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卿瞧着刘昭仪生的女儿被养的虽然身体还算不错,但是总是显得不大大方和端庄,于是这次给儿子们选伴读的时候,也命人在民间传旨选聘可充为公主老师和伴读的女官,打算让女儿提前读书和母亲分隔开。
不过给公主选老师和伴读的事情贾家倒是又掺和进去了,收到信的时候林慕月都觉得无语,想着书中的惯性怎么就在元春这儿这么强,她家里当初拆散了贾琏和熙凤两个的姻缘也没这么波折。
“贾家那新进士的妹子要进宫做女官?”,收到信的这日,林慕月的启祥宫舞鸾殿人倒是很齐全,张典正、邹姑姑还有云夏几个都在,见林慕月读完了信,张典正也被这家人搞得有些无语。
当初贾家姑娘是备选了五皇子妃的,如今怎么又要进来选公主师傅,这国公府的千金,哥哥又刚中了进士,正是女孩子选夫婿最好的时候,怎么就和宫内过不去呢。
“我倒是觉得之前之前选皇妃是贾家那位老太君的意思,这次可倒是未必”,林慕月思索了贾家的现状,觉得当初选妃应该是贾母的手笔或者至少是贾母默许的,如今却未必了。
毕竟贾珠如今已经中选,二甲五十的名次还可冲一冲翰林馆选庶吉士的考试或是六科给事中的位置,就算都不成,再加上贾家亲朋故旧的关系也应该是不会出京为官。那么这么年轻的京官老爷可就是值钱极了,林慕月觉得贾母既然得此出息的孙子未必还会送孙女入宫搏一个出身。
正如林慕月所料,这次的主意是王夫人拿的,不过她这时候虽然还是为女儿将来的亲事发愁,想要让元春入宫倒不是非要女儿嫁个皇子王孙,而是想着如果能入宫为公主老师,那么将来公主出阁自家女儿的身份也是能被抬一抬。
贾母知道儿媳的想法后也是头疼,“公主年岁这么小,元丫头却已经是要相看人家的年岁了,你怎么就不想想若是等公主出阁元丫头哪里还嫁得出去了!?”
就算是打公主及笄就出阁也是十年后了,元春到时候都已经是二十三、四了,就算是当下高门都流行留一留女儿再嫁,这个年纪也是大了些,更别说皇家亦是不会这么早就把公主聘出去。
王夫人喏喏不语,现在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做得事儿不对劲,只是单子都已经报了上去,如今贾母再生气看着儿媳的样子也无法,只能挥手让人下去。
“前些日子珠儿出息了,我瞧着她应对老亲和与各家来往也是相宜,怎么就又办了个糊涂事”,看着王夫人灰溜溜地出了门,贾母让鸳鸯服侍着顺气,感叹着说道。
鸳鸯也觉得二太太这样先斩后奏的做法不地道,如今事情已经没一点回转的余地了,这样自己主动报名又不好让贾母这位老国公夫人再去求。
毕竟是从小养大的孩子,贾母说话间已经有几分哽咽,“如今珠哥儿已经出息了,我只盼着元丫头找个好人家,没成想这孩子到底是要到那皇宫里去走一遭。”
见贾母这样,鸳鸯也只能安慰道,“这次宫里是给公主选老师,小姐虽然优秀,但是毕竟年岁尚小,许是宫内想选些老成年长的夫人呢,老太太也别太急了。”
鸳鸯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其实宫内采选女官,开国之时基本只选用年长寡居又无子女牵挂的妇人,因为这样的女子能够用心入宫做事,宫内也会给这些女子们养老。但是后来渐有以年轻又伶俐的宫女充任女官的例子,也有颜色好的女官被帝王相中为妃为嫔的例子,选女官的次数便渐渐少了,只偶有特例。
如今这次是给公主选女官充任女尚书为师父,是以其实选年长有德行和才名的女官应该是更有可能的,元春去应选女师,其实被选中的几率也不是特别大。
贾母听到鸳鸯的话也只是一叹气,“但愿如此吧。”
只是王夫人这时候做出这样的事儿必然也不只是自己的主意,贾母目光沉沉,觉得二儿子现在也是有了自己的心思。
正忙着回乡祭祖的贾珠夫妻两个知道了母亲办的事儿也是着急,只是他们两个毕竟是小辈,也不好再说什么。
“若是实在不想妹妹入宫,我去宫内求一求皇后娘娘”,李纨见夫君发愁妹妹的事儿,想了几天的话终于还是说出了口。
思及妻子和宫中皇后的关系,贾珠眼前一亮刚想说些什么话,却被外面一声“哥哥”打断了。
门口有小丫头把帘子掀起来,元春进来顶着哥嫂担忧的目光说道,“哥哥嫂子的心意我知道,不过不必麻烦嫂子进宫去叨扰娘娘了。”
“不必和我客套,你这样的年纪要是真的入了宫,不知几时才能出来嫁人,是要耽误你终身的”,李纨见元春推辞以为是她客套,于是赶紧劝说了几句。
元春摇摇头,“我知母亲为了我的事儿有多忧心,入宫去也是个出路,前朝亦有女尚书以己之才于史书上留名,若是如此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本来还要劝说妹妹,可听到元春的话贾珠夫妻两个却也是无言,最后元春到底是过了初选入了宫去。
第68章
贾家是金陵人士,虽然初代的国公贾演和贾源起就因得了爵位和官职在京中居住,贾家公府内修有宗祠,过年祭祖也都是在家中进行,更有亲戚投奔亦是居于京城依附二府。
但是贾家的祖宗坟茔到底还是在金陵祖地,贾珠中试后依例得了假期,和祖母以及父亲之后商量后,决定带着妻子回乡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