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想借机用孝道来抨击沈初云的老臣们都被这份遗诏给堵了回去。
死者为大先帝爷活着的时候他们尚且不敢以下犯上如今先帝爷死了,新帝的手段更甚先帝,另外还有遗诏的加持,朝臣们安安稳稳了几日。
但几日后又开始商量新帝继位的事沈初云又拿出第二份遗诏将那些准备推崇皇室子的悠悠众口给堵住了。
沈初云授命于天成了新帝。
新帝继位要广纳后宫延绵子嗣。
之前两次找不到机会发难的老臣们,这次摩拳擦掌准备劝谏,跟有人准备以死明志。
沈初云坐在皇位上,面色如常的俯视大殿中的臣子。
两位言官相互对视一眼后,一齐出列,跪俯在地上,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劝新皇选秀的进言。
话音落去,殿内开始响起其他臣工的附和,几位元老更是上前催促。
他们家里嫡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几个年龄合适的庶子尚未定亲,若是能进入后宫,那也是为家族谋福的好事。
再者,若是沈初云好女色,他们这些人家也是有嫡女的,不管怎么选,最后好处都落在自家里。
沈初云指尖微动,旁边的小德子见了,立即高声喊道:“肃静!”
底下安静了下来,沈初云看着依旧跪在地上的两位言官,“你们二人倒是一片赤诚忠心。”
她呵笑两声,让小德子取先帝的遗诏过来。
朝臣诧异地将目光跟着小德子的身影移动,脑子里满是不可思议。
有些人早就收到了消息,先帝爷只立下了两份遗诏,怎么又多出来一个?
沈初云让人念诏,念完了以后,又让人送下去给诸位大臣传阅。
“诸位,先帝爷的旨意就在这里,谁若是有意义,便亲自去同先帝爷说,待你与先帝爷谈妥了,再与朕托个梦如何?”
言下之意是要大开杀戒了。
朝中无人开口。
一位言官突然奋起,一边冲向柱子,一边喊道:“臣愿以死进谏,恭请圣上广开后宫。”
“岁常。”
沈初云开口,一道黑影将那言官拦了下来。
第一时间打断他的四肢,又卸下了他的下巴。
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到了这些人,文臣心惊胆战,不敢去看,武将也有些犯憷,悄悄往旁边挪了挪。
沈初云从皇位上走下来,慢慢来到这人面前。
岁常提着他的衣领让他保持这一个跪在地上的姿势。
“你想以死明志名垂青史,将永世骂名留给朕?真是好算计。”沈初云轻笑,“朕不杀你,你别怕,朕有如此忠君爱国之臣,乃是朕的福气。”
若真的和皇帝说的那样,这位大人也不会被影卫直接断了手脚还卸去了下巴。
所以沈初云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沈初云让人把他待下去,好生照顾着,将她的妻儿老小都接到京都,赐了宅子和铺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沈初云真的对那言官格外宽厚的时候,在早朝上,沈初云挑了个错处。
那言官的宗室亲圈占粮田,借着他的官位,在乡里为非作歹,故而他们这一族的后世子弟,在本朝均不可考取功名。
彻底断了他们一族后人读书做官的念头。
圈占粮田,实际上是那些商户地主,为了能避开一些税收,将家中田地挂在了他们名下,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是许多官商心知肚明的敛财之道。
朝廷自然知道,皇帝自然也知道。
以往是不会管的,可这次借机挑了错处,还罚得如此之重,就不免让人深思。
沈初云的手段比不过先帝大开大合,一瞬间手起刀落,一言不合便株连九族。
她是用软刀子将人凌迟,不做打杀的事情,却直接击断别人的脊梁骨。
比起先皇,她更加令人惧怕。
与此同时,恩威并施,前线不断传来战胜的喜报,沈初云封侯加爵提拔了许多人,军功的赏赐也是越来越多,前线将士们士气高涨,景国百姓原本以为开战了就要增加税收,结果皇帝不仅没有征税,反而降了一些。
在沈初云专注景国发展的时候,旁边岚国的天灾不断,旱三年涝三年,今年还不如安生了一些,结果蝗虫过境,人畜发瘟。
沈初云没有马上和岚国开战的准备,但是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她也没打算放过,直接让人封锁边境,禁止岚国人进入大景。
“时疫来得凶猛,鬼医前辈已经去了岚国,我大景与岚国的关系虽是剑拔弩张,但朕不忍百姓受苦,朕打算批一些粮与药材送去岚国。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自然还是有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陈尚书一样知道皇帝准备对其他三国开战的事,有一些愣头青和老顽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不清局势。
认为这种时候应该高价出售药材和粮食,白送给岚国实在是不可取。
还有一批人立马意会了沈初云的意思,借着他国国难,进入他国国境,这是一个了解他国布局的好机会。
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岚国接受药材就要接纳他们的商队护军进入自己国境,岚国不接纳药材,于公于私无法对百姓交代,自家都水深火热了,还拒绝邻居的仗义相助,摆明了是不管百姓死活。
在这种时候,景国不仅不开战,反而送药材,百姓愚昧看不懂这些弯弯绕绕,只会觉得景国皇帝仁慈良善,是个仁义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