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公念完,小心翼翼地看向文昭帝。
文昭帝脸色难看,沉默良久好,道:“工部尚书秦诚为官清廉却非能臣,现如今中州这烂摊子他收拾不了。”
微顿,他道:“朝廷困难之际,宋文远能主动请旨接下中州这块烫手山芋,光是这份魄力,满朝之中就无人能与之相比,只是如今中州局势远比朕想象中更加糟糕复杂。”
“朕怕他这六品小官镇不住中州的地方官啊。”文昭帝说出自己的担忧。
张公公闻言眼皮子一跳,就听文昭帝继续开口:“替朕拟旨,加封宋文远为中州观察使,赐尚方宝剑,见剑如朕亲临。”
想了想,他又道:“另,再拟旨一道,宋景辰造出的水钟收归朝廷所有,三年之内,只能由中州府来造,仿制者,重罚。”
“有子景辰,年虽幼,忧国忧民,先解耕牛之困,后又造水钟惠泽万民,有此佳儿,实堪嘉奖勉之,封爱民使,赐四品麒麟服,随其父一同中州赈灾。”
……
宫里圣旨传来的时候,一家子全都懵了,一时之间竟不知道作何反应。
爱民使?
这是个什么新鲜官儿,管什么的?
秀娘听不懂。
不过赐四品麒麟服她听懂了,所以自家儿子都不用考状元,这就直升四品了?
八岁的四品!!!
秀娘边跪着听旨,边悄悄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嘶!真疼。
这会儿就听张公公笑道:“各位快请起吧,皇恩浩荡,老奴在此恭喜贵府了。”
一家人起身谢过,宋三郎自然是明白张公公在文昭帝面前说话的分量,“实打实”感谢一番,顺便捎带脚解释了上次的“误会”——
说是家里内人什么都不懂,听了她人建议才会失了礼数,张公公人老成精,不需要宋三郎说太多,就明白这是有人妒忌宋家故意使坏呢。
如今宋家父子正当圣宠,宋三郎又出手大方,张公公也不吝啬再做个顺水人情,悄声同宋三郎说了皇帝今日接到的奏报,让他对中州的形式有个心理准备。
宋三郎忙郑重谢过,又送上一份厚礼,张公公假意推辞,三郎诚恳道:“公公若是不收,以后文远怎敢劳烦公公?”
张公公一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公公又提点道:“若这次的差事办的好,宋大人前途无量。”
宋三郎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在提醒他:若是差事办砸,公公我也帮不了你。
张公公回宫复命,三郎带着辰哥儿跟随去宫里向皇帝谢恩。
宋家父子一日之内同时升为四品官的消息传到范府,范庆阳半天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妒忌得面目狰狞,只恨他姐的肚子不争气,到现在还没有怀上龙种。
若要他的外甥做了皇帝,宋景辰以及宋家算个屁!
而范盛,想要除掉宋家父子之心愈重,这次赈灾若真让宋文远立下大功,后面将愈发不好对付。
心里不太舒服的还有张璟,他兢兢业业多少年才爬到今天的位置,这还是沾了岳父的光,宋文远这升官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照这样下去,宋文远会成为自己的下属、同级?亦或是对手……
没有任何上司愿意让曾经自己手下的小兵,有朝一日与他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或是爬到比他自己更高的位置上。
除非他到了要告老还乡退下来的年纪。
张璟不想害宋三郎,但他亦不想让宋三郎立功,若是此次宋三郎立不成功,他再搭把手捞对方一把……
如此,宋三郎便可以死心塌地做他的幕僚、福将。
范盛与张璟目的不同,却不约而同都不想让三郎立功。切身利益当前,竟是谁也没有去考虑中州受苦受难的一千多万黎民百姓。
这边,三郎带着辰哥儿从宫中谢恩回来,三郎是又怒又无可奈何,还又忍不住暗搓搓小得意。
他如何能想到小崽子竟然拿皇帝对付他这当爹的,更想不到人家还办得相当之成功。
以至于使得皇帝龙颜大悦,不光给他这当爹的升了个四品观察使外加赐尚方宝剑,还为他自己赢得“爱民使”赐麒麟服。
所谓“爱民使”,一听就是皇帝随口造了个褒奖勉励的虚职给小孩儿,虽说官是虚职,皇帝对辰哥儿的赏识却是真。
三郎不由低头瞧着儿子尚有些肉嘟嘟的小脸,自家小崽子明明还是个娃娃呢。
宋景辰先斩后奏摆了他爹一道,这会儿心虚着呢,害怕他爹事后找他算账,往三郎肩膀上一靠,睡眼朦胧道:“爹,我好困,我想睡觉。”
宋三郎一不在宋景辰生病时训斥他,二不在孩子犯困时责备,小孩儿早就摸透了。
宋三郎无奈地勾了勾嘴角儿,摸了摸小孩头,没有揭他。
事已至此,责怪也无用,等见到真正的中州,辰哥儿就会明白他将面对什么。
孩子就是如此,你希望他按部就班,你希望他少走弯路,你希望他不要太早接受残酷,但这一切都只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
——两日后。
宋景辰同父亲和大哥出发,陈宴安、李逸山老爷子前来送他,另外赵敬渊、郭午、于兴业以及书院里同辰哥儿关系不错的学生们也都来送他。
自然三郎以及茂哥儿的同僚朋友也不会少,就连张璟也亲自带着夫人过来送。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