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慢慢伸出小指来,大手小手拉到一起,就听宋景辰脆声道:“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准变!”
文昭帝也跟着小孩轻声念,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他从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变回了幼时天真却快乐的孩童。
皇帝命张公公给小孩赐坐,沾宋景辰的光,三郎也被赐了坐,只不过是在殿下坐着,皇帝允许孩童接近他,对其他人防备心却是极重。
其实他也不是允许孩童接近他,只是宋景辰很合他的眼缘,让他觉得看着小孩舒心。
宋景辰规规矩矩坐下,皇帝又命张公公给小孩上糕点,一般孩子就算是皇帝让了也不敢真吃。
宋景辰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傻大胆儿,吃得理所当然,不然以后怎么跟兄弟们说自己进过宫了,难不成跟他们说自己怎么一路挨饿,一路磕头?
多没面子。
宋景辰吃得是真香,主要他是真饿,文昭帝被他带的也有了食欲,捏起一块儿填嘴里,边吃边问宋景辰一些日常。
“辰哥儿今年几岁?”文昭帝温声道。
宋景辰回:“陛下,辰哥儿今年八岁。”
“嗯。可有读书?”
“正在书院读书。”
“那么都读了那些书?”
“先生教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孝经,现在正在教大学和论语。”
文昭帝点点头,道:“可都会背?”
宋景辰道:“三、百、千、还有孝经会背。”
文昭帝笑道:“那就是《大学》和《论语》还不会背喽。”
宋景辰实诚的点点头。
太子当年才刚六岁,四书五经就都已经会背了,眼前这个都八岁了,《大学》和《论语》还背不下来呢,不是个读书的好料子。
皇帝遂歇了因对小孩生出喜爱,想要召进宫来陪太子读书的想法,目光落在殿下坐着的宋三郎身上。
第123章 我知道该怎么办啦!
宋三郎感觉小孩话有点多, 思忖自己是不是对儿子太过放纵,以至于让他性子张扬,转念一想,人不轻狂枉少年, 正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年纪, 且纵他肆意几年吧, 到了自己这个年纪, 你想让他张扬,他亦张扬不起来。
人生经历多了,终究会沉淀下来, 一辈子鲜衣怒马的时间不也就那么几年,自五六岁起便被教导要老成持重, 温文守礼,学做大人模样,到头来,仿佛从未有过少年模样, 也从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活。
年幼时的荒唐未尝不是一杯回味悠长的陈酿。
“你就是宋文远, 五箭连珠, 射杀掉那头行凶野猪之人?” 宋三郎正想着,皇帝探究的目光扫视过来。
往事如梦境, 醒来只余断断续续的残缺碎片,拼凑不出真实, 眼前的帝王让宋三郎感觉到陌生了。
宋三郎缓缓起身, 朝着帝王躬身一礼,平声道:“臣惶恐, 当时救子心切,能够命中属实侥幸之举, 传闻夸之过甚,臣愧不敢当。 ”
见宋三郎举止有度,不卑不亢,文昭帝微微颔首。
对一名武将来说,十八至二十五岁才是发展的巅峰时期,眼前的宋文远已经三十多岁,巅峰期已过,再者说来,若为将军光靠一手好箭法一身好武艺远远不够,要么是家学渊源从小培养,要么就是韩信那样的天纵奇才,即便如韩信那般的奇才,亦要有机会给他施展。
是以,弃文从武并不合适。既然在户部干得不错,那就继续待着吧,积累两年若做的好,自不会埋没他。
因着小孩讨人喜欢,文昭帝心情不错,难得替宋三郎考量一番,实际上他召宋三郎前来,只因对方五箭连珠的本事让他想起一位故人,现在见到了人,发现眼前之人与那人相貌气度毫无相像之处,对故人的一点怀念也就散了,遂没了兴致,草草问了宋三郎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便称有折子要处理,命大太监张公公把父子二人送出宫去。
临走前倒是又与宋景辰逗趣两句,赐了宫里专供皇帝食用的点心两盒,又赏了些银子丝绸之物,还给了宋景辰一个特权,以后若想要进宫里玩,可直接找张公公给通报。
金银吃食都是皇帝寻常赏赐之物,不足为奇,最后皇帝给的这个特权就不一般了,不仅仅是一种特殊待遇,亦表明皇帝以后还想再见到宋景辰呢,——小孩前途不可限量。
另外,皇帝着自己的贴身大太监将父子二人送出宫,也是给足了面子。不要小瞧这小小的举动,官场上俱都消息灵通之人,对三郎,对宋家的好处不言而喻。
爷俩随着张公公往外走,迎面碰上过来请安的太子赵鸿煊,张公公忙侧身避让,躬身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宋景辰忙也随着三郎一起给太子行礼。
赵鸿煊见是两个生面孔从父皇处出来,尤其是其中还有个小孩,不免好奇,上下打量父子二人。
张公公忙解释道:“殿下,这就是前些日子被野猪追赶的辰哥儿,这位便是辰哥儿的父亲,亦是当日射杀野猪之人。”
赵鸿煊恍然,这事儿他曾听赵敬渊提过一嘴,知道有个小孩面对野猪的追赶反其道而行,亦听说了有人五箭连珠,微微点了点头,径直朝养心殿走去。
刚才一个照面的功夫,宋景辰看清了太子的长相,看上去也就十四、五岁的年纪,比赵敬渊大不多少,但看着一点也不像个小孩,宋景辰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只觉得太子周身都冷飕飕的,让人压抑。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