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帝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略沉思一会儿,“江无眠既有此等天分,不若给他机会尝试一二。列位若是不信,可随朕南下一观。”
建元帝轻描淡写扔下这句话,下首朝臣忍不住傻眼,啊?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您要南下一观?就为了看江无眠那一出火药?
稍过几息,就反应过来,建元帝要南巡!
这……这事儿……
不好说,实在不好说。
殿中众臣耷拉着脑袋,目视身前书案,无人吭声。
暂不说建元帝出行一事的麻烦,单看这态度,就知他对江无眠极为看好,不然多年未有巡视之下,为何岭南公文一到,建元帝张口就要南巡?
再说这南巡,天子出巡岂是易事?
看似只要做好防护,带上随行禁军,备好仪仗,打出牌子就能出发,实际上里头安排不少。
就说建元帝的随行人员,虽然说要臣子一块,但实际上的巡视,还得带上后宫。
带皇后,后宫交给谁掌管?带贵妃,让皇后如何自处?带妃嫔,好啊,你看皇后与贵妃背后的闹不闹腾?
当然,这算是皇帝家事,他下定决心带谁,朝臣虽有劝谏义务,但也不能太过。
这都小事,问题在于朝中留谁,跟随建元帝的臣子又是谁?
此番南巡虽有巡视大周国土之意,但主要目的之一还是要去岭南南康府见江无眠,一探火药究竟。
那是要带与江无眠有仇的还是没仇的?全都要加入南巡,韩党、伍党、清流又要按什么比例?
朝中留太子建国,内阁辅政也要留人,是留个亲近太子的还是中立保皇的?
一来二去,这场南巡牵扯的内情颇多,少不得一番角力,故而在建元帝扔下这番言语后,殿内鸦雀无声。
倒是太子出言劝导,先过年关,再做商议,“……依江大人公文所言,此物研制需得朝中助力,正巧各衙门也递上了预算,连带江大人预算一块算进去便是。”
陶杨脸色称不上好,那要的是预算吗?要的是他工部的命!
真要把江无眠的预算批了,那是落工部脸面,完了还要眼巴巴凑上去让人分口汤喝。
堂堂六部之一,给他一地方按察副使让路,这像话吗?!
再听听那江无眠要的钱,张口就是六十多万两银子,一个地方要六十多万两?
往年里,工部顶了天了也只敢要上百万两,这还是船坞、兵器、城墙修缮等司加起来算的。
一个小小行省就敢开口要六十万!他江无眠一顿吃几个熊心豹子胆?
哦,这个还真不全是为火药研制,得结合谢砚行公文一起看。
岭南南康府能有今日,多是仰赖因交通便利,在验证过这种建造模式可行的情况下,他想试试在南康府附近的府城推行。
多个码头是不太可能,如今有南康府码头在,其余诸地要等上一等,故而计划要向北铺路,另外是在南康府附近铺设铁路试验路上运输。
照着现在的物价与生产水平,节省一点的算,一百里地要十几万白银。江无眠有意让商队出钱投资,算官民合营,所以朝廷要出十万两白银左右,加上后续养护,有过路费在,倒是收支相抵了。
但无论是修路还是火药,这要的钱确实也多。
建元帝也有点欣慰不出来,东西好是好,花的钱也着实多。
忍痛批了银钱,殿内继续下一个议题。
散朝后,户部余尚书与伍陵一道商论此事,“伍辅政,不知你对蜂窝煤一物,是否有些印象?”
早朝时被火药一事轰得思绪翻滚,他险些忘了今年伍德信南下采买,借户部路子拉回几船蜂窝煤一事,如今见着伍陵,少不得得问问情况。
得知蜂窝煤大多出现在西区,他特意遣人买来火炉、蜂窝煤回家一试。管家去的晚,只拿到了条子,还不见实物,但就他听闻的功能,这的确是过冬御寒利器。
造价低廉,卖价不高,保暖耐烧,除却烟雾大了些,烧起来门窗需保持通风外,没有其他缺点。
明面上看,蜂窝煤与火药不相干,但余尚书直觉两起事情背后都牵扯到了江无眠。
但他着实猜不透,这俩物件为何会在此时显露?
伍陵邀人一同上轿,余尚书刚踏上去,撩开帘子便见那形状古怪又熟悉的火炉放置其中,上面竟还放置一锅子,隐约的咕噜声传来,香味凝聚成白气直往人鼻腔里钻。
余尚书瞠目结舌,一时之间竟是愣在那里。
堂堂辅政,竟在轿中煮菜用饭?!
这、这……这成何体统?!
伍陵见状,哈哈一笑,颇为得意道:“小儿在那南康府的醉流霞见过一回,便心心念念记挂,老夫也是头回见此物能这般使用,深觉有趣,便借来一用。”
他毫不客气地掀开锅灶,随口对余尚书道:“你且来看,此物使用的确方便。就地不必埋锅造饭,只需带上火炉与蜂窝煤,便可实现急行军的需求。”
埋锅造饭、急行军、火药、战争……
余尚书脑中灵光一闪,原地顿悟,这两者看似不相干,实则是为行军打仗准备!
江无眠还真是个好“监军”啊!
第129章 出手
这倒是思虑多了,江无眠本意是解决冬日取暖问题,眼下被两人误认为是为军中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