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无眠顿了顿,老将军足够长寿,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经过大起大落,因此心胸广阔,很是宽容。
谁知这一去扶桑,回来时物是人非,连宅邸都换了主人,到底是世事无常。
心下感慨万千,江无眠道:“改日去给老将军上香,也告知将军一声,扶桑国归入大周,日后要称扶桑道了。”
等林守源说完,张榕便说起书坊近况。
书坊自切割完毕,分为南北之后,便隐约有了南北之争,待到后来南方总部报纸引入几个书院入驻,更是名声大噪。
在此对比之下,北方小说分部就被读书人拉踩一番。
毕竟文学上仍是以诗词赋文章为种,以小说话本传奇折子戏为轻,北方却有个专门刊印小说的地方,这不正撞在文人的刀口上。
好在只是名声上不好听了些,真正的利润还是可观的,究其根本,还是这群文人给他们做了宣传,引得人竞相购买。
不过这份拉踩有延伸到南北之争、党争的情况上,张榕等人格外警惕,就怕御史闻风而奏,以致朝中拨人整改。
张榕发愁道:“不知大人能否刊登一番海外文章,转移矛盾,也好压下这股歪风邪气。”
当今陛下居北,然文风在江南,这南北之争往大了说就是藐视天子,往小了说也能扣一顶撺掇党争的帽子。书坊庙小,实在戴不住。
江无眠:“……”
有些内容倒不是不能说,就是要建元帝过目一二,没有问题就能刊登。
但是,但是!
这份内容要谁来写?
许志安和白楚寒在学院,杨泰回水师操练,唯有一人还能空闲下来休假,这不摆明了是谁啊!
假期,所剩无几的假期!
第227章 修订
最终江无眠接下这份工作,顺理成章转移视线,即便是记挂着南北之争的学子们,这次也闭口不谈,热衷于讨论大周近来几年开疆拓土的大事。
迁往西域的百姓已完成在西域的扎根,新的疆域要如何安置?当地百姓是迁居还是转入大周?大周又将如何动作?
大周没什么大动作,白楚寒和江无眠等人已搭好基础框架,下一步是削弱当地氏族的统治力,并从经济上把控整个扶桑道。
安营都护府的人选便从武安营苑中挑选,建元帝显然是要改动当前的武将局面。
在白楚寒等人在扶桑大展拳脚时,建元帝也没有停歇,镇西军、定北军、东部三府水师全部大改。
边关重镇设为都护府,卫所在都护府之下,一府最高职位是武将担任,同时设有监军。
每个都护府中设有部分工匠所,未来战场上负责修缮武器,但并不掌握锻造之法。
目前火器重炮一类还是朝廷工部掌握,金不换是回来了,他的徒子徒孙已在工部扎根,朝中势必要掌控这些人,金不换看得很开。
他窝在林道长的道观里,每日修行片刻就开始编纂书籍教材,是他多年的炼丹所得,包括火器锻造之法。
“大人,听守源师兄所言,您这儿有一物可解贫道之难。”金不换赶着休沐日上门来摆放,一进门便看到江无眠正在提笔写家书。
江无眠写完最后一笔,放置在一旁晾干,“何难之有?教材修订顺序还是文章取舍?”
江无眠是编纂过教材的,最近又写讲义、安排学院课程、写书坊稿件,只差把自己劈成八瓣用,然忙碌成这样还能游刃有余处理政事,只因为这些事情是他做惯了的。
金不换这会儿上门来求助,估计是要从他这儿获取出书经验。
毕竟火器教材这些书,不能随便找个编辑校正刊印,一切都要道观或是工部的人审阅才行。
江无眠是个例外,当年的火器是在他的支持下发展的,有困难还是他提出的想法,论理他不是编辑,而是书籍编订者。
找其他人总有一种泄露机密的感觉,找他总不会有问题。
不过今日倒不是说教材内容上出现难题,而是,“句读难题。”
金不换拿出修订过一版的原稿,发愁道:“原生是一字一句亲手教,理解起来不是难题,可换作书本文字,这如何是好?断句停顿,出现一点偏差,就能造成挽不回的灾难。”
所以他发愁,万一因为教材被人理解失误,从而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炸了工部,他就是千古罪人!
江无眠顿时了然,圣人学说因为解读不同都能出现三十个说法,打成八十个流派互相攻讦,这类教材一旦出现解说不同的现象,那就不是互相攻讦而是互相轰炸、死伤无数了。
这事儿吧,他倒是真有想法。
不如说,借此时机正好推出标点句读。
毕竟这教材是私人所著,还是为了精准解答,不让人理解出现偏差以至于炸了工部,毁了多年成果。
便是建元帝问起来,他也有话要讲。
他也不必说用在圣人之书上面,自己印的私人教材、讲义,还有一些游记之类。
书坊刊印书籍时也可以这么干,只是负责校正的编辑要辛苦些,先做第一批学生了。
江无眠沉吟片刻,同金不换说起他的打算,“标点。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句读语气,基础的几类,以及用法皆在此处。不过只用在私人校正上,涉及圣人之言一类则是不管,未免卷入学说之争。”
金不换好奇看去,一看手艺便知是个人做的线装本,打开后书页泛黄,明显搁置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