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综合其它 >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第127节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第127节

    “娶家族普遍长寿的女子。”
    ……
    刘秀想着从外力来改变他后代短命的境况。
    民间百姓就如同大秦和西汉的百姓一样,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天幕上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改善自己的生活。
    虽然和那个世界天差地别,但能前进一步是一步嘛。
    “某某村在搞那个什么窑烧炭,你们知道吗?”
    “用窑烧炭?”
    “也是跟着天上说的造的。”
    “他们村要是能烧出好炭,以后打算做炭村吗?”
    “他们怎么不烧陶瓷?”天上不也教了?
    “我们这边不适合烧陶瓷吧……”
    “我听我舅说,他们那边在改良烧制陶瓷技术,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在集市上看到了。”
    “啧啧,聪明人就是比咱会动脑子。”
    东汉末位面。
    嗯……
    司马家是不要想上位了,什么“司马代魏”、“三家归晋”,就算曹操一时脑子进水肯放过司马懿,曹丕也不会放任司马家活着。
    何况还有东吴和蜀汉。
    然后就是东吴、蜀汉的荆州之争。
    诸葛亮和刘备可是早就盯上了这个地方,在已知的前提下,关羽身死、荆州归吴、刘备战败、永安托孤这些事都不会再发生。
    但江东纵火团也不是吃素的,你刘备想要荆州,问过我东吴的意见了吗?你不想死在白帝城,那给你换个风水宝地好不好?
    再有,孙刘曹三家也非常在意他们的继承人问题。
    刘备还好,历史喵可没说他的儿孙有什么大问题。
    曹丕就很郁闷了,怎么他的子孙后代也和刘家一样,莫非这是他夺了刘氏江山的报应?不不不,我曹丕不信因果报应!
    至于孙权……他气得不行,父辈再兢兢业业地干活有什么用,子孙废物啊!那怎么办?多生点儿子,从中挑过能干的培养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力发展军事和经济。
    改良火药、制造火器,大规模投入战场使用,这可比火烧曹操大军爽多了。
    多种地,多产粮,生产能卖钱的器物,鼓励商业发展……
    建学堂,多印刷书籍,培养有用的人才……
    ……
    三方争霸,战火连绵,非要斗到你死我活,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为止。
    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
    但最终会是哪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建立大一统王朝,没有人知道。
    大家都在为了那么一个可能竭尽所能。
    最苦的从来都是百姓。
    只是司马家不能上位,也许就没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没有历史书上都说不清楚的南北朝。
    待孙刘曹三家中的一家一统天下之后,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到那时百姓的日子会过得稍微好一些吧?
    能够少死很多人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里我不会推演魏蜀吴三家的结局,也不会推演平行时空的南北朝位面将会怎么发展
    是的,因为作者没有这个脑子
    第92章 天幕之下二修
    隋朝位面。
    和想要搞科举制而没有条件的汉朝不一样,隋朝改良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根据后世唐朝和宋朝的科举制完善了科举制,在推行之初就用上了糊名制和殿试制度。
    又将原本盖好的地方制度:州、县两级制改为了后世的省市区县乡镇村组,重划了全国地图。
    也不是没有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杨坚坚持了下来。
    笑话,他大隋都二世而亡了,还能比这更差吗?
    不能。
    所以他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没准还能延续大隋的命数呢哈哈哈哈哈哈。
    这何尝不是一种发疯文学。
    杨坚也算是跨越时空与嬴政有了相同的感受,二世而亡啊。
    所以胡亥没了,杨广也被送下去陪他。
    那大隋的继承人怎么办?
    杨坚夫妻也是头疼得很,把杨勇提到面前好生教导,让他学习后世的帝王,都说汉承秦制,你看看人家唐朝是怎么承我们隋制的!
    “如果勇儿……那就从孙辈里挑几个从小教导。”独孤皇后对杨勇始终是有些不满,并不只是因为杨广从中挑拨。
    杨坚点头表示赞同。
    儿子不行就养孙子吧,总不至于一个适合的继承人都挑不出来……吧?
    比较麻烦的还是隋末唐初那一堆造反的人,以及建立了李唐天下的李渊一家。
    按理来说,杨坚是想直接把人给处理了。
    但……
    他扶额,哪能这么容易?
    他要是想动手,那些人必定联合起来反他,大隋才刚刚建立,马上再起战乱,和原本的结局相比又有多少区别?
    一世而亡比二世而亡好听吗?
    那些人也不是傻蛋,一个个赶紧给杨坚上书认罪,指天画地地发誓自己反叛都是被杨广逼的,如果是陛下您当政,我一定老老实实做大隋的臣子。
    杨坚也忍了下来,双方虚伪地表演君臣情。
    只是从此这波人再也没有去过大兴城。
    毕竟韩信和彭越等人的前车之鉴在那里呢!
    于是隋朝的百姓过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
    不打仗,生命安全有一定保障。
    有地种,朝廷减免赋税、改良农具,多少能吃上饭。
    朝廷鼓励生育,鼓励寡妇再嫁。
    朝廷兴建学堂,让低层的百姓也能读书、考试,有了上升的渠道。
    ……
    只是吧……
    唐初位面。
    李世民也有同样的烦恼,“那块新大陆到底在哪里啊?”
    隋朝的君臣百姓都想要天幕上介绍的那些高产作物,唐朝的君臣百姓何尝不想要?
    只是不知道那个xx百科里提到新大陆在哪里。
    朝廷有组织人出海去寻找,民间也有富商花钱组建船队,却一直没有消息。
    “我们的船还需要改进吧?”李世民若有所思,“现在的船只不足以抵抗大海。”
    谁知道那片新大陆是在多远的地方?
    李唐继承人之争最终落幕,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接手了朝政。
    他提前改进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州县制;劝课农桑、鼓励耕织、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又积极地命人研究制造杀伤力的火器,做好对外战争的准备。
    “希望姜海蓝能多透露一些东西给我们。”
    李世民这么对长孙氏说道。
    长孙氏却是温温柔柔地一笑,“她帮了我们,我们有什么能汇报她的呢?”
    李世民一愣,他想了想,“为她修庙宇、塑金身?”
    长孙氏摇了摇头,“妾觉得她不需要这些。”
    李世民道,“若是有一天,我们能与她说上话,再问问她要什么。”
    这时的李世民自然没想到,将来到了那一天,姜海蓝张口就要《兰亭集序》。
    “如果您不愿意,给我传国玉玺也行。”姜海蓝狮子大开口。
    李世民:“……”
    虽然我也没有,但你这么问,我肯定不能说我没有啊。
    他忍不住想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破窗效应”吗?
    继承人问题李世民没有过多纠结,总归李承乾是他和长孙氏的儿子,李治也是他和长孙氏的儿子。
    虽然李治死后,女皇一度建立了武周,但这天下又交还给了他李家。
    李唐是崩在李隆基手里的!
    李世民每每想起就额上青筋暴起。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