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骗了康熙 第831节

骗了康熙 第831节

    但是,玉柱的见识,远远超过了老皇帝。
    可以殖民南洋嘛!
    十万新军,看似很多,类似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中南半岛,每个殖民定居点驻军几百一千的,不仅不多,反而嫌少啊。
    蛋糕做大之后,饱吸殖民地的血,玉柱养兵的成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然的话,仅靠三、四千万两的朝廷财政收入,根本养不活如此庞大的新军。
    十万大军,齐集于大沽口,这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还瞒得住有心人呢?
    佟阿瞒,佟莽的恶名,甚嚣尘上,随即铺天盖地的传遍了京城内外。
    玉柱才不管这些呢,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丈夫敢做敢为,尼玛,兵都养了,还怕别人说么?
    扩军十万,必将极大的刺激西北的那几位爷。
    嘿嘿,再不举旗清君侧,就来不及了呀!
    过了几日,张廷玉来了。
    张廷玉自从投靠了玉柱的门下后,忠心不二的暗中传递着各种消息。
    和马齐不同,张廷玉的心思异常之缜密,他递来的消息,准确率高得惊人。
    实际上,玉柱也信得过张廷玉。
    除非是灭族之祸,类似张廷玉这种饱读且极有见识之士,一旦转换了门庭之后,绝不可能再当二五仔。
    二五仔,是那么好当的么?
    洪承畴降了大清,最后,不也被乾隆钉上了《贰臣传》的耻辱柱上?
    钱谦益嫌水太凉,主动带头剃发,跪降了鞑清,鞑清也没重用他。
    大汉奸范文程颇受皇太极的器重,但是,他的新婚妻子,照样被多铎抢去,戏耍了三个月之久。
    “衡臣啊,有些日子没见了,怪想你的。”玉柱笑眯眯的抬手让了座。
    张廷玉很熟悉玉柱的脾气,也就毫不客气的坐到了椅子上。
    这么多年以来,张廷玉先后伺候过康麻子和玉柱两个主君。
    康麻子的为人,外宽内忌,嘴巴上说不疑,心里异常之多疑,很不好伺候。
    玉柱呢,在敢于用人的同时,更偏向于信任制度的平衡力量。
    也就是说,重用你的同时,必有可以牵制你的力量,而且,还做在明处。
    实话说,张廷玉更喜欢玉柱这种光明磊落的主君。
    在皇权砖制的社会,臣下们最担心的是,因主君过于善变,导致的朝令夕改。
    玉柱的习惯是,先把丑话说前头,划分清楚职权范围,确定监督的体制,然后各凭才华当差。
    此所谓,疑人要用是也!
    张廷玉是何等人物?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哪有不疑臣下的君父?
    与其彼此胡乱猜疑,不如索性依靠制度,把猜测导致的误判,压制到最低点。
    “主上,臣此次前来,是奉了母后皇太后的懿旨。”张廷玉一张嘴,就说明了来意。
    玉柱微微一笑,他和姑爸爸早就商量好了。
    若想他真的进京,姑爸爸会径直派张廷玉亲自来请他回去。
    张廷玉做这种大事,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完全不需要担心泄密的问题。
    “衡臣啊,京里的风评很差吧?”玉柱故意逗张廷玉。
    张廷玉哪敢乱说话,哈腰道:“不瞒主上您说,京里确实有点物议,但是,皆不足为虑也!”
    玉柱即使没在京里,但是,有邬思道和孙承运这两尊门神,死死的盯着京城里的一举一动,谁敢造次?
    “衡臣啊,你觉得,我此时回京合适么?”玉柱很信任张廷玉的能力。
    张廷玉毫不迟疑的说:“回主上,臣以为,此时尚不宜进京。若是等三十万新军练成了,再进京不迟。”
    玉柱哑然一笑,好家伙,流言真厉害,他不过是练兵十万而已,京里就敢传成三十万。
    区区大沽口,方寸之地,养兵三十万,这不是胡扯嘛?
    但是,这年头的京城里人们,最信流言了。
    空穴岂无来风?
    事实证明,到了最后,流言往往就成了真。
    不信也得信啊!
