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了之后,让李煦安排随行的官员,又派人去请杭州将军。
杭州将军片刻赶不到这里,所以海棠打发了这些人,打算先休息半天。
中午吃了饭,海棠派人叫曹寅送银子来,顺便把门下的门人和在外面做官的包衣见一见。
到了此时,海棠和人说起这次来江南,还在说是为了踹匠和包头之间的纠纷来的。然而江南的官员半信半疑。
信的原因是自从落地江南,海棠所有吩咐都是围绕着踹匠和包头之间的。不信的是,她带的官员太多了,除了官员涉及户部,工部,刑部之外,还有大量的侍卫,又要见杭州将军,调动驻防杭州的八旗,这分明是有大动作。
很多人都忧心忡忡。
在这种忧心忡忡中,海棠见到了踹匠中几个牵头的人和这次涉及不发工钱的包头店主。
海棠坐在纱屏后面问话,两方都在指责对方。
包头店主说踹匠干活不好,就不该给钱。海棠问:“他们说给你们踹了二百匹布,有没有这回事儿?”
“有。”
“干得不好,是怎么个不好?”
“弄得毛毛躁躁,这布是卖不出去的。”
“好,你既然承认他们干了二百匹,这个没问题,你们双方都抵赖不得,现在你们争论的是活儿干得不好,是不是?”
“是。”
但是踹匠那边不承认,大家是干活干惯了的,又不是第一天干活,怎么可能二百匹没一匹好布。
海棠说:“这简单,布呢?拿布过来看,今儿就在苏州的大街上把二百匹布全部展开,让街坊邻居们评评理,看看这活儿干的该不该给钱。”
又跟苏州的官员说:“让店主把布抱出来,再敲锣打鼓把街坊们叫来,人家说公道自在人心,闹了这么久,让苏州百姓评评理,看看这活儿干得如何?还有没有公道?”
店主瞬间着急了,他怎么可能一下子拿出二百匹有问题的布来。
这和以往不一样啊,以往官府是不会偏袒这些臭干活儿的。赶紧拿眼睛看苏州的官员。
苏州知府小声跟海棠说:“昔日京城曾说,踹匠力大无比,喜欢惹是生非……”
海棠听了就不高兴。
十一不耐烦地问:“谁惹是生非看看布料不就行了,活干的不好还要工钱是踹匠惹是生非,如果是人家活干的好,是包头不给钱,这是包头惹是生非。让你们干活呢,说那么多叽叽哇哇地干什么?”
海棠说:“难道只有匠人惹是生非吗?街上那些酒蒙子就没人惹事?惹是生非是你们官府治安的事儿,这干活不给钱,说人家活没干好是雇佣两头的纠纷,怎么能混为一谈?你这官儿是怎么当上的?”
说完跟两边京城来的刑部官员说:“你们亲自去街上,让八旗和侍卫看管人群,别闹事儿了。你们给百姓解释清楚,这事儿依着布料好坏该怎么断案,谁是谁非说清楚。顺便把新律法张贴出来示众,听听那些百姓怎么说,看有没有可修改的地方。”
刑部的官员出去了。
但是户部和工部的官员还坐着呢。
在踹匠行会几个领头的感激声中,苏州官员擦了擦汗,现在知道调遣八旗是来维护当地,不让百姓闹事儿的。
不对啊,户部和工部是来干吗的?
第280章 粗毛呢
公道自在人心,这话是真的。
国人向来是有热闹看的时候从不后退,听说在几条主要的大街上查看三百匹布料,再加上几个月前踹匠打砸布店的旧新闻在前面打底,这下有事儿的没事儿的都跑了出来。很多人还在路上议论,都不知道朝廷和官府唱什么戏。按照以往的经验,踹匠应该是落不到好的,没想到居然有人会给他们说话,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为了声援踹匠,很多做其他手艺的匠人则是拖家带口的跑出来帮帮场子。
这种热闹十一阿哥也喜欢看,他跟海棠说了一声带着侍卫出去了。
十一阿哥来到街上的时候,大街上已经布满了人,他被衙役扶着站在一张凳子上看着眼前的热闹。
衙役们正在敲锣打鼓召集百姓宣读这件事的处理办法,几条大街围得水泄不通。此时本地的官员、京城来的侍卫和官员、踹匠行首这些人跟着包头去取布料。路上有很多人尾随着他们看热闹,包头在路上跟这些人解释:“那些布料没了,卖了。”
刑部的官员问:“你刚才不是说卖不出去吗?是你亲口说那三百布匹是他们弄坏了卖不出去的,你没让他们赔都已经是仁义之人了,怎么现在又说卖了?三百匹布你卖给谁了?买你布的人在哪儿?你是零卖了还是整卖了?就是买你布的人当二道贩子卖到了天涯海角,郡王要看,也要把卖出去做了衣服的布拿来!”
这话说完,包头苦着脸只好带这些人去店里,心里已经万分后悔了。
随后从店里拿了三百匹布出来,刑部官员询问涉事的踹匠,这布料是不是他们踹的。
有的人会在上面做个标记,有的没有,先把确定的布料拿出去,直接在大街上展开,让苏州的百姓们评评理。
大中午阳光高照,光天化日之下很多人看了面前的布料,这没问题啊!
就有那上年纪的对着布店吐口水:“呸,丧良心呦!想扣了人家的血汗钱,这种奸商将来生个儿子没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