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骗了康熙 第375节

骗了康熙 第375节

    玉柱身上的兼职颇多,但是,真正令山东巡抚感到敬畏的,其实是他的本官——户部满缺左侍郎。
    不夸张的说,以玉柱的身份和实权,他只须动动嘴皮子,山东省的财政拨款和报销事宜,就要出大问题。
    这个时代的跑部钱进,跑的主要是户部。
    晚清时期,帝师翁中堂为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此公想方设法的卡住了北洋的军费,令掌握了淮军和北洋水师的李合肥,只能干瞪眼,而毫无办法。
    以玉柱如今的权势,名分上,暂时没有翁师傅那么牛叉。
    但是,让玉柱不爽了,故意想为难山东省,亦是易如反掌尔。
    巧合的是,蒋巡抚也是常熟人。
    说起来,玉柱和蒋陈锡也算是有旧。
    因为,蒋陈锡的亲弟弟蒋廷锡,一直兼任日讲起居注官,他和玉柱略有几分同僚的面子情。
    只是,蒋廷锡的官运,和玉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至今仅为詹事府的少詹事而已。
    不过,耳目灵通的玉柱,却掌握了一个少有人知的秘辛,蒋廷锡很早就投入了老四的门下。
    历史上,在雍正一朝的汉臣中,蒋廷锡所受的恩宠,仅次于张廷玉而已。
    玉柱率先登岸后,蒋陈锡率领山东的官员们,行礼如仪。
    蒋陈锡惟恐怠慢了玉柱,特意摆下了盛宴,想要好好的款待玉柱。
    玉柱啥没吃过?
    席间,菜品太过丰盛了,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海里游的,应有尽有。
    然而,玉柱只对德州的特产五香脱骨扒鸡、武城辣椒和大叶香菜,比较感兴趣,多下了几次快子。
    散席后,玉柱刚回到官船上不久,就听下人来报。
    “禀老爷,德州知府特意命人送来了近百只五香脱骨扒鸡,还有好几筐香菜和辣椒,以及成堆的大西瓜。”
    玉柱一听,也就明白了。
    在他用膳之时,一定有专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必须承认,这些地方官们搞接待,还真的有一套绝活。
    这不,玉柱刚回来,他爱吃的东西,就紧跟着送到了船上。
    老十三啃了一口西瓜,一边吐籽,一边笑道:“武城西瓜,名不虚传,汁多、沙瓤、味似冰糖。”
    玉柱的心里有数,老十三嘴上说的西瓜,实际上,是在变相指责博启。
    散席之后,蒋陈锡实在留不住玉柱,就想方设法的把博启留下了。
    原本没啥权势的博启,这还是头一次奉旨出京办差,根本逃不掉糖衣炮弹的腐蚀。
    毕竟,博启再差劲,他也是德妃的亲弟弟。
    这一次,又借了玉柱是户部实权堂官的东风,实在是憋狠了的博启,对于地方上的孝敬,几乎来者不拒,尽情的笑纳。
    事涉老四的家务事,不仅玉柱不好插嘴,就连老十三也是不能公然指责的。
    吃完了西瓜,老十三擦过手后,笑道:“你呀,比你阿玛聪明得多。你阿玛是啥钱都敢收,你呢,从不与民争利,而且甚为重诺,在京城里的商贾圈子里,口碑一直甚佳。”
    玉柱笑了笑,没有接话。
    中文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
    听话不听音,犹如盲人骑瞎马。
    老十三明面上说的是商家的事,实际上,却是在夸他,不与蒋陈锡走得过近,颇有分寸感。
    面对老十三的再次试探,玉柱心如明镜,老四想要拉他入四爷党,老十三成了执行人。
    四爷党,玉柱迟早要入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和老四接触得越多,玉柱就越觉得此人的心思,深不可测。
    以玉柱掌握兵权的要害位置,他若不在暗中加入四爷党,老四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对付他。
    与其,和老四在暗中斗得你死我活,不如先伪装成四爷党。
    卧底于四爷党的好处,实在是数都数不清楚了。明白人都知道,勿须赘叙。
    只是,没有合适的契机,玉柱就轻而易举的入了伙,老四会不会信任他,肯定是个未知数。
    这么多年以来,老四一直在暗中布局。
    从玉柱收了弘昀为门徒,到老十三的刻意与他交好,再到隆科多的早早入了四爷党。
    实际上,隆科多和玉柱,已经和老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隆科多和玉柱,唱起了二人转,轮流掌握步军统领衙门。
    以前,老四只需要在隆科多的身上,狠下功夫即可。
    现在,到了紧要关头,若是玉柱坐在九门提督的宝座之上,又该怎么应付呢?