    “嗯,我也是这么打算。进京的事儿,完全没必要心急。”玉柱接受了张廷玉的建议,索性留在大沽口,先练出精兵五万再说。
    张廷玉出京一趟不容易,玉柱索性留他在客院住下了。
    第二日一早,玉柱的小崽子们晨跑的动静不小,惊醒了睡梦中的张廷玉。
    张廷玉披衣下床,出来一看。
    嘿,好家伙,玉柱负手立于院子里,正盯着几位小阿哥跑步。
    张廷玉微张着嘴巴,看得聚精会神,看得心旷神怡,看得心旌摇动。
    自古以来,化家为国的家族,因为没管好子弟,导致二世而亡的事情,不绝于史。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隋文帝杨坚。
    史书上写得很清楚,文皇之治,天下太平,草民安居乐业,国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
    但是,杨坚没有教育好儿子们,导致为杨广所趁。
    杨家天下转瞬间,灰飞烟灭,变成了关陇李家的垫脚石。
    九十摔倒了,竟然没人去扶他。
    只见,小家伙一声不吭的自动爬了起来,迈开小短腿,继续跟上跑步的大队伍。
    张廷玉的眼神越来越亮,最后,情不自禁的笑了。
    玉不琢,不成器也!
    投靠主君,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呀!
    现在,看了玉柱花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尽力雕琢下一代,张廷玉还有啥不安心的呢?
    用早膳的时候,玉柱带着张廷玉,正式见了爱丽丝和雪薇。
    通家之好,不过如此。
    玉柱啥也没说,张廷玉已经领悟了,他已经简在上心。
    这年头,简在帝心,比啥都珍贵呢。
    待遇虽然到了顶,但是,当着玉柱一家子的面,张廷玉哪敢造次呢?
    直到膳罢之时,张廷玉也只吃了个三分饱而已。
    送走了张廷玉后,又有三十几艘洋船,抵达了大沽口码头。
    不过,这些洋船装的不是军火,也不是商品货物,而是从南洋买来的便宜粮食。
    洋商们其实不乐意贩卖粮食。
    因为,粮食的利润低,而且,很占舱位。
    但是,玉柱出了高价,补贴了运费,洋商们看在长远合作的好处份上,也就勉为其难的运了粮食过来。
    若是得罪了玉柱,庞大的大清国内消费市场,以及欧洲急需的瓷器、茶叶和丝绸,从此就拜拜了呀!
    ps:连续十天了,日更九千字,对小柱子而言,真的很勤快了,赏几张票票鼓励一下嘛,跪求了!
    第970章 当家万事难
    大军的聚集,让有眼光的商人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十万人的几座大营里,军官们、士官们个个都是高收入群体,新兵们则即将成为高收入群体,他们这些人的消费力猛得很。
    新军的军营四周,很快,就挤满了十里八乡的小商小贩,甚至是远道而来的商人们。
    卖水果的,卖点心的,卖衣服的,卖包子的,卖窝窝头的,卖烩面的,小商小贩们云集于周边。
    玉柱逛街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开姬院的也跑来凑热闹了。
    如今这个时代,尚无爱滋的恐怖绝症,但是,梅毒已经很猖獗了。
    梅毒,从美洲传入欧洲,曾经导致欧洲死亡一千多万人。所以,梅毒又号称是“美洲大陆的复仇”。
    在大清朝,梅毒又唤作是“广东疮”,言外之意,主要是在广东境内流传。
    在没有青霉素的当下,梅毒属于是不治之症,死亡率高得惊人。
    玉中堂虽然好色,却从不碰姬女,根子问题,就是担心感染上了梅毒。
    玉柱当即下令,查封姬院,抓人。
    不过,姬院可以查封,军官和士兵们的生理需求,却需要合适的方式予以解决。
    玉柱回到司令部后,马上着手办一件大事,即军嫂随军。
    听说可以带老婆随军了,吕武眨了眨眼,说:“山长,若是排长以上的烧锅的,都可以随军,那就是好几千女人,外加几万个孩子们呐。”
    道理是明摆着,六千老新军,最低都是排长了。他们的家属,若是全部跟着随军了,儿女们肯定也要跟来。
    这么大的群体,衣食住行,绝非小事。
    饭嘛,总要一口一口的吃,慢慢来,不能着急。
    玉柱点点头,说:“这么着,先暂定为营管带这一级的军官,可以带家小随军。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再及时的解决,你看怎么样?”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