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人叫水师与卫所好生收拾一番,更有谢大人将之投入大牢叫人清醒一番。
江无眠听得出来,恩师颇有底气的放狠话,日子过的应当还算顺心。
陈平如今升任了布政使内一主事,但还是亲力亲为,仍用着江无眠留下的法子做记录。此番北上,他就将一沓记录放在箱子里,托李叶带来。
都知道江无眠极为看重这些种子生计,李叶是将箱子藏匿好了,保证人在记录在,人没记录能顺利送到江无眠手上。
如今他人站在这儿,记录也好好的放在马车上。
他们不像江无眠那般,从松江府换乘马车再自扬州乘船于运河北上,而是从外海进入,一路上购置了不少沿海干货,因而才有了这将近十车的东西。
江无眠让人暂先休息了去,自己去院中看那特意留下的东西,管家正在犹豫如何处理,这侍郎府都没个暖房,想放也是不能放的。
“老爷,您看这儿?”到底要如何处理?
两车上有裹着湿泥的植株,还有包裹严密的种子,半大不大的花盆里载着几棵,干巴巴的好似要死了。
江无眠命人先给花盆里载种的几个浇水,直接倒在根系附近的泥土上,再放到檐下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先行看看情况。
能活就好生养个冬天,待到开春暖和了,移栽到前院看个景也是好的。
提到前院,这位建元帝赐下的管家就是心梗,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前院里种着的不是什么花儿草儿的,反而是移栽的果木,这就算了,好歹能叫人赏个花,秋日啃个果子呢。
但是花圃里种的那些全是菜,大大小小的竹编筐子里也是趴着秧子,外头挑上杆子,待到长成了就能搭出阴凉来。
要说有什么花,约莫是池塘里放下去的莲藕,来年抽条了能见到荷花,可江无眠说了,明年挖两节藕上来尝尝。
管家:“……”您是老爷,您说了算。
搬下一半花盆,车上挪出大片空间,江无眠看了一眼天色,便没让人挪动。
日头尚高,秋老虎还在,他怕挪动两下挪死了。
挑出信上所说的那两个干透的植株,江无眠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就是玉米!
等等等等,光看植株的宽叶难免有失判断,还是要多方面看看,根系、秸秆、叶子,最为重要的是果实。
他找了一遍,没在秸秆上找到玉米苞,扒开叶子也不见被人掰下的痕迹,莫非是他找错了?
江无眠心下不由沉重两分,转念一想,事有不对,信上说了此物有白玉之色,一粒一粒连接在一起,和石榴不大相同,但好似是同个物件。也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吃,有多好吃。
管家见状,思索两分,唤人将刚搬下去的一个竹筐再提过来:“老爷,您看是否是此物?”
竹筐上盖着宽大叶子,和这植株同出一辙,只是时间太长,新鲜叶也失去水分变黄变脆了。
搬动时难免用了两分力气,因而上面叶子碎的不成模样,露出底下掩藏的黄绿色玉米来。
玉米苞上生着棕黄色玉米须,今也收拾得整齐,层层堆叠码在筐中,数量颇多。刚抬下去时,竟要几人合力才能安置。
江无眠只看了两眼就知晓了,这定是玉米!
虽然个头不算大,拨开后颜色也不是熟悉的黄色,而是白色,按上去是熟悉的质感——坚实到好似红砖一样。
做种的玉米粒便是这般才好,来年方便点播。
不过要是做种,这些是不太够的。直接种到地里,不经过育苗,种子的发芽率定是不好看,因而江无眠琢磨一番,还是要在家中弄个育苗暖房,来日好安置了。
这和普通暖房就不太一样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暖棚、苗棚。
“寻人来做一暖房,半边火炕半边挖出坑来,再寻人去山上运来松土,松树底下带点松针的黑土,填入坑中,另外混入草木灰,按一定量做成基土养苗。”江无眠和管家说了要求,让人自行去账面支使银子。
这年头的暖房菜很是珍贵,打造一个过冬的庄子是各个高门大户的追求,但价格太贵,不是所有庄子上都能打造得起。
江无眠这也是用了巧计,火墙地龙和火炕用上,另外一半的坑里填满腐殖土,一旦发酵,热度上来,那暖房内是能将人烤到脱水。
不过这番就要耗费过多柴火了,到时又多一笔采买。
好在他家中一贯用的蜂窝煤,年年按成本在矿区拿货,倒是不必太耗费银钱。
江无眠安排好此事,心下犹自激动,他还念着其他几样高产作物,就算不和驯化过的品种一样高产,那多几种主食作物也是好的,起码百姓餐桌上能多出一两盘菜,三两碗粥的。
不着急,冷静冷静。
最远的玉米都能找到种子,何愁找不到其他东西!
江无眠转了几圈转头去给谢砚行写信去了,白楚寒来时他仍在书房里没出来。
“恩师来信?”白楚寒踏入书房,自江无眠手中接到信件,没其他的事情,就是提醒他要谨慎行事。
西北两线有当地驻军作战,便是建元帝放出风声有意让他再去前线,也要考量这几年朝中冒出来的新小将。
他已然是一军都督,再向上只能封侯封王,可当今陛下当年宁愿给军权和都督府的名号也没封几个国公异姓王的,如今更是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