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曲向文傻了眼。
“你重新开什么?”
程夏倒是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舅舅你是聋了吗?宋清姐姐说要开小卖部。”
曲向文一把捂住她的嘴,把人推开,看着宋清难以置信道:“阿姨会同意吗?你放弃北京那边的事业回南桥。”
宋清觉得他这句话讲的很倒胃口:“钥匙都在我手里了,你觉得呢?”
而且她也没说就不回北京了,指不定小卖部没开成,她还落个破产清算,不得不打道回府去北京贩卖劳动力呢。
曲向文还是不信。
别人不清楚,但他可是从小一路跟在宋清身边,看过她因为成绩退步被宋欣梅关在门外,不得不哭着蹲在家门口把试卷错题抄上十遍,才得以进屋吃饭的模样。也看过她为了达到宋欣梅考全级第一的要求,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直接晕倒在考场的样子。
当初宋欣梅有多么期盼着宋清可以考去北京,甚至连宋清十八岁的生日蛋糕上都写着“北京欢迎你”这五个大字。
他还能清楚地记起第二天宋清回学校跟他讲起这件事时,脸上讥讽却又落寞的神情。
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宋欣梅会放任她回南桥。
宋清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你就那么相信我一定能把小卖部经营好?过几天破产了我还是得回去打工的。”
“这世上不是人人都跟你一样有商业头脑,就像以前跟在我外公屁股后面开的那几家小卖部,不是也都倒闭了,更何况现在村里还开了间超市,我要是真的有幸没赔本,那也都是因为我外公地下有灵。”
南桥村的超市是在宋清外公去世的第二年开起来的,据说老板是最早一批跟着外公开小卖部却失败赔本中的一个。
宋清还没来得及去做上门调研,只听宋辛明说,现在村里人买东西大都会选择去那间超市,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那里代收快递。
她当时听完整个人就蔫了。
代收快递,多么简单粗暴的商战。
吓得她立马把开业目标改成只要不赔本就行。
但曲向文就是没来由地相信宋清。
只要是她决定了的事情,就没有一件做不成的,小时候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他想起昨天宋清说的话:“如果三个月后小卖部没有赔本倒闭的话,你还会继续留在南桥村吗?”
宋清没想到他会问这个。
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回来开小卖部这件事已经在她脑海里筹备了不下百次,每每生活上有什么不如意,她都会想,干脆回家开个小卖部好了,像外公那时候一样,多么悠然自得。
但她也只是这么想想而已,直到真正决定要去做的时候,她还是习惯性给自己留有余地。
三个月,或者是银行卡里那二十几万,早早画好红线,才不至于迷途不知返。
曲爸方才见他们两人有话要谈,就拉着程夏在店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转悠了一圈,检查电路和门窗。
宋清外公在世时,小卖部全体拆建过一回,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出二楼,还赶时髦搭了个小阁楼。
四年前的程夏刚刚四岁,压根就没来过这里,更不曾上过小卖部的二楼和阁楼,在店里上上下下溜达了一圈,觉得看什么都新奇。
在她的认知里,小卖部就该是一间狭小屋子里摆满货架,货架上堆有各种零食和文具,是那种进门拿完东西就可以给钱走人的地方。
但这里很不一样,这里的货架不会拥挤到只能勉强容忍两个人侧身并行,甚至还在本就不算宽敞的一楼特意留出空地,摆上桌椅,供人喝茶。
就好像卖东西只是顺便,享受生活才是正经事。
二楼更是将这句话贯彻到底,朝南的窗户开得很大,听着“吱嘎”一声推开略显笨重的玻璃窗,挟着炙热空气的夏风迎面吹来,远眺是满目苍绿,近看的灰墙红瓦。
程夏此刻什么都不想想,她只想窝在小卖部二楼,吹着暖风,喝着冰饮,再捧上本漫画书看上一整天。
然而她满心欢喜牵着曲爸的手从楼上下来时,却听见曲向文在说着什么“赔本倒闭”之类的话,立马松了手,小跑两步抱住宋清:“开吧,姐姐,只要你把小卖部开起来,我以后都来你这里买东西,我还要把我的好朋友都拉过来,保证让你多多赚钱。”
“实在不行我就把我的零花钱分你一半,但是你一定要把小卖部开起来,我真的很喜欢这里。”
宋清低头捧着她的小脸,看她一双稚嫩眼神里透出的笃定劲儿,恍惚间好像能从她眼里看见自己。
于是她毫不客气地揉捏着程夏 q 软的双颊:“好,就算是为了我们夏夏,姐姐也一定会把小卖部开起来的。”
程夏闻言,笑着又埋头往她怀里钻。
宋清宠溺地摸着她脑袋,心里却想,如果宋辛明没能让她把这个姐姐坐实,那她也不想认他这个舅舅了。
被挤到一旁的曲向文看着抱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两人,还是没忍住开口提醒道:“她跟舅舅年龄一样大,你应该喊她作阿姨。”
程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妈妈说过,只要比她年轻的,又或者长得好看的,都要叫姐姐。”
“宋清姐姐既年轻又好看,当然要叫姐姐。”
宋清更喜欢她这个妹妹了:“以后想吃什么就跟姐姐讲,姐姐都给你买。”
<a href="https:///tags_nan/qingmeizhuma.html" title="青梅竹马"target="_blank">青梅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