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越说声音越小。
许鹤山伸手触了触那茶杯,他自小没用过粗制的东西,除了那落魄云游的几年,手里碰过最差的物件就是皇城步道侧的汉白玉栏杆。李家这叔侄俩,倒是打小过苦日子,不怕累不怕脏。这样的人经过风雨,若一朝身在九重,掌上确实可载天下之重。
“我入直隶时,遇到了些麻烦,否则昨日就应该到了。”他道,“崔大人将直隶四境的通关之处都封锁了?”
“是。他说怕瘟疫传出......”
“笑死人了。他是怕瘟疫传出,还是怕别的什么消息走漏出去?”许鹤山抬手止住她的话,“你老实告诉我,打探到什么了?”
他面上不带笑意的时候,只是眼光带着凉意地看过来,并不刻意,却有些咄咄逼人。
李群青胆子大,不怕他这一重长辈的身份,也依旧能被他这幅样子压一头,便硬着头皮道:“那些百姓说,有巫神剪人衣襟,说是能带他们的一点魂魄先行先往生。至于极乐。之后......”
“之后被剪衣襟者高烧不退,至于死亡。即使有生还者,也遗下目疾,不能见光?”
“是。”
“嫌犯抓到了没有?”
“先生是说那些所谓巫神?”李群青道,“遍地都是,州官皆有上报。冀州就有几个,在我管辖之内,还没开始审讯。先生若是乐意,可以去看一看。”
“可以。”许鹤山答应得十分干脆。
“但是......”李群青瞄着他,“我从没审过人,我不大会。”
她愈发觉得许鹤山是李鉴派来的监工。
“我也没。”许鹤山扬起眉,将手一摊,“不过我说,群青,你一个死士,难道真不知道如何从人嘴里问出真话吗?”
李群青抬腿将面前爬过来的那汉子踹翻在地,没等那人大叫出声,她伸手钳住那人的脸,凭一臂之力将那人拖到近前,低声道:“你真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你就招了吧。”后边坐着一个和尚,手脚都戴着镣铐,神色很泰然,“再不说,命都要没了。又何来什么报应呢。”
“我招,招。”那汉子涕泪横流。李群青松了手,站起身来走开,对一旁秉笔人冷声道:“仔细记。”
那县尉在一旁看着,嘴张得老大,愣是说不出一个字儿。他看向那个李群青带来的陌生青年,指着那前庭,颤着道:“长史大人......今日心绪有些不宁罢?”
“不知道。”许鹤山自若地胡说八道,“我是那两个嫌犯的讼师,还没到我说话的地,大人就不要再问了。”
那汉子名叫刘五,在巨鹿县剪了一个邹姓男子的衣襟,据亲眼所见之人所言,那邹姓男子顿时失魂一般跟着刘五飘然离开,直入深山之中。
邹家人是当地的望族,丢了大儿子便报了官,待官府差役找到那邹姓男子时,他正与那刘五和那和尚在一道,一问三不知。在逼迫之下,那和尚为他解了“咒”,那邹姓男子当即陷入昏沉热病,至今未醒,几个贴身照顾的人也有同样的症候。
“你为何要剪他衣襟?”
“都是他,他叫我这么做的啊!”刘五指着那和尚叫道,“小的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为了几个钱!你们打俺做甚,去打他啊!”
李群青与许鹤山对看一眼。她心里有些慌,面上依然是成竹在胸的模样,道:“将刘五押下去,择日再审。那口供我看过后,多誊抄几份,给崔大人、巡抚大人那里都送去。”
她回眼,看向那和尚。
“这位禅师,”她道,“法名是什么,自何处来?”
释道可谓是大豫之国教,对于僧人的审讯向来是谨慎的。
“不是祖师。”那和尚笑道,“贫僧并无度牒,云游四方。”
“你没有度牒?”李群青垂下眼,眼中意味不分明,“但我有。”
那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引颈朝她看去。李群青不理会,转到桌案之后,拉开官帽椅坐下,道:“我大豫早有律令,遣僧道归观,无容身地者还俗。尔为何不遵命?”
“命。”和尚道,“谁的命?”
“放肆!”长史在一侧吼了声。
“你告诉我,你所做所为是为何。”李群青道,“你连度牒都没有,日子过得不容易罢,哪有谋划些什么的空闲。”
她重重一拍惊堂木。
“谁指使你的?”
外头忽响钟鸣。片刻后,一个卒吏自阶梯上下来,拱手道:“大人,已审讯一个时辰,请略作歇息再审罢。”
李群青刚要回绝,在一侧打盹许久的许鹤山弹起身来,抚掌道:“好好好,让许某与我的事主商谈一番。”
事主?
也罢也罢。许先生做事讲话,大概自有他的道理。
那和尚见了许鹤山,颇有些戒备。许鹤山摆出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在他面前没形没款地盘腿坐下,道:“祖师,我乃许二,是县里的举人,做讼师有些日子了。因家中笃信我佛,望积慈悲,听闻祖师受难,特来此尽微薄之力。”
他暗暗地嫌地上脏,脸上又笑得很是真诚坦荡,生怕对方找着什么大破绽,将找补的说辞都想好了。
没成想,那和尚大喜过望,道:“那仰仗许先生了!”
这脑瓜子,许鹤山想,难怪连度牒都混不到。
“那你得告诉我,”他试探道,“到底是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