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玉兰作为几种象征着富贵的花儿之一,向来是宫内喜好栽植的,只是皇宫里到底地方小,没有园子里这样玉兰成林,花叶相拥的美景。
“玉兰柔美,终究是要在松柏映衬下才好看”,蓉妃和刘昭仪带着儿女宫人们到一座亭内小坐,看着四方开得正好的玉兰感叹道。
闻着清风送来的馥郁香气,刘昭仪也应和说道,“文人都着墨于玉兰的清丽柔美姿态,并为此赋诗作词,姐姐的见解倒是大不相同。”
“妹妹才高,可有宫词颂之?”,朱雁芙听到刘昭仪如是说,笑着问了一句。
刘昭仪之父是个监生,她平日在家就成日里看着父兄弟弟们读书,虽然家里并不教她这个女孩儿读书习字,但是到底耳濡目染之下得了几分才气。入宫后能读书的功夫便更多了,李婉澄向来对众人宽和,想去东宫内的书库借书看都是小事没有不允的,故而刘昭仪入宫后反而是更多读了些书。
如此听闻朱雁芙问,她仔细思索了一阵之后便吟诵道,“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这诗前两句写的有宫廷气象,后两句却有些落寞,蓉妃再三咀嚼后叹服道,“妹妹的词句又精进了。”
刘昭仪的公主也夸道,“母妃的诗做得好!”
被蓉妃和自己女儿夸了,刘昭仪就有些羞涩,她得了夸赞却低了头,“哪里,只是摘出些词句罢了,当不得什么。”
蓉妃也是知道刘昭仪的性子,并不再多说什么,只让身边人在厅中的桌子上布置了自己带来的点心和饮料,请刘昭仪和她的小公主一起用。
林慕月不擅长下棋也不爱看别人下棋,父子两个下得开心,几局过后澄俞是背对着娘亲的还不如何,徐瑞卿却看着对面的人儿从不时点头打瞌睡,变成了靠着旁边儿的隔断睡得昏天黑地。
于是又一局结束以后,徐瑞卿把棋子丢回陶制的棋篓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倒是惊动了旁边的林慕月,她拿着团扇遮着自己的脸打了个哈欠,瞪了一眼对面儿故意如此的徐瑞卿。
徐瑞卿就喜欢看林慕月这样鲜活的模样,不似别的妃嫔在他面前都是一样的端庄也是一样的没人气儿,“晚上就留在这儿用膳吧,我让人传几道你和俞儿爱吃的菜。”
林慕月点点头,“俞儿最近在换牙呢,陛下也传一些软和点的和油盐糖不重的菜吧。”
父母在提晚膳的时候澄俞就竖起了耳朵,一边整理棋盘上剩下的棋子一边听他们说话,听到父皇说要传娘亲和自己喜欢的菜的时候手下的动作都轻快了些,听到娘说要特意给自己准备菜的时候手上的动作就又顿了顿。
看见了儿子的小动作,林慕月也有些无奈,这孩子正是开始换牙的时候了,为了保护儿子的牙齿,她自己琢磨了一段时间后提前给儿子鼓捣出来了猪鬃的牙刷和从古籍方子里翻出来又改进了些许的牙膏。
不仅是如此,林慕月现在还严格限制儿子每日用甜食和甜口菜的量,就为了让儿子这段时间过去后能有一口好牙。
澄俞也知道娘亲是为了自己好,但是他平日里除了读书也只在吃食上用些心,这些日子吃的东西有些没滋没味,他今天好不容易得到了父皇一句话儿,就被娘亲无情驳回去了。
徐瑞卿听到林慕月的话之后也看了看儿子,忍痛顶着儿子期待的目光附和了林慕月的话说道,“好,就依你的意思,俞儿的牙齿重要呢。”
到了晚上的时候,果然是上了一桌的清淡菜蔬,只三、四道浓油赤酱的京样菜摆着徐瑞卿和林慕月面前。
三人都不是喜欢有人在吃饭的时候服侍的,行宫里也都自由些,所以三人就像寻常人家一样用膳。徐瑞卿用公筷夹起一片儿鱼肉,看着林慕月正在认真地拿着汤勺来盛汤,于是赶紧把肉加到了儿子碗里,澄俞也赶快把那糖醋口的肉片塞进嘴里。
把盛好汤的碗放到徐瑞卿手边,林慕月也是对父子之间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到。
用完了晚膳,林慕月也想带着儿子出去转转,于是在徐瑞卿这儿歇了一会儿后便开口道,“我也带着俞儿去这边逛逛,陛下可要同去?”
刚才王太监进来通报了一声,说是皇后等会要带着大皇子过来请安,林慕月其实也听到了这句通传,因而这句话也只是个客气话。
果然徐瑞卿摇摇头,“我等会在小花园那儿走走便罢了,你带着俞儿出去记得给他添一件衣裳,晚上的风到底硬一些。”
林慕月点点头,心里笑徐瑞卿说话婆婆妈妈的比自己这个当娘的还啰嗦,之后带着儿子告辞离开了。
下午和贵妃以及爱子消磨时光,晚上徐瑞卿就把时间散给了皇后和长子,和林慕月这个当娘的纯粹带着儿子来找父亲玩不一样,皇后李婉澄是让儿子带着功课来的。
所以一进门请安行礼之后,徐瑞卿端坐在书桌后头,澄佑候在父皇边上,李婉澄则坐在书房下手的圈椅上。
看着儿子的功课,内容上长进倒是不大,但是被皇后着意教过后字确实是写的工整了许多,徐瑞卿也不吝啬夸儿子,“还不错,倒是比以前有了不少长进。”
看了看明显是松了口气的儿子,徐瑞卿决定再鼓励鼓励他,“行宫旁也有围场,你这段日子要是都能这么好好地完成功课,过阵子就带你去围场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