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天气还有些热,李金凤也想给陆建国寄些吃食。
她做的那些鸡爪,卤好的肉啥的,甚至是空间里的绝味鸭脖。
李金凤做好了打算,等天气再凉爽一些,多给陆建国寄些吃的。
至于粮食,她想陆建国是不需要的,
陆家是做面粉和棉纺起家,不至于家里人连一口吃的,都没有。
“丫头,你会写字吗?”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走到李金凤面前,问了一句。
“会的,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眼前的老太太,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身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李金凤还闻到她身上有股消毒水的味道,也许是医院工作的,或者家里有成员在医院工作。
李金凤发现她没有背包袱,手上就拿了一张纸,一支笔。
看样子,只准备写信。
“帮我写封信给我儿子成吗?我闺女今天上班,没时间陪我这老太婆出来!”老太太冲李金凤说。
“好,您说,我来帮您写!”
【有点卡文,明天中午更剩下的!】
第325章 邮局2
李金凤帮着老太太写了封信。
信里的内容,多数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再就是自己的近况。
突然,老太太停了下来。
李金凤等了半天,不见她继续出声,便柔声问了一句,“老太太,还有什么话吗?”
“还有……还有……”老太太脸上露出纠结的表情,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告诉李金凤。
“老太太,你要是觉得事情很重大,必须要写,就用些隐晦的话语,您和您儿子懂就行。
我和我对象写信也是这样的,有些话,我懂,他也懂就行了,不需要摊开来,让第三个看了信也懂!”李金凤道。
老太太眼睛一亮,开了口,“娃儿,妈和你姐姐,都在想办法,不会让你……让你……,你再等等!”
老太太模糊了关键的字。
李金凤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写好的信,她递给了老太太。
拿着信,老太太连声道谢,“闺女,谢谢你!”
“别客气,老太太!”
“您寄信的地址,自己带了吧?”李金凤问。
老太太点头,“带了,带了!”
闻言,李金凤放了心。
她重新回到寄信的队伍里头,虽然队伍比之前排的更长了些,但李金凤帮到了别人,心底还挺开心的。
老太太就排在她身后,加上之前的事情,两个人顺理成章的聊起了天。
老太太也挺信任李金凤的,竟然说起了自己的家事。
“我现在在我闺女和女婿这儿住着,闺女是个医生,每个月工资不低,女婿也是县城职工。可偏偏我那苦命的小儿子,在偏远的地方,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老太太夫家姓周,女儿叫周静,是县城医院的医生。
二儿子老太太没提,小儿子叫周全,因为工作,到了南岭。
六十年代的南岭,还只是一个小镇,甚至于小渔村。
直到之后,搞建设,才发展成了后来的国际大都市。
“我现在后悔极了,干啥让他去那么个地方,回来一趟都不容易。早知道,我就不让他去了!”老太太说着,眼睛就红了。
李金凤给了老太太一个安心的眼神,安慰她,“老太太,事情总是福祸相依的,说不定,您儿子那儿现在穷苦,等他帮着将那儿建设好了之后,日子也跟着好了起来呢?”
“可我听说那会儿环境很苦,还不如咱安武县,咋……咋可能会变好?”老太太有些犹豫。
“老太太,相信我,只要有心,肯吃苦,再穷的地方,都有变好的时候。对了,您刚才说您儿子在那儿缺吃的?”李金凤问。
“是啊,女儿和女婿每个月省口粮,想着给他匀点,寄过去,可这么一大家人,要吃要喝的,咋可能匀的下来。
两个月了,女儿每顿饭,就吃平时的一半,省下来的粮食,还不够寄过去的!”
老太太越说,越难受。
李金凤看着她,只觉得可怜。
想了想,她突然压低声音,“老太太,您愿意花钱买粮食吗?我有门路,能够搞到粮食。”
李金凤和老太太挨得极近,她说的话,也只有老太太听得见。
第326章 邮局3
“丫头,你……你有粮食?”老太太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嘘,老太太,咱先把各自的信寄了!”李金凤说。
“好好!”
接下来,等排队寄信的时候,老太太的目光,一直落在李金凤身上,脸上也带了些笑容。
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轮到李金凤寄信了,她将信件的地址,写在了信封上,交给邮局的工作人员。
“寄到江北?邮票八分!”工作人员开口。
李金凤从兜里拿了八分钱,递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亲自给李金凤贴了邮票,放到了身后的收纳木箱内。
“同志,你好,请问我能单独买些邮票和信封吗?”李金凤问了一句。
李金凤其实在之前观察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有些人是直接拿着邮票和信封来的邮局,直接将信递给工作人员就行。
一般来说,寄信,最值钱的是邮票,其次是信封。
一张信封是一分钱,邮票是几分到几毛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