩件件可见其人本事。
伍家长子伍清臣叹道:“可惜,那人早已是谢砚行门下,成了韩昭鸿的眼中钉肉中刺,后者欲除之而后快。”
近来几年江无眠大出风头,朝中暗流皆是绕不过他,确实遭了不少人红眼。
若非他本人离得远,后又以极快速度请来谢砚行坐镇,怕是早被人冒天下大不韪下了死手。
至于将人放到岭南,等同流放之事,朝中一贯打压人的法子罢了。
明面来讲符合部分程序,唯独未经翰林观政这点让人置喙而已。
“除之后快?”伍陵慨叹道,“韩昭鸿权势滔天时,也只能让陛下发配谢砚行至边关重镇处。如今江无眠简在帝心,又得天下民心,他想动手,也得有这个本事!”
笑着摇头,他将信纸递与长子,“商队来信,南康新出的物件,遣人过去好生问问。”
信中商队提到,南康府醉流霞中近来出现一种火炉,样式奇特,内置一蜂窝煤,可烧半日之多,若非要烧水做饭,一日仅需两块蜂窝煤!
伍清臣脸色微变,忙看下去,信上有言,蜂窝煤与简易火炉已随船到家。
“庞管家?此物在何处?”
候在一旁的庞管家回道:“郎君,东西已在库房卸下,这一物正放在外间箱子里。”
遣管事与两个小厮去库房搬来信中所言的物件,父子两人看着木箱掀开,露出红漆色的简易便携小火炉来,另一箱子中满是蜂窝煤。
长久运输已不能保存原样,黑色蜂窝煤多半碎裂成块,还有五六个裂纹加深,唯独有两块完整保存下来。
按照信中所言,众人选了个空房点起炉子,炉底部的门打开留一条缝,谨防火气上不去。
接着是放入易燃的东西作为引子,待到火势稳定后,管家小心翼翼提着火钳,将蜂窝煤放入火炉之中。
“这便成了?”伍陵犹疑问道。
这就能实现保暖?降低北地生活成本,降低煤炭价格?
仅仅是这两个物件?
伍清臣再度翻出信件来,商队一直在醉流霞停留,观察得格外仔细,“上面说,等到蜂窝煤自然燃尽便是,烧至灰白黄黑掺杂的地步,就能更换。”
不过想要保暖,必须要好好练习如何存火,新手极容易将炉子闷死。
类似于火折子,不用时闷上,还能持续保暖,用时可以敞开再添蜂窝煤。
“平日里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待到深夜时,添一枚用以存续火苗保暖,只需恰当闷上火炉。”
伍清臣看了一眼,让人提一壶水来,坐在上面。
等待烧开的时间,伍清臣继续向下看这封来信,以下是商队自醉流霞中听来的。
这般炉子不算贵,可以说是最为简单的那种。
至于蜂窝煤,这个更是便宜了,当前是一文钱两枚蜂窝煤。这般价格是按夏日来的这船煤炭算的,冬日里要涨上一文。
哦对,这说的是岭南的价,意思是算运费。
若本地产煤,价格要再向下降,冬日里一文钱能买三四枚蜂窝煤!
伍清臣算完这笔账,略紧张道:“普通四口之家中,最为极端的,一日取暖不过是两枚,也就是一日一文钱的消耗。用以烧水做饭,一日用上五六枚,也即是两文钱!”
冬日里最冷时才有烧柴取暖的习惯,最多不过三旬。算下来,一家四口想活过冬日,烧柴取暖最少需三十文钱。
伍清臣心下大惊,以这等价格,煤炭岂不是大赚!
他激动地建议,“父亲,我等可以多置换煤炭矿山,冬日一到,坐等收钱便是!”
伍陵挑眉示意他再看一眼信纸,“江无眠手握蜂窝煤配比,他如何不懂?”
如今他们最好方式是合作,一家出原料,一家出方子。不然,江无眠随时能拿方子另寻他人!
有煤炭矿的何止他们伍家,朝中阁老尚书,谁家还没点家底?
伍清臣一弹纸张,明白伍陵的用意,他低声道:“极尽拉拢,不可得罪。”
如今大周休养生过来,江无眠出力极多。
从水田犁到盐课,他吃肉其余人也能喝口汤,狠吃一顿饱饭被人打死还是顿顿跟着江无眠吃饭,是个人都分得清。
不过总有人本性贪婪,试图阻碍江无眠,甚至痛下杀手。
伍清臣眼中闪过轻蔑,拿着信纸出门安排此事。
一旦此物掌握在伍家手中,银钱滚滚不断,最重要的是北地民心与戍边军!
往年冬日,北地各处报上来不少冻死的人,多是家徒四壁用不起柴,穿不起衣,一家人抱着芦花被子取暖,全是透心凉,根本暖和不了一点。
京中尚有这等事情,何况全北地的人。
现在有法子改善,便宜又耐烧,能救下来不少人命,岂不是民心所向?!
再者,这点对北地任职的官员也很重要,当前大周格外注重人口增长,有时其他条件不论,单看增长人数,年底考察时都能评个“上”。
因而此物对北地而言,还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