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盈十四年,胡旗与大成那场大战,你想查的东西,不在枢密院。”穆谦不敢看黎至清的眼睛,原来书中黎至清查案的细节穆谦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黎至清开始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枢密院上,结果无功而返。如今,他想把记得的东西都告诉黎至清,但他又没黎至清聪明,他不会打哑谜,又不敢说太多,让黎至清起疑。
可是这话脱口而出的刹那,黎至清已然起疑,怔怔地瞧着穆谦没说话,似是想通过穆谦的眼睛看透他的内心。
“本王知道先生心中充满疑惑,但是请先生信本王一次,有些事本王无法同先生解释,只是希望先生知道,本王还是希望先生平安顺遂的。”穆谦说得真诚。
黎至清沉默半晌,最终轻轻吐出一句:“好。”
翠竹轩里瞬间陷入沉默,穆谦受不了这寂静的尴尬,双臂在腰侧摇了摇,而后道:“先生打算何时启程?”
“三日后。”
“好,届时本王亲自送先生出府!”
*
等到黎至清来辞行时,穆谦还是有些不舍,这些日子黎至清对他提点居多,穆谦还是感激黎至清的。
穆谦笑得有些勉强,“本想着多向先生讨教一些,没想到相聚时光连半年都不到,先生便要走了。”
黎至清如初见穆谦时那般,行了一个时揖礼:“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些时日承蒙殿下照顾,黎某感激不尽。”
穆谦见他这般,喃喃喊了一声:“先生……”
黎至清听他这声,怔了怔:“如今黎即将某投身相府,实在不敢再担王爷一句‘先生’了。你我从来只论风月,不谈其他,黎某何曾是殿下的先生?”
黎至清这句话,就将他的过去与穆谦撇得干干净净,他知道穆谦不想卷入权利的漩涡,而他如今举身赴深渊,自然不能把穆谦再带进去。不论这个称呼含了多少戏谑,又有多少真诚叹服。
“那,那我唤你一句‘至清’可好?”穆谦这次没有自称“本王”,也没有唤黎至清“先生”,眼神中还蕴含着几分道不明的情绪,这情绪里居多的是不舍,还有些旁的说不清的。连穆谦自己都没想明白,此刻这杂糅的情绪里,是不想放这个谋士离去的感情多些,还是舍不得这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多些,又或是还掺杂了些其他?
黎至清听了,点了点头,然后道:“待黎某走后,殿下不妨多宣扬一下,殿下是如何上树捉鸟,从而踩断了黎某三根肋骨,又如何尽地主之谊,让黎某养伤的。这样,待他日有些什么,也不会连累殿下。”
穆谦明白,黎至清的意思,还是在将他的过往将自己摘干净。穆谦瞧着黎至清,鬼使神差吐出一句:
“至清,你为本王取个‘字’吧,也不枉本王喊了你近半年的‘先生’!”
黎至清听了立马拒绝:“这于礼不合,不妥!”
“本王说妥便是妥的。”穆谦言之凿凿,“至清只管取便是!”
黎至清见他如此,沉吟半晌,不再推辞。垂下眼皮细细思索,而后道: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取‘涉川’二字,可好?”黎至清抬头,第一次眼神定定地注视着穆谦的眸子,他极少这般看人,这一刻似是急切期待着一个肯定的答复。
“好!”
黎至清得到肯定,瞬间展颜,而后从身上摸出一个信封递给穆谦,“从前答应殿下的,本想着为殿下扫清门前雪,可未曾料到此番变故,是黎某食言了。若是殿下还信得过黎某,得空时不妨看看,希望能为殿下分忧一二。”
穆谦接过信封,仔细折起来塞进前襟,然后引着黎至清一路行至晋王府正门,相府的马车正停在王府门口。
穆谦在前面走着,他知道黎至清就跟在他身后,他从来没像此刻这般期望着晋王府大一点,再大一点,这样就可以永远走在这条路上,永远送不了黎至清出门。
可惜,再长的路都会走完,再不舍的感情也会面临离别。
在府外,穆谦本想亲自为黎至清掀帘,但他忍住了,他依着黎至清的教诲,保留着一个王爷该有的尊贵和矜持,目送着黎至清上了马车,目送着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
*
“公子,我怎么瞧着你并不高兴。”相府的马车里,黎梨略显担忧地望着黎至清,她能够感受到,自从那日下雪天,他家公子见了那个公主,就一直不开心。
黎至清正侧头对着车外的街景发愣,从晋王府出来,他的心就感觉空落落的,听到黎梨的话,转过头,面上待着对黎梨一贯的温和,玩笑道:
“有么?我瞧着是你不高兴,你不是很喜欢晋王么?咱们以后就见不到了他!你会想他吗?”
黎梨托着腮,皱着眉头煞有介事地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我大概会想他的,他是个有趣的人,还会分果子给我吃,还让正初带我出去玩,是个好人。”
是个好人?黎至清听到黎梨这种评价人的词汇笑了,他有些羡慕心思纯澈的黎梨,天真单纯,能够看到的也是世间最纯澈最美好的东西。
黎至清又问:“那我呢?阿梨觉得我是好人吗?”
这次黎梨连想都没想,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当然,公子是这世间最好最好的公子!”
黎至清听了莞尔,不再说话,静静依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
“坏了!我收拾东西的时候,没见到公子的玉坠子,怕不是落在晋王府了吧?”原本托着腮的黎梨一个激灵直起身子,“不成,我得去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