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骗了康熙 第881节

骗了康熙 第881节

    半兵半农的建制,对于控制住整个西域,最为有利。
    绿营兵们分的地,一律免税,收成全归他们个人所有。而且,遇有饥荒之时,朝廷还会及时的给予救济。
    嘿嘿,大权集中的皇权,在特殊的时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嘛。
    想想看,有这超过百万的绿营兵及其家属作为人口的基本盘,持续繁衍生息下去,整个西域必将彻底的平定。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玉柱把第二镇暂时留在了西域地区,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凯旋还朝。
    比较有趣的是,大军刚刚回到肃州(酒泉),那位妖艳的前霍罕王后,肚子里就怀上了玉柱的种。
    玉柱得知了消息后,不由微微一笑,如果将来生的是男孩子,很可能就是华夏帝国的中亚王了。
    玉柱带着狂胜之师,乘船由山西的风凌渡口,沿着黄河长驱东下,经海路,顺利的抵达了大沽口码头。
    嚯,隔着老远,就见岸上站满了文武百官。
    等玉柱的王舰顺利的靠岸之后,百官们在四位军机大臣的率领之下,一齐跪下,声嘶力竭的山呼起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玉柱离京开始,,再到得胜回京,总共费时两年零九个月。
    百官们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尼玛,水不涨,船怎么高呢?
    四位军机大臣们,受百官的委托,手捧着黄袍,硬是披到了玉柱的身上。
    见玉柱披上了黄袍之后,文武百官们更是激动万分的山呼道,“臣等恭请圣安!”
    此时此刻,玉柱的心情并不是太过激动。
    此次西征,灭了霍罕国和死敌准噶尔汗国,倒在其次。
    大沽口的新军,又训练出了五万人,并且分别驻扎到了全国的各个军事要地。
    十五万武装到牙齿的新军,放眼整个亚洲,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了。
    西征期间,新军的人事变动,依旧尽在玉柱的掌握之中。
    新提拔的高级军官们,不仅都是讲武堂的学生,而且,清一色的老亲兵营的军官。
    不客气的说,只要玉柱还睁着眼睛,啥权都可以放手,唯独兵权不行!
    自从玉柱率军西征之后,小皇帝就一直心神不宁,经常性的左眼跳过,右眼跳。
    玉柱得胜归来的消息,小皇帝也已经知道了。
    小皇帝的心里怕得要死,但是,怕有个球用?
    终于,在玉柱回到大沽口的这天晚上,京城里,忽然枪声大作。
    有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禀报小皇帝:“禀万岁爷,大事不好了,新军因为欠饷太多,公然哗变了!”
    “啊……”小皇帝心里一慌,一个没坐稳,居然滑倒在了地上。
    稍微定了定神后,小皇帝还有啥不明白的?
    新军会欠饷,母猪就会上树了!
    必是玉柱起了篡逆的歹念啊!
    怎么办?
    怎么办?
    京城里的枪声,响了一夜。
    天亮之后,小皇帝听说,有几家不老实的满洲王公,全家老小都被杀了个鸡犬不留。
    当听说,四位军机大臣联袂来见之时,小皇帝痛苦的闭上了双眼,唉,祖宗的江山,终于丢在他的手上啊。
    周筌见了小皇帝之后,异常平静的说:“若是皇上愿意主动逊位,我等保证,皇上一定会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待。除了必须搬离皇宫之外,京城里的各大王府,任由皇上选一处居住。不仅如此,每年,还有五十万两银子的公费银,并可封一等仰恩公。”
    此前,小皇帝一直以为,小命难保。
    没成想,玉柱不仅不杀了他,反而给了格外优厚的待遇。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不答应,才是傻子呢。
    小皇帝点头如捣蒜的惟恐变了卦。
    见小皇帝如此的乖顺,周筌等人也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大家毕竟曾为清臣,值此改天换地之时,他们都不想玉柱背负上,篡位弑君的恶名。
    再怎么说,若无老皇帝的大力提拔,就没有玉柱成功登顶的今日!
