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月近日可好?”
“老样子。时好时坏。”戾英的金丝绦手套只露出手指,扶了扶镂金面具,自嘲一笑道,“她不认得人,只认这个面具。凭着它,她还愿意让我照顾……多谢了。”
洛襄饮一口茶,道:
“不过举手之劳。你用你在西域的各支商队帮我调粮周旋,出钱出力,相助高昌旱灾饥荒,我还未有道谢。”
“你借我的这个镂金面具价值连城,这笔买卖划算至极。”戾英笑了一声,声音低哑,咳嗽几声,顿了顿,犹疑道,“听闻这是高昌国的王权圣物,你就这么给了我,可会给你带来麻烦?”
洛襄道:
“面具不过是一个死物。王道在于民心,不在实物。”
声音轻浅,却掷地有声,沉毅从容,散发着一股执掌生杀的气度。
戾英看一眼面前神姿高彻,有如天人的佛子,微微一笑,由衷地赞道:
“佛子正式受封,掌管西域佛门,又继任高昌国主,真是风量无限,当世无双。”
洛襄垂下双眸,凝视着茶水里虚晃的倒影。
“外人见我,贵为佛子,又为国主,身居佛门和俗世的至高之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他的神容疏朗而淡漠,语气极为平静,不见怅惘,不见失落:
“可我所求皆失,所愿皆非。”
洛襄望着那一株风中晃动不止的红柳,身不由己地垂落在地。他自嘲般摇了摇头,淡淡道:
“妄想两全,是我贪求了。”
此苦无人可言说,此痛无人可身受。或许唯有眼前之人或能体会一二。
戾英看到他向来清润的眸中淡淡的血丝。再放眼过去,四面高高的宫墙,宫墙外重重叠叠的经幡,一起一伏的梵唱,都像是一重又一重的枷锁。
将他圈缚其中。
外头的诵经声越来越高亢,铜铃声大作。戾英心知快到时辰了,轻叹一声,起身与他拜别。
洛襄提步离开,迎面望见,方才扑蝶的昭月就在他身后不远处。
她也看到了他,神色忽然变得莫测起来,歪了歪头,用手指着他,忽而变了脸色,问了一句:
“她死了吗?”
她顿了一顿,又眉开眼笑地道:
“她该死,她的哥哥害死了我的王兄,我诅咒她,诅咒他们!她喝了我的断魂酒,活不长了……活不长了……”
洛襄目光骤冷,看了她一眼,戾英已过来将她扶住,低声哄慰她。
昭月望着他的面具,甜甜地唤一声“王兄”,天真烂漫。
戾英望着洛襄,目露歉意,道:
“你莫怪,她现在不记得之前的事了。”
语罢,他便告辞,匆忙带着她往里走去。
待走出很远了,昭月小声问道:
“王兄,我说得对吗?”
“一点没错。”戾英压低声音,叹道,“如此,也算补救了一番。全看天意了。”
面对昭月不解的神色,他又露出宠溺的笑容:
“月月今日做得很好,回去我给你买糖吃。”
……
洛襄立在原地,遥望二人离去的背影眉头紧皱。
莫名想起水牢里她吐出的血,想起方才最后一面她惨白的面色,纤弱的身姿。
她少见地没有骑马,回眸时诀别一般的神容。
理智告诉他不该将疯子的话当真,可没有由来地,一股不祥如层层阴云笼罩,压在心头。
洛襄独行在王宫的九曲回廊里,脚步慢慢停下。
他召来一队王军在城外的游骑,问道:
“北匈右贤王的人马可是安全回到了乌兹?”
为首的王军将士禀告道:
“禀国主,他们没有回乌兹。有人看到,右贤王的人马和大梁的军队走在一道。”
话音未落,他低着头,敏锐地感到国主身上的气息变了。
像是暴风雨来袭前阴郁而沉闷的天色,隐隐酝酿着天地间的烈动和剧变。
“去查。他们去了何处。”洛襄覆手在背,声色淡淡。
远处的天际,晴空万里,雷声隆隆。
雕檐下的积水化作雨线垂落,一丝一丝在累积。
王宫宫门大开,华丽绚烂的毛织毡毯铺设开去,绕城一周,如同绵延无尽。
洛襄踏上步辇,于赤金莲座之上,迎接万千信众的朝贺。
……
洛朝露和洛枭自是没有回去乌兹。
他们和李曜以及身后数十亲卫扮作寻常商队,当日又回到了高昌王城。
洛枭一路上驾着驮马,回头望一眼身后的朝露,哼声道:
“梁人心机深重。怕洛襄知道我们回来,故意要我们隐藏身份入城,连过所都临时伪造好了。”
朝露静坐不语,入城之后,小心翼翼地拢好面上的纱巾,生怕被疾风吹散后,有人看到她的容貌。
她觉得李曜此举有理。她在高昌曾经臭名昭著,为人熟识。她实在不想被人认出来,生怕这一回城又会给即将受封的佛子惹来麻烦。
朝露心神不定,劝服自己,最后回到王城,最后看他受封成佛,也算了了一桩心愿。此后,可以没有遗憾地回到乌兹,默默渡过余生。
之后几日,一行人住在汉商聚集的驿馆。
洛朝露一天比一天虚弱,强撑着力气清醒着。一连数日,不曾出门。
驿站张灯结彩,红绸漫天,喜气洋洋。她的房门外都是伪装成商队的梁兵,袍衫之下,隐隐可见利器轮廓。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