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眼前的范庆阳不就是现成的好帮手?
老家伙总骂他废物蠢货,岂不知古语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焉知废物不是大器晚成的美玉?
施志安想着自己的“谋略”,对面范庆阳也在打自己的小九九,他认为范家之以有今天的下场,全赖宋家。
若非宋景茂假意与他姐姐合作,实际上却投靠了太子,他们范家非但不会落到今日下场,还会如同现在的施家一样权倾朝野。
他所遭受的一切都是宋家人害的。
他倒忘了他姐姐找宋景茂合作也没安什么好心,再者夺嫡之争,乃是搭上自家性命乃至全族性命的残酷博弈,父子兄弟都不认,你还指望人家跟你讲道德诚信?幼稚不幼稚。
一个是清澈的愚蠢,一个又坏又蠢,两个人物一拍即合,谁也想不到两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蠢货会让事情朝着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
施崇信要报复,但他有大局观,不会不管不顾。
皇帝不是宠着宋家,宠着宋景辰吗,那他便给皇帝这个面子。
由着他捧,由着他宠,由着那小混蛋嚣张放肆,别让他抓住机会,一旦抓住机会,便一招致命,不给其任何活命机会。
杀鸡儆猴,好叫群臣看看,他们的皇帝老子能不能护住他想护住的人,叫他们睁大眼睛看清楚,谁才是这大夏的话事人!
与朝堂上这些老奸巨猾的老狐狸相比,宋景辰也好,施志安、范庆阳也好,他们未曾经历过真正残酷的争斗,所想所见的也不过就是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儿。
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施、宋、范三家都是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发生在这三家身上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被拿来放大作文章。
宋景辰够聪慧,想得稍微多一些,但有些事情不光看聪慧,还要靠经验和意识,对于政治至少他是不够敏锐的。
不像是商业上,因为他有很多前世小宋总的记忆,马管事只是出现个苗头,他便能立即觉察出来这背后的隐患无穷。
其实何氏的丫鬟被施志安调戏,他只需上前制止即可,可少年心性,张扬里还带着几分蔫坏,就喜欢以牙还牙。
你不是说我大嫂的丫鬟与你过世的娘子长得像吗,我便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你自己放的屁叫你自己吞回去,嘎嘎痛快!
痛快是痛快了,却不想让施志安成了全城笑柄,让施家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实际上得知此事后,宋景辰是有些后悔的,觉得自己貌似有一点点不妥当,不过他这后悔也就那么一点点,谁叫对方先来找招惹他大嫂的,不知道他护短么?
宋景茂倒想说说他,不过想到自己幼时急眼揍过辰哥儿俩巴掌,这货就跟炸了毛一样,委屈得差点儿没把房顶掀翻。
再者,辰哥儿这次亦是为何氏出头,总觉不妥,想着这次就算了。
不成想,到底是惹出祸端。
施志安与范庆阳这俩货跑出去四处宣扬宋家如今得了圣宠,便仗着皇帝的宠信罔顾法纪,一手遮天,竟然能贿赂到堂堂大理寺卿那里去,简直太过可怕。
如今那宋景辰根本就没有坐牢,若是不信可将人拉出来当面对峙,若是真的在坐牢,一个金尊玉贵娇养着的小少爷跌落泥潭,定然受不了这种打击,这半个月的牢狱之灾必会让其面黄饥瘦,憔悴不堪!
本来宋景辰就是京城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关于他的话题比任何话题都更容易传播开来,想要阻挡都阻挡不住。
景辰本想拿自己做反面教材,给天下的商人一个警示,不可学他。
不成想自己却被卷入另一场风暴,成了有心人拿来对付自家的利器,就连大理寺卿也被卷了进来。
施崇信得知蠢儿子干的好事,脸上没有半分高兴之色,只有无边的怒火——
蠢货!
蠢货!
简直蠢货!
就你们两个蠢货知道宋景辰没有被关进大牢,当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傻子、聋子!
人家宋景辰一心为国为民,负荆请罪自甘受罚,皇帝心怀愧疚想要放水,关你们屁事!
满朝文武都装没看见,就你俩王八蛋眼尖!
这下好了——
皇帝被打脸,
想要立典型的目的没达成反而适得其反。
现下要怎么办?
无非是皇帝被逼无奈硬着头皮办那小混蛋,小混蛋顶多不痛不痒受些罪,反会让皇帝对他更加愧疚,早晚会给更多补偿。
那么受损失最大的是谁?
是他们施家!
皇帝那个多疑的性子连他自己的枕边人皇后娘娘都不信任,能信任他这老丈人?
能相信这件事单纯的只是两个蠢货在那里胡搅蛮缠?
皇帝必然会认为是自己这个施国公在背后捣的鬼,会对施家更加防备厌恶。
施志安被气急败坏的施国公揍得奄奄一息,从族谱上除名,撵出施家,任其自生自灭。
姨娘苦苦哀求,只年老色衰哭起来再没有年轻时楚楚动人,一把鼻涕一把泪令人生厌,施崇信冷冷道:“若再啰嗦,那便一起滚。”
春雨绵绵,姨娘拖着昏昏沉沉的儿子走出施家大门,施志安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施府门楣,他生在这样的大宅子里,却从未被认可过。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