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穆赫可汗这么一封信过来,徐澄俞第一时间其实是怀疑了他心中所说之言的真伪的。他虽觉得若是昂族能西迁确实也是有利大郑的,但是这件事儿非同小可也可能是个圈套,于是才传了重臣们一起商量。
林海这日倒是一直沉默,他是文臣出身又一直都是在管着些税务、商贾之事,所以对着这些事情也是不了解,自然不敢轻易开口。
今日去商量事宜的也大多是文臣,因为徐澄俞的想法是要派个使臣往昂族走一趟,想要问问诸位卿家的意见以及觉得合适的人选。
林海听了同仁们吵了一晚上,现在脑中都是嗡嗡作响,回了家和夫人贾敏说了今日的事儿,贾敏也是知道这件事儿的紧要。
不过怎么样这种出使的事儿也轮不到林海,贾敏听过之后也就是说,“估摸着最可能的还是在翰林里面选一个才高又弓马娴熟的,还有就是我看陛下有提拔言郡王殿下的意思,也可能是殿下为正使再选几位做副使。”
贾敏这个想法倒不是今日听了夫君的话之后才有的,而是她回京之后观察了京中形势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林海也赞同夫人的意思,“夫人说的是,今日商量来商量去,陛下只说是自己要再想想让各人上折子推荐人选。”
今日能去议事的重臣哪个都有亲眷子侄和后生晚辈,所以这些人回去商量了之后,递给皇帝的折子里面倒是有许多五花八门的人选。
徐澄俞对着这些事儿也是门清儿,但是看着几个这里里面的人选也是要气笑了,他去给母亲请安时也是忍不住说了几句。
“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真当儿子年轻好糊弄么,举贤不避亲是这个道理,但是人家推举的不说是什么大才也是踏实肯定的人,这有些人推举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徐澄俞对着母亲是有什么说什么,半点儿不给这些乱做事的人留面子。
林慕月拿着折子随意翻了翻,“倒也不全是糊弄你,只是有人没摸准你的脉搏,正使的人选都是细细斟酌的,有些副使的人选确实是随意了些。”
揣测上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徐澄俞新君正位,底下人和皇帝之间的相处也还是需要磨合,这次就明显是有些人没有搞懂皇帝的意思又敷衍工作夹杂私货。
被母亲顺了下毛儿,徐澄俞说完了朝政上的事儿就开始问母亲,“玉儿什么时候能进宫来?妹妹们都很期待她来找儿子问了许多次。”
这次换了林慕月有些无语,觉得儿子这不是替妹妹们问的,就是在给自己问,“还要几天呢,玉儿回了她外祖母家里小住几日,你也要体谅下老人家思念外孙女儿。”
不过想起来这个,林慕月有些迟疑地问,“你这是要一直都住在养心殿么,这样的话坤宁宫倒是要离着养心殿远一些。”
坤宁宫是皇后所居的宫殿,是在乾清宫正后面的第一所宫殿,一直以来都是皇后的居所,不仅是这座宫殿具有象征意义,坤宁宫历经了几代主人也是宫内最奢华舒适的宫殿之一,自带的小花园儿也是修得精巧。
徐澄俞看着母亲,“儿子是想着等到大婚的时候再行迁宫。”
林慕月也知道养心殿对着儿子来说意义非凡,她看了看儿子说,“也好,就按着你的意思来吧。”
徐瑞卿是自己住在了养心殿,徐澄俞年少时经常在那里被父亲接见,在父亲的怀中看他处理政务的时候都有的。
这次到了自己登基之后,乾清宫那边儿正好还未收拾好,徐澄俞就暂时住在了养心殿里面,这次母亲问了起来,他为着将来也才说了具体挪宫的日子。
“说起来,京中现在的传教士也是闻风而至,你最近也没少收到折子吧”,林慕月看着儿子又提起了另一件事儿。
林慕月和儿子一直以来都和传教士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不管是之前已经回归了天国的拉普神父还是后来的保新神父,他们都是和林慕月母子有着互利互惠的关系。
如今吴王登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神父们也是更加激动,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曾经和他们中的人产生过“友谊”,这个情报让他们激动异常,最近晏城中传教士的人数激增。
说起来正事了徐澄俞脸上的神色也是正色了一些,“儿子也接到了一些请安的折子,只是……这些人并非是所有人都有真本事又愿意为国朝做事的。”
对于传教士这个群体,徐澄俞之前本来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后来在明州这么些年,他又亲自参与了许多海商之事,不管是对着传教士还是一些西方来的所谓“商人”,他心里对着这些人的观感也是越来越复杂。
“所谓传教士和商人,也只是他们打前站的一个先遣队,若是国小而怀富,那这些人可不会像是在大郑一般”,林慕月也不意外儿子能看出来这些事儿。
大航海时代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全球各地之间相互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时代,但是这也并非是什么完全的好事。
人口、黄金还有名贵香料等都是商品,但是第一样和后面并列在一起也不由得让人觉得讽刺和心底发寒。
徐澄俞见母亲也知道这些事情,他也是说,“确实是如此,所以儿子想着还是要有些防备。”
从徐澄俞自己的角度来说,他对着海商之事越发了解也就越发知道为什么之前许多朝代宁可海禁也不愿意扶持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