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町这人贼的很,不负责办事,只推荐门路,当时给我推了营造司的太监管事周德安,他常在宫里行走,负责一应杂事,夏天分冰、冬天分炭,平日宫里有柱子掉漆了,地砖损毁了,也是由他带人修缮。”
“你应该见过他,那也是个老油条,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说话办事滴水不漏。”
苏沐瑶没想到,能从陈太贵人口中,再次听到周德安的名字。
说起来,这人经营的业务可真广啊。
要在低位妃嫔中找软柿子捏,给她们分次等的冰块和木炭;
还要和内务府其他管事联络感情,形成关系网,互帮互助,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给各宫行走“办事”,私底下赚黑钱。
真是难得的“人才”。
第70章
陈太贵人坐了没多久,就走了。
起因是太后宫里的人过来,说太后要见苏沐瑶,让她过去。
这几日,太后三不五时的派人来乾西四所,但等苏沐瑶过去后,其实也没什么事。
要么是让苏沐瑶坐在床畔,替她念念经文;
要么是太后在那里絮叨着讲十四王爷曾经的故事,让苏沐瑶在一旁旁听。
往往苏沐瑶在慈宁宫待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最多两刻钟,太后精神不济,或要服汤药,或要休息,苏沐瑶就很有眼色的主动提出告退了。
今天慈宁宫的氛围似乎有些不一样。
廊上添了一溜儿大叶牡丹的花盆,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也多了许多。
一进宫门,里面的冷气扑面而来,苏沐瑶看着放在墙边的几个冰鉴,停住了脚步。
不是说,太后的身体不好,不能受寒吗?
严嬷嬷解释道:“昨晚十四王爷回来,太后怕他嫌宫里热,所以让人放上的。”
苏沐瑶不禁暗叹一口气。
偏心的父母常有,但像太后这样,偏心偏到这个份上,她就不是很能理解了。
这段时间,因西北边境起了战事,雍正忙的团团转,即便如此,也会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慈宁宫探望太后,可她就没见过,太后因为雍正过来,就命人在宫里摆冰鉴的。
可十四王爷一回来,都不用说什么,冰鉴直接安排上,哪怕自己身体不好,受不得冷气。
同为亲生儿子,这样区别待遇,真的好吗?
但这话也只能放在心里想想了。
太后歪在炕上,面前的炕桌上摆着七八个大小不一的缠丝玻璃罐,上面嵌刻的线条不仅唯美,还有艺术感,看起来精美绝伦。
清代的玻璃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康熙三十五年,命人在蚕池口开设了玻璃厂,还请了海外的传教士来督造,如今出产的玻璃制品样式繁多,虽然价格还很贵,没进寻常百姓家,但在清廷中已经随处可见了。
太后顺着苏沐瑶的目光看过去,笑道:“看着不错吧?”
苏沐瑶乖觉道:“您使的东西,自然不是凡品。”
太后笑眯眯道:“这可不是给我使的。”
严嬷嬷解释道:“太后夜里的时候,忽然想到十四王爷当年在军营,曾有一段时间,因军情紧急,他时常顾不上吃饭,所以落下了胃疾。”
“太后之前听太医说过,糖渍玫瑰温补效果很不错,吃起来又甜滋滋的,不像那些养生的露啊,药膳啊,泛着一股苦味,所以一大早就命人开库房,找来了这几个玻璃罐子,挑一挑,准备做糖渍玫瑰。”
苏沐瑶只得继续附和。
说着,外面进来了一个宫女,提着一个竹篮子,里面放着半篮子玫瑰花瓣,拿到近前,给太后看了,太后只瞅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不满意的样子,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花?”
那宫女回道:“寿膳房的李总管说,今天的还没下来,这是昨日做玫瑰糕剩下来的,特意着人挑了还鲜嫩的花瓣……”
“行了行了,”太后不耐烦道:“这些都不中用。”
严嬷嬷很有眼色的摆手让那宫女退下,小心道:“太后倒也不必生气,后花园里玫瑰开的正好,老奴这就让人去摘就是了。”
“笨手笨脚的,”太后转头瞅了她一眼,看向苏沐瑶道:“哀家看你是个细心人,你可愿意帮哀家去摘些上好的玫瑰花瓣来?”
“是。”
太后开了金口,她总不能说不愿意。
苏沐瑶虽觉得这事出现的有点稀奇,慈宁宫里那么多使婢仆从,太后偏偏看上她,让她去干摘花的活,但究竟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是早上,天还不热,摘些玫瑰花而已,又不累。
皇宫花园里面,各种花卉繁茂,现在是夏天,尤以牡丹、芙蓉、茉莉、栀子、绣球等为盛。
而玫瑰,虽然好看,却因为节上多刺,容易扎伤宫中贵人,所以受到了区别待遇。
像是牡丹,一簇簇的,都种在花园里人来回经过的道路两旁,玫瑰,却多被种在亭下湖畔。
除了避免扎伤人,也有防止宫中人离湖太近,脚上打滑,跌入湖里的作用。
离着慈宁宫最近的,是浮碧亭,亭下是一条溪流,溪水是从护城河的水引来的,又名月渡溪。
月渡溪两岸,种着许多重瓣玫瑰,是万历年间就有的,说是国外进献的品种,长得枝繁叶茂,且异常高大,在花枝下站着,花枝比人头还要高。
许多花枝攀缘在一起,遮出一道道天然的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