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神魂震荡。
“封印......”孟微之抓住他的手,上气不接下气,“你个混蛋,怎么破开我的封印?你我神魂感应......我不......”
他仰着脖颈,一时失声。
恍惚中江南树起身抱过来,面孔蹭着他颈侧,孟微之脖颈顿时湿了一大片,不知道是汗还是眼泪。孟微之手中空落,揪紧了江南树的散发,听到那人艰难道:“初元。”
“嗯。”他哼了一声。
“初元。”江南树又叫,有些急地凑上来吻他。两个人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孟微之浑身都烫得不正常,脸颊尤其红。江南树压着神魂,凑过去亲他面颊,被人一把抱住肩背。那力气几乎是抵死一般,紫衣白衫缠在一处,仿佛天地一刻倒悬,他们相拥着坠落。
往事不可追,江水不倒流。
孟微之的眉头终于展开,他垂着眼,尽力地抽气。就在江南树以为他要再吻过来时,他贴到江南树耳边,好像幼童学语般,一字一顿道:
“江南树,我好爱你啊。”
第64章 心
狂风大作,秋雨如注。
孟如海落地时踉跄了一步,捂住渗血的伤手,飞一般向林中去。他分明是拥风林火山法轮的仙尊,此时且不敢下号令——一旦此处大雨止息,天上就知道自己在此处了。
那子慕神力不强,手中重剑却是大罗天韦陀阁中封藏的法器,能击伤仙神,且伤处一时半会好不了。孟如海脱着伤手摆脱子慕、逃回南海附近,干脆化形为凡身,暂且逃开自大罗天上落下的目光。
子慕是阿难座侧的神君——自然,是阿难授意,要将他这个救苦仙尊押回大罗天。
看来,与江南树的谋划已然为阿难所察觉。这也不是很让人意外——能瞒一千年,已然算是出乎意料的好结果了。
只差临门一脚。
越过山林,和浦外城便显现出来。孟如海顿时松了口气——此处离自己的道场极近,万物皆能听任调遣,也不怕天庭来人为难。如此修养几日,再去见初元、寻对策也不迟。
他掐诀借力,一口气进了城。伤口已结痂,但浑身都是血腥气,引得几个雨中行人频频侧目而视。他被看得不好意思,往前奔了几步,打算去天玄宫那边借个檐头避一避,走近了却心头一惊——那本是世间仅有的仙尊宫观,居然被火烧过了!
那烟熏火燎的痕迹和倒塌的主殿都太骇人,孟如海想着自己才没走几日,想破脑袋也没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
旁边有一扇窗开着,似乎有什么人从里边向外望着。孟如海正打算过去攀谈二三,里边的人一见到他这身正红真人道袍,就猛地关上了窗。
真是无法可想啊。
孟如海叹了口气,往一处檐头下一坐,松下身子,倚靠在墙头上。他将手指抵在眉心,静待片刻,叹着气放下了手。
南乡子的灵台果然已经被封。
事到如今,发生什么都是意料之中的报复,天庭闭锁、崖下遇险之事也无需再同初元说。一千载环环相扣,孟如海已将一切证据和盘托出、议论分明,无非是将最大的希望赌在大天尊身上。他自然不敢说能看清千万年的古神,却想赌初元会为千年前的江桐将往事一顾——至少有一件事他没猜错,江桐对初元而言,就是不一样。
至于不一样在何处,他说不清。
而初元眼中天地无限,一切在他眼中都如落明镜,所作所为也皆是凭他自己的心意。什么仙官神君,在他面前都是蚍蜉木叶,一念生一念死,本就是无所谓——焉阙、伽耶甚至江桐,都是被抛入长流无处寻的。
既猜不了初元的心思,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已经等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些时候。
他闭上眼,感到无边丝雨皆扑面门而来。
深秋近冬,南海畔本应该是四季如春,今年不知为何也寒凉。
孟如海思绪飘渺,不在三界之中。他听了许久雨,睁开眼看向面前一方石板,忽见一滴雨水砸落其上,化做川河入山中。
他见过这八方四境原本的模样,忽觉这天地不过一罗盘,山河、风雨、微尘,都在方寸内。弹指之间,风光百代,亿万斯年。如今孑然再看此间,终归觉得少了些什么——算来万年共天地,何尝不会思之如狂。
“就当是为了我的心吧。”
这句话被无数次重复着。
他将眼落下,不自觉地摸向伤口,手掌被印得满是血。修道之人可闭五感,自然不觉痛楚,且那一袖血色全入红袍,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孟如海怔怔地看了片刻,正要撩起袖子看伤处,耳边忽闻有步步踏水声。
有人走到面前,停住步子。
然后孟如海在雨声中听见一句:“这位......道长?”
面前好像忽然雨停。孟如海猛地抬起眼,只见一人撑伞默然立在自己面前,墨色衣袍却全是湿痕。他同那人目光相触,对方先别开眼,迟疑地蹲下身来,伞盖全倾倒向他。
“你是天玄宫的修士吗?”那人问。
孟如海看着他,脊背僵直,如鲠在喉。
执伞者只觉得面前人有几分熟悉,应该是在城中曾见过,却又记不真切。他自认和天玄宫修士有缘——听说在他出生之日,巨钟振响三声,一个修士梦中得祖师召,说此子自有天应,当赐名焉阙。
“前日一伙人不明不白放火烧天玄学宫,天师已报官,我则愿做讼师。”他道,“若道长无处可去,不若到我处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