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骗了康熙 第728节

骗了康熙 第728节

    不大的工夫,牛泰抱着玉柱的异母小弟弟,回到了玉柱的身旁。
    借着半明的灯笼光,玉柱看清楚了,他的异母小弟弟,大约四岁的样子。
    嗯,从时间上反推回去,正是隆科多第一次被李四儿气得离家出走的那段时间,便有了眼前的小崽儿。
    玉柱主动张开双臂,异常亲热的说:“来,大哥抱。”
    小崽儿的小手含在嘴里,两只乌黑的眼睛,晶晶发亮。
    “我不要你抱,我只要阿玛抱。”小崽儿认生,不肯给玉柱抱。
    玉柱温柔的说:“大哥抱你去外城玩耍,可好?”
    小崽儿毕竟年幼,有些发蒙,玉柱顺势就从牛泰的臂弯里,接过了小弟弟。
    不管怎么说,怀里的小弟弟,都是玉柱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血缘关系,不可能改变。
    近在咫尺之下,玉柱发觉,小弟弟的眉眼和鼻子,都像极了隆科多。
    嗯,幺儿肖父,想不受宠也难啊!
    玉柱也没骗小弟弟,他抱着小弟弟登上了城墙,然后通过吊篮,缀到了外城。
    内城的城门,只要关闭之后,除非有老皇帝的特旨,一律禁止开启。
    但是,凡事总有变通之法。
    只要不开城门,玉柱抱着小弟弟,坐吊篮缀下城墙,就没啥影响了。
    小孩子贪玩,玉柱带着小弟弟,在夜市上,边吃边逛,玩得异常之开心。
    天光大亮之时,等隆科多得知了消息,来找幺儿的时候,却见玉柱正抱着小东西,并头躺在床上,一起呼呼大睡。
    隆科多张了张嘴,本想说什么,却最终啥也没说,又悄悄的走了。
    起床洗漱之后,用早膳的时候,吴江小声禀道:“回爷,老太爷当时红了眼圈,没好意思叫醒您和三爷,转身又走了。”
    玉柱点了点头,却没吱声。
    隆科多晚年得子,他最担心的,肯定是玉柱不认幺弟。
    现在,兄弟两个,如此的亲密,隆科多还有啥不放心的?
    再说了,没等隆科多打招呼,玉柱就把小弟弟带回了老佟家里,兄弟两个共卧一榻。
    玉柱的友爱之心,还需要多言么?
    等玉柱用罢早膳之后,小弟弟也睡醒了,他刚睁开眼睛,就吵闹着,要乳娘。
    隆科多早就准备好了幺儿的一切,很快,乳娘就来了。
    玉柱不方便看小弟弟吸奶,便转身出去了。
    花园的亭子里,玉柱点了根雪茄烟,惬意的吸了一口。
    就在这时,玉柱的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不用问,必是隆科多来了。
    见面之后,隆科多张嘴就说:“柱儿,我没看错你。”
    玉柱朝天吐了个烟圈,淡淡的说:“阿玛,再怎么说,那也是我的亲弟弟。更何况,您老人家,能照顾他一辈子么?”
    “那是,那是,我年事已高,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你弟弟,将来啊,只能依靠你的扶持啊。”隆科多显然想明白了。
    第836章 皇子惹祸了
    清溪书屋里,老皇帝端坐于榻上,嵩祝、玉柱和马齐,分列两侧。
    “塘报上说,老十四已经过了大同府。嗯,迎他回京之典,不容再缓了。”老皇帝提前定了个调子,方便接下来的商议。
    对于老十四是贝子,还是贝勒,甚至是亲王,玉柱全不在意。
    嵩祝既是首席满洲大学士,也就是整个朝廷的大管家了。
    他倒是觉得,老十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大将军,也该正名了。
    自从,一废太子之时,挨了老皇帝的狠锤之后,马齐再也没有了骄狂之气。
    反正吧,老皇帝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马齐肯定不可能苦劝。
    “万岁爷,以奴才之见,皇十四子的战功卓著,似应晋为抚远大将军?”嵩祝是地位最高的宰相,老皇帝又一直盯着他,他必须率先说话。
    “玉柱,你怎么看?”老皇帝也不怕马齐心里不舒坦,径直越过了他,点了玉柱的名。
    玉柱是老十四的死对头,尽人皆知。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抚远大将军和多罗贝勒,不可兼得。”玉柱的态度很明确,不能让老十四把好处都拿走了。
    老十四成了抚远大将军,爵位就只能是贝子。
    反之,若是晋爵为贝勒或是郡王,再授抚远大将军,就不大合适了。
    老皇帝点点头,果然没有白问玉柱,玉柱的看法,恰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老十四率重兵在外,老皇帝既担心他无功而返,甚至是战败了,又害怕他挟显赫的军功,威胁到了皇权。
    玉柱的提议,属于是折衷性的方案,既酬了军功,又不至于让老十四功高盖主,可谓是两全其美也!
