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骗了康熙 第88节

骗了康熙 第88节

    可是,丙戌恩科居然出现了三位旗人贡士,还都是正经的满洲贡士。
    这就很有点意思了!
    东华门开启后,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玉柱提着两只大考篮,在诸多火辣辣的眼神注视之下,第一个进了宫。
    巧合的是,第二个是塞楞额,第三个便是阿克敦。
    没办法,本次恩科的贡士,就他们三个旗人。
    验明身份之后,玉柱被领到了太和殿前的台阶下,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不管是谁,只要是从太和殿里出来,第一眼就看得见玉柱。
    玉柱的心理素质极佳,他才不管那么多呢,从考篮里拿出文房四宝及烧热了的暖手铜炉,轻轻的搁到了书案上。
    汤炳说的很对,太和殿前,刮骨的冷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脸上刺痛不已。
    这个时候,特制的紫貂皮大氅,再次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玉柱裹着大氅,身上只是略微有点点冷罢了。
    殿试的人数,才两百余人而已。贡士们的入场速度,比乡试快了十倍不止。
    很快,玉柱的四周,便坐满了人。
    按照往年的惯例,辰时正,正式开考。
    在礼部左侍郎的引导下,所有应考的贡士,对着太和殿前的皇帝御座,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这三拜的讲究颇多,一拜天子,二拜皇清恩典取士,三拜天子亲任座师。
    殿试时,天子即所有贡士的座师也,天子门生亦由此而来!
    行礼如仪后,试卷很快分发了下来。
    这个时候,玉柱并没有急于去看试卷,而是不慌不忙的从考篮里,拿出了特制的护耳貂皮帽子,戴在了脑袋上。
    这也是汤炳研究透了殿试规矩之后,给玉柱提的合理化建议。
    只因,殿试在户外举行。刺骨的冷风刮过头脸之时,就像是绣花针接连不断的扎入皮肉一般,刺疼之极!
    这个时候,所谓的六合帽(瓜皮帽),就完全不顶用了。
    殿试的规矩颇多,唯独没有禁止,戴貂皮护耳帽。
    朝廷也是讲规矩的,不禁止的,不为过!
    玉柱戴上了护耳貂皮帽子之后,手里抱着暖炉,他确实是浑身上下都暖和了。
    考试时,玉柱无法左顾右盼,也没有那个必要。
    令玉柱没有料到的是,在他的四周,冻得瑟瑟发抖的贡士们,一个个恨得牙根发痒。
    殿试的名次,说白了,就是看皇帝的心情和运气了。
    在满不点元,满不点三鼎甲的谕旨依旧有效的当下,玉柱这种超级务实的家伙,才懒得去搭理所谓的满洲状元呢。
    十六岁的满洲进士,已是大祥瑞也!
    玉柱打开试题,定神一看,差点笑出了声。
    嘿嘿,送分题,大大的送分题也!
    罗刹边患,日甚一日,用兵过多则糜费钱粮,坐视不理则龙兴之地堪虑也。问曰,何解也?
    如果说,院试和乡试,以八股文为主的话,殿试的时务策则是扎扎实实的考验综合性的学识水平了!
    在小农社会,能够考中进士之人,少有真正的书呆子。
    只是,近代后,工业文明碾压了农业文明,这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所谓时务策,才显得格外的不合时宜了。
    不夸张的说,玉柱装了一肚子的边患学问。
    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罗刹国,这三个主要问题,自不必说了。
    就连西南的东吁王朝,玉柱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隆科多这个大佬撑腰,再有汤炳的鼎力相助,玉柱收集整理相关边患的资料,并提炼成自己的见解,简直是易如反掌。
    谁说有权有势,就只能干坏事了?
    有权有势,照样可以帮考试的大忙!
    罗刹国的老底子,作为资深清史票友的玉柱,肯定是比谁都清楚的。
    而且,罗刹国的巨大边疆危害,也没人比玉柱看得更透彻了。
    所以,打腹稿的时候,玉柱开篇简要介绍了一下,罗刹国究竟是怎么来的?
    紧接着,笔锋一转,重点介绍了彼得一世的各种光辉事迹。
    臣柱曰:沙皇彼得,交国政于辅臣,化名亲赴英夷三岛,习炼钢及造兵舰之学,其志非小,所谋甚大。假以时日,此诚心腹之患也,则我满洲龙兴之地危矣!