    这是老四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佟家父子的性格,迥然不同。
    隆科多是纯正的世家子,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子。老四大力吹捧一番,喊几声舅舅,就极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据玉柱的判断,隆科多选择了老四,其根本性因素,其实是,烧冷灶的风险很大,收益也高得离谱。
    隆科多若是支持老八,或是老十四,将来,根本不可能站到第一排去叱吒风云。
    老四要拉玉柱入伙,首先就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将来,若有那一天,他能给玉柱什么好处?
    老十三也不是傻子,他一直都在暗中试探玉柱,从未把话挑明了说。
    玉柱故意揣着明白装湖涂,他啥都听得懂,就是不肯表态,老十三也拿他没辙。
    只是,钦差的船队,行至大运河岸边的台儿庄之时,周荃悄悄的从岸上带回一个人,来到老十三的跟前。
    老十三看清楚那人的长相,情不自禁的惊叫出声:“怎么是你?”
    一旁的玉柱,看得很清楚,老十三居然失态了,可想而知的异常震惊。
    玉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就是要借此告诉老四,想拉本表弟入伙,还需要出更高的价码啊!
    (ps:猜猜看,狗头周荃带来的是个什么人?)
    第412章 老四的脾气
    被周荃带来的,其实是,博启家的大管家阿寿。
    老十三一看见阿寿,就明白了,必是博启想给河南的贪官们暗中报讯。
    “怎么截住他的?”老十三扭头问玉柱。
    玉柱笑了笑,瞥了眼周荃,周荃随即拱手道:“回十三爷,我家东翁担心坏了四爷的大事,特意派人守在台儿庄,看看能不能捡条大鱼。也是巧了,这个阿寿正好要去河南。”
    从京师到河南,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大运河,到台儿庄再转陆路去开封;另一条是走陆路,经直隶的保定府,南下河南的开封府。
    玉柱实际上,两条路都安排了人手。到目前为止,也就截住了阿寿一个人。
    老十三重重一叹,拱手道谢:“若不是你细心,险些坏了四哥的大事。”
    玉柱自然不可能受了老十三的礼,他侧身避过,异常诚恳的说:“只逮到了阿寿,也不知有无漏网之鱼?”
    把阿寿交给了老十三后,玉柱随意找了个借口,便告辞离开了。
    和老四打交道,玉柱格外的小心谨慎。
    即使是抓了阿寿,也没有审问过,免得知道得太多了。
    老十三细审了阿寿之后,才知道,阿寿是骑马赶到的台儿庄。因为,离京已远,阿寿便懈怠了,说话没了把门的,叫玉柱的人,捉了个正着。
    当晚,老十三就走了。
    临走的时候,老十三目光深邃的望着玉柱,长揖到地,只说了几个字。
    “我自己的事,就不说谢了。这一礼,是替四哥谢你的。”
    送走了老十三后,周荃轻摇折扇,意味深长的说:“东翁,十三爷和四爷,穿一条裤子都嫌肥。您既对他有大恩,何不一帮到底呢?”
    玉柱微微摇了摇头,说:“四爷生性多疑,我若是热心过了头,反而会惹其生疑。”
    和老四打交道的时间一长,老四这个人,玉柱算是看懂了八成。
    老四这个人呢,其实也是个性情中人。
    他感谢你的东西,你收了,他当时很高兴,认为没有亏待了你。
    但是,请注意,老四给你的好处,往往容易做过头。
    这个做过头,玉柱以前不太理解,最近一年来,算是慢慢的看懂了。
    老四其实比康熙还要好面子。
    你帮了他的大忙,他真的感激你。潜台词就是,我老四绝对不会亏待帮了大忙的自己人!
    但是,他的感激过头,就意味着,他自己认为,已经还清了你的人情。
    此诚不可不察也!
    说白了,也就是极其霸道的思想做怪。他可以过头,你不能忘乎所以的也跟着做过了头。
    他惦记着你的时候,可以尽情的宠着你,啥好东西都舍得给你。但是,你不能恃宠而骄,自己盲目的搞过了头。
    从康熙四十五年开始,到如今的康熙五十三年,始终困扰着玉柱的一个难题,终于彻底解开了。
    把老四的个性看懂了,对于玉柱将来的布局落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八,只知道拉拢满洲军功勋贵集团,却不知道九门提督和丰台都统的厉害。
    此人目光之短浅,实在是令人发指,不足虑也。
    大将军王,老十四,明明掌握了西边的十几万大军,回京述职的时候,却没在康熙的身边太监里面落子,反而去拜托老九,与他暗通消息。
    老九也是个目光短浅的鼠辈,他手里捏着近千万两银子,却不知道收买几个宫里的大太监。
    反观玉柱,刚进宫里当差不久,就和小叶子搭上了线。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