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事吧?”
两人同时开口。
苏沐瑶明白,雍正是在问她有没有被太后为难,她摇了摇头,道:“多谢皇上关心,嫔妾很好。”
将胳膊往回拽了拽,示意雍正撒手。
雍正连着多日忙的不行,根本抽不开身去见她,只有从底下人口中,才知道她每日在做什么。
心里挂念的紧。
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了,雍正根本不想放开,只是当着这么多人面,一直拉着先帝妃嫔,很不像话。
雍正纵不想放手,也得放手。
门前廊下乌泱泱的跪了一地人。
“起吧。”
雍正负手而立,看向跟着苏沐瑶出门的严嬷嬷,问道:“太后可还好?”
严嬷嬷道:“太后今日精神不错,刚才喝了药,有些疲倦,已经歇下了。”
“既已歇下,那朕便不打搅了,改日再来看太后,”
雍正道:“对了,太后唤怡太常在过来,所为何事?”
严嬷嬷笑道:“无甚要事,太后喜欢怡太常在,召她过来,说说话,打发时间罢了。”
雍正淡淡“嗯”了一声,对苏沐瑶道:“难得你得太后青眼,陪朕出去走走吧,朕有话要问你。”
这会儿吗?
苏沐瑶古怪的瞅着雍正,大太阳底下,有什么好走的?
不过,他一个皇上,既然当众开口吩咐了,她也没法拒绝。
“嫔妾遵旨。”
两个人沿着宫道往御花园方向走去,身后跟着一大帮人。
雍正身子往她这边倾着,偏头看她,见她手上拿了柄苔绿色蚕丝半透明团扇,正慢悠悠的扇着。
那扇子上缀着一个绑了冰花络子的流苏,在她的手腕处拂动,看起来又精致又好看。
“这个络子是你编的吗?”
苏沐瑶闻言,瞅了瞅,道:“嗯。”
雍正笑道:“唐朝诗人王勃的《丹青赋》中有一句,“金声玉韵,蕙心兰质”,朕觉得形容你极恰当。”
苏沐瑶手中动作一顿。
他这夸的,也太生硬了吧!
只是编一个络子,都能被夸成蕙心兰质,那满紫禁城里无数比她技艺高超的宫女妃嫔,都是什么?
苏沐瑶往旁边躲了躲,道:“嫔妾倒是觉得,皇上腰间玉带上绣的五爪金龙,威武霸气,绣者技艺必超出嫔妾百倍。”
雍正又往她跟前靠了靠,将她都快挤到石子路边边上了,他却丝毫没有察觉,柔声道:“这是内务府针工局的制式,绣的再好,也不过如此,朕还是喜欢你绣的东西,荷包、香囊、绣帕,朕都喜欢。”
苏沐瑶:“……”
不就是想让她给他绣东西吗?直说好了。
说话间,到了一处亭子里。
苏沐瑶和雍正坐在石桌旁,外面一圈人守着。
雍正悄悄的把手伸过去,拉住她放在膝盖上的手,轻轻道:“朕这一段时间,一直没睡好。”
不但是为了太后的病,还有立她为妃的事。
朝里的几个老臣,不知从哪儿提前得了消息,锲而不舍的上奏折,以太后抱病、不宜封妃为借口,反反复复的劝谏。
他们说的是有几分道理,他也知道,但……
他一想到这件事要拖延下去,心里就煎熬的不行。
苏沐瑶去看雍正,他眼底确实有一片青黑色。
眨了眨眼,劝说道:“皇上,您不用担心嫔妾的想法,嫔妾不着急。”
她确实不着急,每天不是躲在自己宫里吃各种美食,就是去永寿宫其他妃嫔那里唠嗑。
逍遥自在的不得了。
想到这个,雍正更是满腹怨念。
“这十多天来,你压根没想起过朕,是吧?”
苏沐瑶心虚的移开眼睛,道:“当然不是。”
她常从底下人口中听到皇上的消息,那也算是想起他了,不是吗?
雍正哼了一声,没好气道:“遇到事,你倒是想起朕了,朕就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是不是?”
钟无艳和夏迎春都是女子啊。
苏沐瑶满眼无辜,反驳道:“皇上怎么可以这样说自己?”
第66章
雍正并没有就这个话题,跟她纠缠下去的打算。
漆黑的双眸盯了她半晌,忽然开口道:“太医说,太后这次的病,起于沉疴痼疾,实难痊愈,只能凭良药吊着,挨一日算一日……朕想着,怎么也得让十四王爷回来一趟,以全母子之情,你觉得呢?”
苏沐瑶闻言一怔。
雍正一句话,突然爆出两个大信息,倒让她有些猝不及防。
首先就是太后的病。
这几天,宫里人来来回回都在说,“太后病情渐好”,包括慈宁宫那边,放出的消息,也是“太后好很多了,诸位妃嫔不必再辛苦抄经颂福。”
还有,方才她看太后的神态,虽脸色黄蜡,形销骨立,病容犹存,但精神还好,和她谈笑自若,完全不像病入膏肓的样子。
可雍正能这么说,自然不会无端放矢。
太后……恐怕真的不行了。
那实际的病情,和宫里的消息相悖,是什么情况?
这一个谜团,苏沐瑶倒不着急去想。
她正在思索,另一个关乎己身的问题:
十四王爷回不回来,雍正为什么要问她的意见?
难不成,她曾经和十四王定过亲的事,被雍正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