    有了定论之后,玉柱接着阐述,东北龙兴之地御敌之策。
    一曰,造法夷之十二磅机动火炮;二曰,造新式火药,以增火炮之威也;三曰,逐步拔掉罗刹国在东北的各个据点,可掘地道藏以火药,轰塌城墙,效果必定显著;四曰只须千余精兵即可,不须耗费太多的兵马及粮饷;五曰学西夷之法,造燧发枪,配备给绿营官兵,待训练成熟之日,再命其去黑龙江打罗刹。
    文章的末尾,玉柱特意提到了,冬季的东北,特制的雪撬,外加像狼却不是狼的傻犬,在运兵、运粮饷及运火炮方面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草稿打完之后,玉柱满意的停了笔,正欲拿起暖手炉,视线的余光却瞥见了一抹明皇色的袍摆。
    这就很纠结了呀,装没看见呢,还是跪下行礼?
    电光石火之间,玉柱便想清楚了对策,决定继续装糊涂。
    只是,世事实在是难料啊。
    玉柱已经写好的底稿,居然被一只明黄色的手臂,顺手拿了去。
    这一下子,玉柱再不可能装傻了,只得跪下,叩首道:“臣玉柱,恭请圣安!”刻意控制住了声调,免得影响了旁边的考生。
    结果,康熙没搭理他,径直翻阅着他写的《平罗刹策》。
    一旁陪着的殿试监临官,五阿哥胤祺,原本打算找个机会提醒下康熙,免得玉柱的腿跪出了毛病。
    只是,五阿哥瞥见康熙拧紧的眉心,成了个川字,便又闭紧了嘴巴,没有画蛇添足的去吱声了。
    果然不出老五所料,几乎眨个眼的工夫,康熙说话了。
    “伊立。称臣很好,满汉一体,你就应该称臣。”
    老五把头一低,心里明白,玉柱要占大便宜了。
    以玉柱的显赫身份,本该自称奴才。但是,他若中了状元,就成了满汉一家亲最大的招牌了。
    士林表率的满洲状元称臣,笼络汉臣之意,极其明显也!
    (ps:很好,从此不须称奴才了,爽不爽?爽,就几张赏月票吧。)
    第124章 大四元乎?
    玉柱起身后,垂手而立,等着皇帝发话。
    康熙看完玉柱的草稿,又凝神仔细的想了想,忽然笑道:“雪橇之议甚妙,朕在北海的冰上,玩过很多次滑雪之戏,却没想到用此招,在冬季的黑龙江运兵、运粮、运火炮。你所言之海运,起于登州府,止于旅顺口,前明即用过多年,甚善。”
    咳,皇帝当面表扬了,玉柱能说啥?
    “臣愚钝之极,不堪万岁爷如此夸奖。”玉柱恭顺的表达了谦逊之意。
    康熙没理会玉柱的谦词,放下了他的卷子底稿,径直走了。
    五阿哥胤祺,含笑微微一点头,随即跟上了康熙的步伐。
    他那意思是无声的告诉玉柱,有此一插曲,八个读卷官们还敢乱来,那简直就是白混成重臣了。
    玉柱岂能看不懂这个?
    嘿嘿,福从天上降,门板都挡不住啊!
    实际上,玉柱本打算在策问里边,说清楚打击罗刹国的海运起止路线,其实是宁波府码头,经朝鲜半岛的釜山,到海参崴,再登岸。
    只是,这一步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他也就忍着没写。
    康熙朝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准噶尔汗国的巨大军事威胁,一是海禁的时开时禁,以禁为主。
    于公,海运漕粮到天津卫的塘沽,肯定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
    于私,玉柱压根就不想贪污受贿。借助于精通多国语言和掌握国际常识的优势,利用海外贸易,大赚其钱,大发其财,乃是利益攸关的大事。
    玉柱早就修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哪怕是康熙开了作弊器的明里相助,他也一丝不苟的答完卷子之后,仔细的检查了三遍。
    张廷玉能够成为三朝元老,靠的就是忠诚可靠,谨慎小心,思维缜密。
    现成的例子,玉柱如果不去学,那才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和张廷玉相比,玉柱乃满洲第一名门贵胄也。
    这个优势异常之巨大!
    妥了,以后见了康熙,或是任何人,玉柱都不需要以奴才自居了!
    作为现代人灵魂的玉柱而言,康熙开的这个特例口子,比点了他作状元,更令他感到由衷的开心。
    尼玛,正经人,谁乐意当奴才?
    交卷之后,玉柱走出东华门,迎面就见,冻得脸颊通红的孙承运,正望着他傻笑。
    实际上,玉柱每次赴考之前,孙承运就住在隆家外院的专用客房里。
    每次,孙承运都要陪着玉柱用罢早膳,再送他出花厅。只是,没有送出大门而已。
    感情到了位,随意的送一送,也就足够了!
    真闹出大阵仗的相送场景,反而是感情不到位的体现了!
    “弟弟,满洲状元,到手矣!”孙承运一把抱住了玉柱,用力的摇了摇。
    玉柱微微一笑,正打算告诉老孙,太和殿前“偶遇”皇帝的事儿。
    却听孙承运笑嘻嘻的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之善,被勒令致仕,交地方官编管了。”
    王之善?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