    第1018章 登基称帝
    玉柱回到京城后,一个月内,满朝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进,小皇帝前后四次下达诏书,一路加封玉柱为皇兄摄政王。
    到这个地步,玉柱的地位,也就登峰造极矣。
    实际上,玉柱带兵西征的时候,以周筌为首的军机大臣们,已经筹备好了登基的一切。
    冕冠、衮服、华夏皇帝之宝、龙椅等等,早就备妥了。
    实话说,万事具备,只等玉柱回来了。
    玉柱敢于离京这么久,主要是新军一直被他牢牢的捏在手心里,谁敢作乱?
    说别的都是虚的,只要兵权在手,野心家们就不敢妄动。
    且不提,三十万满蒙联军都一击而垮了。
    老皇帝一直搞不定的准噶尔汗国,都被玉柱一战而灭。
    新军和玉柱的声威,已经达到了顶峰。
    皇兄摄政王府的西花厅内,重臣们又吵架了。
    国号已经定了,就是大华,对外的自称为:华夏或炎夏,都可以。
    国旗就是玉柱钦定的黄龙旗,华夏民族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黄龙旗可谓是恰如其分也。
    问题是,年号,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
    军机大臣、内阁和翰林院,各执一词,说啥的都有。
    玉柱不动声色的看着他们吵了好几天,等大家都吵累了,这才慢悠悠的说:“年号就叫润德吧?”
    翰林出身的张廷玉,绞尽脑汁的想,即使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哪朝哪代,用过润德的年号?
    年号嘛,也就是个纪年的名称而已,只要不和前朝重复,并且词意不是贬义,皆可也。
    “臣以为甚好。”张廷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了态。
    周筌也是饱读之士,他仔细的一想,润德帝,有史以来确实没有。
    “臣以为,润德甚好。”周筌的表态,无疑起到了催化作用。
    马齐也站出来,支持了润德的年号。
    蒋盛只在乎江南士林的利益,年号的问题,他也就随了大流。
    四位军机大臣先后表态了,年号也就定为了:润德。
    正式登基之后,玉柱也就是润德帝了。
    宣统四年,正月初一。
    天还没亮大,文武百官们,就纷纷从东华门进了宫。
    大家各按品级,在太和殿的台阶下,依次站好。
    荷枪实弹的近卫镇将士们,胸前斜挂着黄色的绶带,脚穿锃亮的军靴,一个个沿着宫墙,站得笔直。
    黄色的绶带,也就是大清的黄马褂,只有润德帝的近卫军,才有资格佩戴。
    小皇帝早早的就来到了太和殿前,手捧传国玉玺,老老实实的站在宝座台阶最下边的右侧。
    此时的须弥座形式的宝座,正面和左右都有陛,雕龙髹金大椅,也就是龙椅,空空如也。
    玉柱还没来,小皇帝已经站了一个多时辰了。
    没办法,如果不老老实实的禅位,小皇帝就甭想看到明天的太阳了。
    辰时二刻,正是大好的吉时,突听整个太和殿前,钟鼓齐鸣,乐声悠扬。
    平时几乎不开的午门,此时被盛装的近卫军们,缓缓的推开了。
    润德帝坐着六十四人抬的龙辇,在三军仪仗队的引导下,浩浩荡荡的经过午门,沿着太和殿的御道,隆隆向上。
    盛装的辇夫们走在御道两侧的石阶上,润德帝的龙辇正好悬空于御道的正上方。
    八十二年前的甲申年,顺治帝就是坐在龙辇上,经同样的路径,登基称了帝。
    龙辇稳稳当当的停在了太和殿前。
    牛泰亲自撩起了辇帘,身穿冕服的润德帝,从辇内钻出。
    当润德帝迈步走进太和殿时,早就等候多时的重臣们,在周筌的率领下,一齐大拜于地,叩首道:“恭请圣安!”
    “免。”润德帝轻抬右手,含笑宽免了。
    “谢皇上恩典。”群臣们再次叩首后,方才起了身。
    见玉柱缓步朝他走来,身穿龙袍无冠的小皇帝,心里一慌,居然腿一软,坐倒在了地上。
    大臣堆里,有人忍不住的喷笑出声,“孬种,真不像是爱新绝罗的子孙。”
    小皇帝的心下大恨,但是,他若敢此时不逊,必死无疑。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
    一时不忍,就是小命不保。
    大势已去,忍无可忍,必须再忍!
    不忍辱含羞,就是死路一条。
    小皇帝还没活够呢!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