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察言观色道:“这曲江别院是前年二月置办的,没过多久王爷便带兵打仗了,所以府里伺候的人有些少,夫人别见怪。”
程吟玉咂舌,七十余人也不少了,不过相较于气势恢宏的王府,确实不多。
她曾听红绡楼里的姐姐们说,王府里的下人至少千余人,当时她觉得她们夸大其词,但如今细细想来,连小小别院都有七十人,王府里有千余人也不稀奇。
“我随口一问罢了,”程吟玉笑着,“管事若是无事便下去吧。”
陈管事躬身告退。
临走前,他警告般地看了女儿一眼,思思低下头去,看似乖巧,实则眼里闪过暗芒。
一个青楼里的妓子都能得到王爷宠幸,她凭什么不行?
吃过午膳,程吟玉觉着有些积食,便在府里转了转。
但一连三晚婉转承恩,她只略走了一刻钟便受不住了,正好走到了一处锦鲤池旁,她便坐在亭子里赏鱼。
见她盯着一个方向出神,丹樱关心地问:“夫人在想什么?”
程吟玉幽幽地叹了口气,斜倚在栏杆上,小巧精致的下巴枕在纹样精致的衣袖处。
她在想王爷今晚会不会过来。
最好别过来,让她舒舒服服地睡个安稳觉。
思忖片刻,她问:“王爷平日里忙吗?”
丹樱道:“王爷刚回京两个月,自然事务繁忙。”
程吟玉抚了抚鬓发,事务繁忙就行,已经一连三晚了,今日若是再来,她便真的吃不消了。
第7章 自求多福
走了片刻,程吟玉来到一处锦鲤池。
锦鲤池不大,锦鲤却多,她生了几分兴致,坐在凉亭里赏鱼,让思思去拿鱼食。
思思懒得动弹,推给丹樱。
丹樱也不跟她争执,径直去了。
程吟玉将一切看在眼里,没说什么。
等丹樱走了,思思自顾自地说起锦鲤池的来历。
“这曲江别院是先帝的时候建的,先帝还在这里小住过呢,说这个锦鲤池里有灵气,后来皇上又赐给了王爷。”
程吟玉觉得这话得看先帝是什么时候说的,若是五十岁以后,那便不用信了。
先帝是文武双全的贤明君主,只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忽然追求起长生不老之术,连朝政也不顾了,整日炼丹。
她摇着团扇不接话,思思却闲不住,兀自说地津津有味:“听说锦鲤池许愿很灵,夫人可有愿望?”
程吟玉默了默,只说了四个字:“安稳一生。”
前十二年,她在饥寒交迫中度过,又三年,她虽衣食无忧,但身处青楼,如何过得安稳。
程吟玉垂眼看着锦鲤游来摆去,如今甚是安稳,她已然知足了。
不多时,丹樱将鱼食找来了。
程吟玉抓起一把撒入池中,看锦鲤争食,水中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相比于她的怡然自得,顾行舟甚是忙碌。
如今他隔日便要去一趟军营,操练士兵、处理军务,待从军营里出来,又直奔皇宫。
听父皇身边的李公公说,父皇刚睡下,他便去了趟含芳宫。
他的母妃恪美人,位份虽不高,但育有一子一女,是以居住在含芳宫主殿锦明殿。
刚踏入殿内,他便瞧见了妹妹——九公主顾颂宁。
顾颂宁正在扑蝶,她生性胆怯,甚少有这么活泼灵动的时候,顾行舟便没打扰她,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
没过多久,顾颂宁一个转身,忽的望见门外站着个挺拔如竹的男人,吓得后退一步,这才看清是自家兄长。
想起自己方才在做什么,她颇为不好意思地唤道:“皇兄,你怎么过来了?”
“来看看你和母妃,”顾行舟朝她走去,“母妃呢?”
“正歇晌呢,我睡不着,就出来玩了。”
顾颂宁攥了攥手指,小声请求:“方才我只是一时忘形,皇兄别告诉母妃。”
因着父皇对长相妖媚的妃子不假辞色,母妃渐渐养成了谨慎的性子,连带着养在身边的顾颂宁也愈发谨小慎微起来。
“无妨,你年纪小,正是爱玩的时候。”
顾行舟摸摸她的脑袋:“若是母妃因此训斥你,我来给你撑腰。”
他和顾颂宁相差六岁,自幼他便看着她长大,知晓她胆小怯懦,所以对她爱护有加。
而且,她长得像母妃,特别是生了一双勾人的狐狸眼,不讨父皇喜欢。
这后宫之中明里暗里的欺凌不胜枚举,他得强大起来,才能保护母妃和妹妹。
顾颂宁感动了一会儿,又真心实意地为他忧心起来。
“皇兄,你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你为了一个……花魁,一掷千金的事情,宫里已经传遍了。”
说到“花魁”那两个字,她的声音模糊不清,羞于提及这样的字眼。
顾行舟沉声问:“母妃说了些什么?”
顾颂宁正欲开口,殿里传来一声娇媚的呼唤:“行舟来了?”
“皇兄,你自求多福,”顾颂宁轻声开口,“好好和母妃说,不要争吵。”
顾行舟进了锦明殿内,等了一会儿,恪美人揉着额角走了过来。
恪美人年近四十,依然貌美,脸上不见一丝皱纹,仿佛容颜永驻般,瞧着与新入宫的嫔妃们不相上下,唯独多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可一个月却总能宠幸她两三回,勉为其难能说一句荣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