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东西,拿本地特色填充进来便是,来了岭南,自然要多多感受一番此地的民俗风情。
谢砚行低头看了一眼碗里的面,“你这面到时呈上去,也不失为岭南特色。”
能趁机推广要钱,不要白不要,万一建元帝看得高兴,就不用岭南批钱建作坊了?
江无眠摇头,“这面不行,它本身成本太高,不适合推广全军。”
碗里的面是油炸方便面,江无眠实验多次才炸出最为适合的,其余不是炸焦了就是脱水硬化不到位,唯独这回做的还算成功,虽然不是日后的那个味,但也算是一大进步。
谢砚行吃完便问:“此物能保存多长时间?”
江无眠估摸着岭南情况,“密封好能保存一月到三月不等,密封不好返潮,虽然不好吃,但也能吃。这样一来,不如白水面条。”
成本低、易保存,北地那种干燥环境里,放上半年还能吃。
岭南水汽太重,任何东西都不好保存,一旦食物进水天气再一热,便容易生虫。
用玻璃罐或者陶罐也是保存的好办法,但还是那句话,成本太高,不适合推广。
“先给陛下备上,如何用便不是你我考虑的事。”
重要性比不上火药,不需要严格保密,给人看了就看了,只要给钱来学技术也不成问题。
江无眠甚至都盘算着要不要给建元帝来一次长期保存食物的游览活动,能看能动手,而且这等东西不能立即入口,比其他东西安全多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眼熟?
他苦思冥想,灵光一闪而过,这不就是展览活动的高级版,给建元帝单开一个展览吗?!
依照建元帝的身份,他用什么必定得人关注,上行下效,下面人自然会追捧此物。
这是让岭南货物风靡大周的好事儿!
看着小徒弟恍然大悟的神情,谢砚行心里有点摸不着底,他浑似随口一问道:“……在想什么?”
江无眠即答:“让陛下带货!”
谢砚行:“……”
你还真敢想啊!
第135章 准备
哪有什么不敢想的,换句话说,不就是把岭南特产展示一遍,让建元帝见过本地情况,知晓物产几何,人口多寡,生活方式怎样?
看着攻略游览,买点特产,这不结了?
跟后世的跟团旅行大差不差,不过来的是皇帝大臣,部分地方应有所避讳。
核心研发区域是不能给人看的,但展示一二研究成果是可以的,尤其是准备商业化的部分研究成果,先卖点东西回血。
江无眠回头找了陆知府商量,这位曾经的按察副使很是会做人,不然也不能来做南康府的知府。
要论身份,陆离还是谢砚行初任考官时的学生,只是远在岭南,事事不出头,少有人知罢了。
“南巡?南康府?!”陆离正看着新出的报纸,闻言愣住。
算算时间,皇帝一行人要到了岭南,正是九月里,算不上冷,称不上热,稻苗也好生长着,不到收获时候。
最重要的是,这会儿最强的风雨天过去,也不到回南天时分,的确是好时间。
但问题是南康府来来往往,商队诸多,万一冲撞了人,岭南上下岂不是以死谢罪?
说的严重了些,但能看出陆离对接驾一事的谨慎态度。
江无眠反而轻松些,他直接当成展览会来办,来的人身份高些而已,不至于如临大敌。
“行宫安置得不能太过偏僻,也不能太过冷清,既不能让人感觉喧哗骚动,也不能让人置身荒野之外,分外凄凉。”
依照南康府当前的繁华程度,这两者都挺难实现的。
两人合计将行宫建在三司附近,那附近完美符合江无眠的要求,全是行政建筑,本身戒备颇多,足以保证建元帝在南康府的安全。
而且最近不是在修铁路吗?
先把南康府去三司的铁路修上一修,给其他府做个表率。
江无眠:“……拢共没多少钱,你还惦记上了一截铁路。”
陆离为官多年,深知一个道理,钱不要是不会给的,如今好不容易抓住江无眠,他还不得趁机多要点才行。
南康府建设好了,他日后致仕就在这儿定居了,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为官做宰时将地方考虑好,以后生活得才能好。
虽有私心,但陆离说得也的确在理,修一段铁路展示一二,让人看看南康府的实力。
“当做大型展览会便是,都指挥司那头肯定要出人保障陛下安全,这事儿有按察司与都指挥司调度,你只需考虑陛下游览顺序即可。把南康府能看的东西都搬上来,尤其是船坞、火药研发这等要钱的大件,核心不展示,但能展示咱们要卖的东西。”
陆离明白江无眠的言下之意,这是要给皇帝买东西,这事儿他熟啊!
上回南康府做展览活动,他一时冲动还买来不少放在家中搁置,这可是给他学到了不少。
服务到位、安保到位、务必让人有归家之感。
陆离盘算起来要怎么从皇帝手里拿钱,“本地多有商队,若是趁此时机弄个皇商称号?”
皇商,一听便知,这背后最大支撑就是皇帝,可以说,任何采买物品的商队,有了皇商名号,那就能横着走。
建元帝名下有商队,每年都要往来两条路线,后又增设岭南采买的路线,给南康府带来大把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