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娘又道:“三郎,你知道吗,我今天在慈幼院看到的院主也好,还有那里的院工也好,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对孩子们很慈爱,可他们的眼底却冷冰冰根本没有热乎劲儿,你看咱家里这些人,谁跟辰哥儿说话的时候不是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再看咱辰哥儿的反应。”
“就算在最不爱笑的大哥那里,孩子也是很放松的,他知道他大伯不会伤害他。”
“慈幼院的院工可就奇了怪了,我这那儿呆了那么久,就愣没瞅见一个孩子同那些院工中的任何一个人说话,和朝夕相处照顾他们的人没有一句话,这简直太违背常理了。”
“还有,他们那灶房不让人进就罢了,说散了一地的烂菜叶子是喂鸡的,我就奇了怪了,咱们家平日里去买菜,带烂菜叶子的都不要的,人家卖菜的也会把烂菜叶子扒下来攒成一堆儿,专门卖给那些吃不起菜,图便宜的穷苦人家。”
“合着这慈幼院买来的菜就能有那么多烂菜叶子了?那他们可真会买……”
秀娘同三郎说着今日慈幼院的所见所闻。
大房屋里,宋景辰老神在在的霸占着他大伯的逍遥躺椅,茂哥儿正半蹲地上给他膝盖上小心地涂抹药膏,一旁竹姐儿剥炒南瓜子喂给他吃,王氏说这炒南瓜仁健脾胃,对小孩子好。
宋景辰总算是舒坦了,他可金贵着呢,哪次受伤都不能默默忍受,那必须得让你们都知道我疼了。
第112章 送你一桶鱼
慈幼院的事可大可小, 说他“小”是因为他影响到的只是最弱势的一群孤儿,说他大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极坏。
张璟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须得做些事情向上面证明自己,同时给下面人立威, 这做大事太冒进, 不若做些实实在在有利民生的小事, 既稳妥, 又能为自己树立好的官声。
这为官之道,好的官声立住了,往后做什么都更容易些。
宋三郎自己特意去同张璟说不合适, 显得有指导张璟做事情之嫌,给人观感不好。
毕竟, 没有人会真的喜欢下属比自己更聪明。
不若让秀娘同张夫人把这事儿说了,借着张夫人的口告诉张璟,张璟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秀娘问去张府拜访带些什么礼物合适,宋三郎想了想, 道:“张府不缺东西, 上午你三舅不是给送来两桶鱼吗, 你带过去一桶,就说是娘家养的, 给张夫人尝个新鲜,借着这个由头, 你稍带着把你们那日去慈幼院之事提一提即可, 也不用说太多。”
秀娘看了他一眼,不解道, “为何不用说太多。”
宋三郎:“你只是怀疑,并无证据, 多说无益,且只你一人看出有问题,包括张夫人在内其她人都看不出问题来,倒衬得人家沽名钓誉没有人真正关心那些孤儿一般。”
微顿,宋三郎又道:“你就只说你去茅厕发现那慈幼院伙房不正常之事,其他都不必说。”
秀娘听得恍然大悟,忍不住拍拍自己的胸口道:“三郎,我可算是明白了,这做官可太不轻省了,方方面面顾虑的事情可真是多,一个不留神就得罪这个得罪那个,还让不让人活了。”
宋三郎轻笑:“惟一习之。”
秀娘忍不住将头靠在三郎肩头,“三郎,为了咱们家,辛苦你了。”
半晌后,她又来一句:“我也不能拉咱家后腿,得学着做一个八品官夫人。”
宋三郎握了下她的手,“嗯,不急,慢慢来。”
秀娘:“我不着急,离我儿考状元郎的时候还早着呢,我有的是功夫。”
宋三郎:“……”
翌日。
一大早,秀娘起来挑鱼。
要么说亲戚之间关系的好坏除了血缘和走动,还得看你对别人有没有用呢,秀娘这个所谓的三舅实际上只是一个远房舅舅,自家开了个鱼塘,辛辛苦苦忙活半天,遇到合作的酒楼倒闭,欠着的银子不给。
问题是因为双方长期稳定合作,还没有打欠条,这位远房舅舅便求到秀娘头上,秀娘同宋三郎提了一句。
若是秀娘的亲舅,宋三郎还可能考虑出个面,有官府的身份在,他出面说合两句,对方不敢不给。
只是远房舅舅,宋三郎没必要趟这混水,他的人情也没这么廉价。再者说了,人家求,你就应,那他以后就没有安生的时候了,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找上门来求帮忙了。
宋三郎给出了个主意,说他们双方之间没有借条,也无证人作证,若想通过告官来要回,怕是很悬。真是想要回来,那你就只能用对付无赖的办法来解决。
比如找两个“江湖人士”承诺要回来的银子分他们一半,八成能要回来。
秀娘就乐,还“江湖人士”你直接说找地痞流氓就得了呗。
这就是为官者的语言艺术,意思是那么个意思,但不能直说,直说就有把柄落到人家手里了,至于你怎么理解,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宋三郎又叮嘱,要提前同找来的“江湖人士”约定好,怎么吓唬都成,切不可做出伤害人之事,否则按大夏律法,这位三舅要担唆使之罪。
秀娘不由有点担心,问道:“招惹这样的人会不会给我三舅招来麻烦呀?”
宋三郎道:“那就看你三舅自己的取舍了,世上之事本来就如此,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好事呢。”
实际上宋三郎敢让对方这般做,那就代表在他能力控制范围之内,真是惹上了麻烦,他出的主意,大不了最后他出面收场就是了。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