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前来是为青山书院第一届家访活动事宜,我负责的学子中就有左学子。左学子在书院的日常学习中十分自觉,也能静下心来独自温书学习,这是他的优点。”林清和语调轻快,嗓音清冽如夏日清泉,让人听得耳朵舒服。
“家访活动?”左夫人疑惑,难道不是为了挽留栾儿在书院继续进学吗?难道栾儿还未和先生提出在家温书的事宜。
左夫人放下手中的茶杯,准备认真会会这位年轻的先生,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是的,家访活动。因为最近青山书院变动较大,剩下的学子和先生们之间平日里只是打过几次照面,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情况,所以有此次家访活动。先生登门拜访旨在了解学子在家中的进学情况,也和学生的双亲深入聊聊学子在书院的日常生活,也让左夫人你们知道孩子在书院过得好不好。”
这话一下子说到了左夫人的心坎里,虽然左丘栾平日里回家有问必答,但也没有主动说出自己在书院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趣事,和同窗相处得怎么样。
左夫人的夫君常年出门在外行商走船运,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也不过一两个月,左夫人不仅要顾着府里的内务还要看管着定江县内的产业,对左丘栾的书院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
“哦?那栾儿在书院中是什么模样的,还请先生说说。”左夫人平静的面容终于有了波动,眸光里闪烁着光芒,又忽然抬手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请老爷老夫人也一块过来听听,就说栾儿的先生来家里拜访想了解家中的栾儿是何种模样。”
左夫人日常繁忙,对左丘栾照顾的通常是他的爷爷奶奶,要是林清和问起左丘栾在家中的事,她还真不好答上来。
侍女朝左夫人一福,又朝林清和一福,倒着身子到门口才转身出去。
“还请先生稍等片刻,栾儿吃住都在书院,老爷老太太想念得紧,今个儿先生带来了栾儿的消息,也想让他们一起听听,不会耽搁先生的时间吧?”左夫人问的客气,却是在做了决定之后才向林清和商量,实在是打人脸面。
林清和也不恼,笑意若清风拂面,:“既然是家访,当然是学子家中亲人长辈都在场才好,书院也能更加全方面的了解学子,针对学子的弱点,定制个性化教育发展路线,为学子找到更适合的学习方法与目标。”
来让你们都吃一吃来自现代的忽悠大法之画大饼。
他已经想好对当前青山书院的改革计划,让青山书院不止提供朝廷官员一条发展道路,更要提供各式各样的人才,让青山学院出去的学子在哪里都是一方人才,抢着要的人才。
当然,他不能这么对学生家长说,你家孩子的目标是继承家业准备经商,他要说,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是做官,那要怎么做官呢,怎么样才能做好官,处理好朝廷事务?这就是值得让人深究的科目了。
青山书院有着光理帝时期退下的官员,也有此时在朝为官的官员,更有来自林清和的未来现代化思想,何愁不知道怎么做官。
“还请先生喝喝茶,润润嗓子。”左夫人举着茶杯朝林清和遥遥一举。
毕竟是古代,男女共处一室实乃大防,虽有婢女仆从在,也要隔远着坐,四处开窗,让远处的人也看得见这里没有发生苟且。
林清和拿起茶杯,朝左夫人一敬,慢慢饮下,等下还有个硬仗要打。
不一会儿,左老爷和做老夫人被侍从搀扶着进门,两位老人已经是花甲之年,但养生的功夫很不错,皱纹细碎,眼睛还有明亮的神采,只是行动上略有不便,需要侍从搀扶。
“这就是栾儿的先生?这么年轻?”左老爷杵着一根乌木拐杖,说话的声音很响,估计是有点耳背,所以不自觉地大声说话,认为自己的声音仍是正常的音量。
“看着不比栾儿大多少,先生贵姓啊?”相比之下左老夫人就显得很亲切,和蔼可亲询问林清和。
“免贵姓林,林清和,是青山书院的先生。左老爷左老夫人好。”林清和礼貌回应两位老人家的问题。
左夫人一怔,林清和,那个十六岁就考取举人的少年天才,当年林清和考得举人,定江县当时的县令直接凭借学风鼎盛,培养出了举人升迁到了一个富裕的州,做州长了。
她的印象极为深刻,因为那时正巧碰上她夫君归来的日子,原来是他,但也是他九年考不上一个贡士,春闱失利三次。
现在在青山书院当先生是放弃继续春闱了吗?左夫人想起最近青山书院的风评,心中不免为林清和感到可惜,但也仅仅是这样而已,她目前为止还是决定让左丘栾离开青山书院,去别的书院继续就读。
“既然人都到齐了,林先生继续吧。”左夫人开口。
“左学子虽说在学业上十分刻苦,可有时遇到难题会偶尔钻牛角尖,自个儿苦思冥想,不敢向同窗询问,也不敢向先生寻求帮助,大约是不想麻烦别人。这样一来于学业上慢了其他学子一步,但好在先生看他苦头闷学也会指点他一二,所以说合适的学习方法还是很重要。”
左夫人听到左丘栾怯于向先生同窗解决难题时,就皱起了眉头,心性这般软弱可欺,未来怎么办才好,是不是该相看一个性子厉害的小姑娘帮扶着。
“什么?不敢问问题?栾儿不是说学业一切都好,最近好几次课业都得了甲上吗?难道是骗我们的?不可能,栾儿一向真诚善良,不可能做这种骗人的事情。”左老爷立马大声质疑林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