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他跟陛下说了什么,只听得陛下训斥几声,走时衣袍边还有几分水渍。
然后,直到快过年,宫中再没有下文。
观望者都觉得林如海是触怒了陛下,户部之人翻看林如海上缴的盐税,如此数额并无不妥,应该不至于会被陛下冷落。
江南盐政依旧需要他鞠躬尽瘁,尤其七皇子要去江南,左右是绕不开他的,他跟甄家有仇,不死不休的那种,太子说不准会提携他一二,让他去对付七皇子和甄家。
大多数人猜测,陛下应该是想让林如海帮助七皇子的,结果林如海这个难啃的骨头不同意,才被陛下训斥。
有这一重关系在,林府送出去的拜帖只有零星有所回应,即便是回应,推诿的也占到一多半,剩下的大多是林如海的知己好友,读书时便一起科考的同窗。
至于贾家,最是懂得趋利避害,没有再要求上门,也没让贾宝玉再日日上门拜会。
林家栽了,荣国府里,不一样的声音开始传出,贾探春和林黛玉首当其冲,听到一些不好的评论,说风凉话的不少,将林黛玉气了一通,在年前卧病在床,几日起不得身。
东宫这边,依旧安静,就跟没把林如海放眼底一样,户部侍郎的位置,并没有人故意算计。
皇后想不明白,左右甄家搞来搞去,就是想要将林如海弄走,为何太子不阻止?反而任由事态发展,若真让林如海进了户部,他十有八九是圣上的人。
也不是没人跟太子提过这事,太子无所畏惧,林如海想入户部,顶多一个右侍郎,根基不稳,还在根深蒂固的左侍郎之下。
尤其还是个有把柄的,好拿捏得很,这样秉性正直能力不缺之人,朝堂之上很缺这样的人才,也就父皇不心疼,弄去倒腾甄家,还不给半点恩惠。
就甄家那几个歪瓜裂枣,收拾起来很轻松,不过是仗着父皇偏疼而已。
只要林如海进了户部,后头的事就由不得他,想继续忠诚于父皇?就看父皇治下户部亏空的模样,都有痛揍父皇一顿的心吧。这种挑拨离间之事,都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顺便也看看,哪些蠢货没有眼力见,还当林家会造大难。
这一年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尽头,二十六日这天,卫家张灯结彩,吹吹打打送自家女儿进肃郡王府,肃郡王府格外给面子,王爷在门口抱着卫氏女进门,除了没有拜天地外,与迎娶王妃之礼一模一样。
如此盛大的侧妃入门礼,贾元春看在眼底,羡慕至极,原本她应该也有的。
卫氏女进门后,肃郡王特意带她进宫,给甄妃娘娘敬茶。
这个儿媳是甄妃自己挑的,长相家世无一不喜,性格柔和大方,像她们勋贵家的女儿。
娉娉婷婷站在跟前,行礼得当,甄妃拉着她的手,怎么看怎么满意。比起柳妃和贾元春好太多了,最好是能拢住她儿子的心,莫要让他把自己弄得那么不值钱,还喜欢柳妃,简直莫名其妙。
当场退了手上的玉镯给她带上,好一番夸奖。
七皇子从旁看着,也乐得笑眯眯,卫家几个儿郎昨日见着了,都是一表人才,往常竟忽视了去,而且卫家彻底绑在了他的船上,比什么都让他高兴。
从宫里回府后,肃郡王府的管家权如意料中的落到了卫侧妃手里,众人皆知,贾侧妃是彻底被厌弃了。
想翻身,不太可能。
初来乍到的卫侧妃比贾侧妃做得更好,一门心思都在肃郡王身上,卫家同样比荣国府靠谱,依附肃郡王后,能带来的便利更多。
家中几个优秀的后辈都能扶持一二,卫氏年轻不着急生育,站稳脚拿住肃郡王的心更重要。
他们卫家是冒险上了殿下的船,殿下的船绝对不能翻,否则一家子都要跟着玩完。
相比而言,贾侧妃和王妃都更加看重娘家,肃郡王甚至在她们眼里更多的是个工具,好坏都无所谓。
是以肃郡王对卫侧妃更加放心一些,自然而然又常住在卫侧妃的院子里。
这年末对于贾家来说,没一个好消息,林家人都进京了,年礼却没送来,糟心的很。直到除夕的前一日,林泽才毫无预兆得带着节礼登门拜访。
林如海依旧没来,谁看了不说一句生分了。
今年的节礼送得比往常慢不说,礼单更是单薄,王氏白眼翻着,有些丑话想说出口。
除了土仪,就只剩下些简单的金银首饰和笔墨纸砚,看着不少,价格不高,把所有的物件加一块,怕是都没超过百两银子。
去年还有一千八百两现银,今年直接打了骨折,谁家送礼这么送的,要知道荣国府前阵子让宝玉送去的礼,都有差不多三百来两,简直血亏。
这要是林如海当面来,王氏怎么着也得刺一刺,偏偏来的是林泽,有话不好说。
七皇子听他的,王氏投鼠忌器,不敢真的得罪他,元春还有没有余地,就看他愿不愿意帮一把了。
当然,林泽哪会无缘无故帮忙,暂时他没有这个打算,甚至都没提前送拜帖来,直接上门求见,还是有些失礼的。
林泽第一回进登门拜访,休沐在家的贾政亲自笑脸相迎,热情得要将正门打开,林泽哪肯如此高调,他还没想让大家注意到他,自然怎么都不肯,固执要走侧门。
他一无长物二无功名,荣国府的大门没那么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