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是金陵知州。
“那位开墨铺的林夫人可在?部堂查账,需要有人做帮手。我见你今日发言对商业很熟悉的样子,就你了。”
金陵知州并不知道这两人之间的暗流涌动。
他只想着尽快把这巡按组请出去,又思虑到,这次巡按组似是没有带查账的人手,便从本地支了几个人。
偏巧就点了叶采苓,让她想找托词远遁都不得法子。
她轻叹一声。
查账的地方并不t远,一个小吏过来,让她帮着翻看些账本。
账本都是拿黄纸写的,蝇头小字,仔细看来倒是很有章法。依着年份月份一册一册地摆放的齐整。
她便在账册附近寻了一张几案,将自己所带的东西放在上面。等有人来寻账本的时候帮着翻找。
巡按组的人也并不常出来,只有在里间门开的时候,她才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只言片语。
大抵还在商议那行会摊派费是否妥当,在账目中的比例又有多少。
过了许久,里面议事的声音渐歇,到了午饭的时辰。
耳听着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推椅,收拾文书的声音,她当即低头佯装收拾文书。
里间,一行人鱼贯而出。
她料想巡按组事务众多,查账现场又有不少帮工,谢泓注意不到她。只做出在认真查找账目的样子。
果然,并没有人出声叫她。直到最后,金陵知州缀在人群后头,注意到她,道:“今日你做的不错,回头我与吴会长说,墨业行会一向是省心的。给你们行会拨些物资银钱,以资鼓励。”
“还要仰仗上头的扶持。”
叶采苓笑道,也低声很有礼貌。
谢泓在前面,猝然回头。
他头脑里的幻觉,似是和人在对话?但他已经走到了前头。
压下心头那一阵没来由的烦闷,他微微蹙眉。
金陵知州鞍前马后,这会子又到前头领路,笑道已经安排好了中午的饭食,诸位大员随他前去。
再回头,那女子已经不见了。
叶采苓脚步轻快,走出衙门。静霜大抵再过些时间就来了,她在门口抬头望望道旁的梧桐,觉得心头松快了不少。
在账房里的时候,总觉得手脚冰凉。就像再次置身那场差点让她殒命的江难,鱼群又萦绕在身边。
她本来以为可以忘记他。但等再次听到那人的声音,在高堂之上见到熟悉的身影的时候,还是觉得心里一阵钝痛。
想必现在,家里妻子已经在遥遥地盼着他归来了。
红袖添香,举案齐眉。
她拼尽全力中举入仕,成为女官。到最后还是抵不过温道盈的一句话。
也抵不过那一道懿旨。
她的死,不过是成全。
尚在出神,却听到一道女声,是小女孩怯怯的声音,带着些紧张。
“这位,这位女官。”
她低头看。
小女孩眼睛很大,衣裳是拿破旧的灰色粗布缝制的,但很是干净。
只是,女官这句话来得实在太巧,让她一晃眼好像又回到在京中上朝的那几年。
京城的秋天是一年里天空最澄明的时候。
她在红墙下执着笏板,从从容容地前行,心里想着最近的政事。
暗流涌动,却又秩序井然。
那是她最接近,能为民请命,这一理想的时日。
叶采苓见是个小孩子,温声笑道:“小姑娘,这里没有女官。女官们都在京中呢,你是要找在县衙里面的人么?”
小女孩见叶采苓并没有露出厌恶神色,又胆子大了些。
她挺直了身体,试图表现得郑重一些,道:“姐姐,我名魏语秋……”
原来是那位敲击鸣冤鼓的小女孩。
魏语秋听说有人要来给她们家伸冤,一早便来县衙门口等着,想问问进展。只是来的时日不对,阴差阳错只碰上叶采苓。
她谨慎地开口,只想旁敲侧击问到一点消息。
叶采苓半蹲着身体,直视着她的眼睛,安慰道: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好了,日后若有何事,尽可来寻我。改日我带些东西,来看你。”
叶采苓见静霜带着马车来了,牵起魏语秋的衣袖。
魏家母女两个现在暂住在一处杂院。与许多人合住在一起。她将魏语秋一直送到母亲手里,确认安全后,才与静霜一道回到自己住的小院。
只是本以为今日可以休息半晌,下午,唤人的小吏又如期而至。
罢了,在行会一天,做一天的事。
她只得又去县衙,对着账目开始翻找。
金陵的账本记得还是规范,每一条目都包括日期、交易内容、收支金额,以及文字摘要。
里间有需要的,她便依着号码递上。
谢泓在里间微微皱着眉。
“谢元辅,我已经捋出了现有的酒业的交税记录,还是有缺失。”
对外众人都称他程尚书。此刻,知晓内情的人便唤他本职。实则是巡按组人员拟定完成之后,程尚书身体却出了问题。吏部与刑部联合查案,便报给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