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过猎但没杀过人。
像话本子里的主子,失心疯似的成天杀这个砍那个,怎么可能!人口不要钱啊?
再说良心也过不去。
楚韵又叫小荷老师上了一课,她以为八旗男人都是从出生脑子里就有辫子了。
“你放过她们, 上边查起来怎么办?”她比较担心这个。
杜容和笑:“上边也想糊涂着。这事是他的心肝肉收了人傅老太的裹脚钱,不然犯官家眷怎么可能从戒备森严的宅子里跑出来?”
说到这, 他还把康熙的朱批拿过来给她看好让她安心。
楚韵嘴里喊一句大胆:“你现在的罪都够全家死几次了。你是真不怕?”手上却麻利地接过了朱批。
她还没见过新鲜的麻子墨宝。
杜容和凑过去跟她一起看,笑:“我怕,所以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楚韵轻轻哼了一声,没有搭话。
她仔细瞅着麻子墨宝,字龙飞凤舞,没有珍宝馆里的好看,而且都是满文。
果然啥汉化在康熙中期还是笑谈。
楚韵先瞅杜容和写的。
他把这事已经改头换面地跟康熙说过了。
不过说的不是巧红偷听了他们说话跑去把傅家弄死了。
杜容和还没这么傻,什么都说。
他又不是跪在佛像前的信徒,还没那么贱得慌。
他是先不孝了,——让杜太太顶了个锅。
说她抢了大嫂给娘家准备的婆子,结果这婆子是个偷儿,还偷了东西送给被分开卖的女儿。
家里出了偷儿是丑事,他不好意思叫人知道。又看着这对母女不忍心,就在乡下给她们寻了间屋子又给找了个丈夫买了一亩地叫慢慢种。
杜容和:“这事真的,巧红母女这下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我们的秘密了。”
虽然损失了一些钱,但能换一个干净的人生,他觉得很值。
楚韵也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她们对不起杜家,但对得起山东父老,骗人罪不至死啊。
她心情颇好地问:“花了多少钱?”
杜容和头皮一紧,轻声吐气,道:“二十两。”
楚韵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两!我得卖多少斤瓜子多少朵绒花才能赚回来!”
杜容和赶紧说:“这是朱举人给素银的陪嫁,另外还给了两匹绸衣裳,一对银耳环。乡下的田和她娘的丈夫都是用朱举人给的钱置办的。”
朱举人是以为他看上素银了,想跟他交个朋友。这话就不必让楚韵知道。
楚韵听见不是花出去二十两,喜道:“那就好,要是叫我听见谁丢出去二十两,还不如杀了我得了。”
这个“谁”干笑两声,怕她问出二十两养家银的事,低头拿起朱批问:“你看得懂吗?”
楚韵挑眉:“七七八八吧。”
满文比汉字好学得多,接受过现代语言系统教育的人,想要学一门外语并不是难事。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材实物的,她还边看边翻译给杜容和听。
康麻子评语是:奴才尚有亲情在,人家一家子骨肉,做得好。又云:你娘太刁钻,不如我家老人和善。以后有空带你去江南看看我家老人,回来叫你娘也知道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谨慎处理婆媳关系,以后这种婆婆妈妈的事就不要告诉我了。
这口风看起来是不知道巧红干的事的,甚至还隐隐为骨肉之情心痛。
楚韵眼珠子粘在“尚有骨肉亲情”上,把密折还给他,忽然问:“他是不是真的很爱老二啊?就像你娘爱二姐?”
来都来了,八卦一下怎么了!
杜容和看她胆子真大起来反而担心了,他小杜可不是奔着死去的,叮嘱一句:“我告诉你,你烂在肚子里。”
楚韵:“所以是真的?”
杜容和:“其实,我也不知道。”
楚韵:……
杜容和笑:“别看我成天在宫里,但这些天潢贵胄的事,离我远着呢。宫里人太多了,好几千人,外头还有满朝文武,我就是想凑都凑不过去。”
楚韵:“不对啊,不是说宫里宫女太监合起来只有三百人吗?”
她经常听其他旗人女眷拿这个跟明代二三千的宫女太监比,说自家老祖宗心善节约。
杜容和笑:“要是只有二三百人,年年小选做什么?宫里是太监少,但内务府进去的奴才和宫女多,只是过了内务府,就不算在太监宫女之中了。”
他反正没觉得宫里人没比前朝少,说不好还比前朝多。
至于皇家父子的事。
杜容和就知道两件事。
他神秘道:“我刚当差时听小太监说里头那个‘二姐’在台阶上踹了行四的兄弟一脚,人从台阶上滚下来,还是小太监抬着回去的。”
楚韵呼吸一顿:“你看见了?”
杜容和凉凉地说:“看见的人坟头草都三米了。差点看见的是何显耀,他成天上蹿下跳想往上爬,那天有事路过里头一回,冷不丁瞅着里头在处理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