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高位嫔妃们眼看着也都没有动静,那些贵人们便起了心思,万一皇上能破例呢。
但任这些人再怎么起劲,皇上都没松口。
想着两个小公主,慧敏私下里见了许氏一面。
问她愿不愿意由自己给她的女儿找个养母。
毕竟这若是一直定不下来,说不定就像当年欣嫔还是常在的时候,送到北五所去养着公主。
淑和那时候宫里孩子少,女儿就淑和和温宜两个,淑和还是长女,虽然不受宠,但也不会被太过苛待。
可现在公主们多了,公主里皇上也就宠爱温宜和胧月,其他的在皇上那都数不上号。
小公主去了,真就是查无此人了,将来给一份中规中矩的嫁妆嫁到蒙古去,也就这么草草一生。
许氏怎么忍心自己的女儿如此。
见贤贵妃愿意用自己,许氏连忙表忠心。
“娘娘,只要能给公主一个好前程,嫔妾都愿意的。”
看着那做小伏低的许氏,慧敏让如意给她搬绣凳来。
“好了,你才出月子不久,小心身子。”
说着,慧敏认真打量着许氏的神情。
“等于答应的公主满月,想必那时候皇上也差不多要定下两位公主的归宿了。”
看着许氏紧张的脸,慧敏继续说道:
“你们两个对本宫而言相差无几,不过你的胎是本宫照料的,对于公主,总是有几分情分在,便先找了你来。”
底下的许氏神情焦急又略带惶恐。
慧敏知道这许氏的性子,是有些软弱了些,许家家世不显,她的姐妹还多,在家里也是个不受重视的,进宫以后因为位分低还时常受欺负,有点逆来顺受的脾气。
但这种人,也好拿捏。
于氏虽然比她位分更低,出身微贱,可于氏却是个咬牙往上爬的性子,从小小宫女爬上龙床,到生下公主,可不是简单的。
若是慧敏刚入宫那几年,不介意给她机会,扶持她往上爬,培养一个有用的下属,可现在,实在没有必要。
许氏就够了。
“端妃多年来无子,膝下空虚,若能有公主相伴也能聊以慰藉,不知你意下如何。”
“当然,若是你不愿,钟粹宫的博尔济吉特氏,她是蒙军旗嫔妃,你可能不了解她,但她本人也是个随性的性子,公主跟着她也不会差。满蒙一家,皇上看在蒙军旗的面上,也有意给这位一个公主。”
慧敏盯着许氏,将选择权交到了她的手上。
第217章 【交易】
堵不如疏,端妃心机深沉,但她身子已经坏了,无法拥有亲生子嗣是她最大的劣势,最大的遗憾,也是某种程度上最大的优势。
没有牵挂,就没有软肋,没有软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逼急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端妃要真是铁了心的要与慧敏为敌,绝对棘手不已。
现在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不到两方决不能合作之时,慧敏不去实施最坏的计划。
就算自己胜了,也会元气大伤。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削弱自己的力量就是给敌人机会。
想拉自己下来的嫔妃可不少,慧敏心里清楚的很。
但既然如此,端妃没有软肋,就创造一个软肋。
端妃在局外,自然能多方谋划,如毒蝎一般蛰伏,她想要一个孩子,所以多次打上温宜的主意。
想要制衡端妃,一个年世兰是不够的。
年世兰到底只是个贵人,不再是当年嚣张跋扈,有恃无恐的华妃了。
近年来年世兰也不太爱和这些后妃们接触,对皇上有时都爱搭不理。
她怀念当年未入王府前骑马射箭,肆意快活的自己,也就平日里爱教导弘曦和弘晗这两个爱武学的一二。
要不是年世兰加入了慧敏这边,她也不想再去管端妃。
而且,年世兰能压着端妃,是硬手段。
以公主动人心,就是软手段。
孑然一身的端妃能以身入局,可若是抚养公主,这个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就会成为端妃最深的枷锁,她行事怎么也要考虑公主。
公主会不会离开她,公主会不会觉得养母恶毒,公主将来的前程在谁的手里……
这些会成为端妃必须考虑的事。
以这个孩子为桥梁,就能搭建起慧敏和端妃的关系。
针锋软化了,干戈也能变玉帛。
剧里的端妃也是养了温宜,帮助甄嬛上位,这就能看出她对那个位置野心不大,有利益可图也愿意当辅佐者。
否则身为端皇贵妃,她也有抚养一个阿哥一争的资本。
所以,没到那个必须要置其于死地的地步,慧敏准备先采取怀柔政策。
有了精神的寄托,闲适的生活,端妃年轻时受了不少苦,让她好好待在她宫里“养老”,必要时合作一二想必她也愿意。
所以,慧敏要挑一个公主,也挑一个公主生母为自己所用。
许氏与于氏,在慧敏心里此时许氏占了上风。
但慧敏也不想强人所难,要许氏对自己尽心尽力,以女儿为筹码,怎么也要她自己下决心,否则也是个隐患。
而且自己可选择的也不止她一个。
慧敏静静的看着许氏的眼睛,把选择权交到了她的手中。
选端妃,为自己做事,风险大但回报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