    “马齐,你说说看。”老皇帝终于想起了马齐。
    马齐哈下腰,小心翼翼的说:“回主子,奴才以为嵩中堂所言甚是。”
    玉柱比马齐小了三十多岁,资历也差太远了。
    单单是维护老资格中堂的体面,马齐就不可能当着老皇帝的面,公然支持玉柱的立场。
    相对应的是,嵩祝只比马齐小三岁,又是满洲首相。支持他的提议,马齐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书屋里,算上老皇帝,也就四个人而已。
    人数越少,越容易达成一致性的意见,也就形成了实质上的最高决策小圈子。
    “那好,就依嵩祝之所请,明发上谕,授老十四抚远大将军。”老皇帝的话锋一转,接着又吩咐说,“一应接待礼仪,比照裕亲王福全的例,再加两成。”
    想当初,裕亲王福全,差点当了皇帝。
    顺治帝病危之时,太皇太后最先考虑的新君,正是福全。
    谁料,福全却当着太皇太后的面,说他甘为贤王。
    结果,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到了老皇帝的脑门上。
    福全这一让,让出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善始善终。
    历史上,还有个类似的幸运儿。
    李宪以唐睿宗嫡长子兼前任皇太子的身份,主动让位于李隆基,他不仅得了善终,而且死后有个很牛叉的谥号:让皇帝。
    玉柱的眼眸微微一闪,老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老十四的地位,高于皇兄福全,低于皇太子。
    抚远大将军,并不是朝廷经制官。
    当年,曾任此职的玉柱,得胜还朝之后,就交回了帅印。
    说白了,虚的礼仪方面,老皇帝确实做到了不吝厚赐。
    但是,实实在在的名分和权柄,比如说,郡王爵或是管理三旗事的兵权,老皇帝一样都没给老十四。
    议定了之后,马齐很知趣的先跪安了。
    等马齐退下后,老皇帝冷不丁的问嵩祝:“老十四主动上折子,替庄王求情,你怎么看?”
    庄亲王博果铎被逮后,既不审问,也没定罪,一直被玉柱单独关押在别院。
    嵩祝下意识的瞥了眼玉柱,他心里多少有些奇怪,老皇帝不问玉柱这个当事人,怎么偏偏问他呢?
    皇帝问了,嵩祝不敢不答,他小心翼翼的说:“回万岁爷,庄王乃宗室之首的亲王,如何处置他,不可不慎。”
    见老皇帝向他看来,玉柱就说:“十四哥战功卓著,朝廷也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呐。”
    嵩祝起初没想明白,玉柱怎么替老十四说话了呢?
    回头,经身边幕僚的分析,嵩祝这才恍然大悟,玉柱越夸老十四,老皇帝就越忌惮老十四。
    晚年的老皇帝,既要用老十四,又不肯给太子之位,主要是因为弘皙。
    据玉柱的揣摩,岁数过大的老四,已经彻底出局了。
    但是,老皇帝一直在弘皙和老十四之间,摇摆不定。
    弘皙,才华横溢,品性纯良,人缘甚佳。美中不足的是,他从来没有办过差事,更不可能阴结私党。
    老十四比老四小十岁,三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国赖长君的理想人选。
    但是,可恶的老八,领着老九和老十,和庞大的满洲勋贵集团,一起公开支持老十四,这就令老皇帝极为反感了。
    真要是立了老十四为太子,老皇帝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肯定会遭到极大程度的削弱。
    根据玉柱的暗中观察,自从二废太子之后,老皇帝就一直在弘皙和老十四之间,左右摇摆不定。
    玉柱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老四,也不是老十四,更不是弘皙,而是隆科多。
    说白了,老皇帝驾崩的那一刻,玉柱和隆科多,谁是步军统领,谁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这么多年下来,隆科多已经被老四的迷魂汤,灌得不知道姓啥了。
    即使亲如父子,隆科多也没找玉柱商量过,将来拥立谁的大问题。
    因为,隆老三和玉柱轮流掌握京城的兵权,他们两个的公开立场,别无选择,只能是纯臣。
    比较有意思的是,隆科多的底牌,玉柱一清二楚。
    而玉柱的底牌,隆老三就完全不知道了。
    老十四快回来了,庄王如果一直关着,等于是打了老十四的脸。
    但是,玉柱的话,提醒了老皇帝,不能让老十四太得意了。
    于是,老皇帝慎重思考之后,决定继续关着庄王。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