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主要还是有个牵挂,赵中兴也担心,小宝这一走,往后都不来了。
到底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多少有些不舍。
“行!”
看望了赵中兴,又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
辣椒厂小宝只听过,没亲眼见过。
在村里转了一圈,他基本就见了个大概。
小宝心中是惊讶的,他没有想到,短短的时间里,村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包括简舒也是,上回来,远不是这样的。
“看来,金凤姐在这里也花了不少功夫!”
简舒现在挺佩服李金凤的,她也工作过,知道一份工作,多不容易。
特别是像李金凤现在这样,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么简单。
“姐说她现在基本不管这边了,主要还是管着首都那边的生意!”
他还听李金凤说,等到下半年,要做个什么大事儿。
具体的,小宝没问,但也知道,不会是简单的事儿。
小宝在辣椒厂外面转,刚好有人认出了,去找张潮生。
过了一会儿,张潮生从厂里出来。
“小宝,你们来了,要不要进去看看?”张潮生主动邀请小宝。
没有小孩儿跟着,小宝也不介意进去看看。
不过还是征求了周成,周玉,还有其他人的意见。
第3120章 参观
周成只在国营厂待过,像这种乡下做副业的集体厂,他还没见过。
他自然是愿意的。
至于周玉和段止安,两个属于学院派。
段止安大学学的会计专业,毕业之后,被分到上海一家国营厂做会计,负责国营厂职工的工资分发问题。
周玉的专业,也偏文学,毕业之后,当了老师。
两个人的工作,都属于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比较稳定的。
所以有新鲜事物,他们也想去看。
简舒和江妙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小宝同意,简舒就没有意见。
江妙也是,她也习惯以周成为主心骨。
都决定去,张潮生先领着几个人去办公室。
办公室里,放着一些供货单,再就是客户需求。
本来属于厂里的秘密,但是张潮生还是让大家看了。
当然,也是在很信任他们的前提下,才这样做。
看完办公室,张潮生带他们去换衣服,然后进厂房。
“统一着装,是金凤最开始要求的,另外厂房里的卫生,也有特别的要求。
金凤说,食品这块儿,第一要紧的,就是卫生,咱们自己生产出去的东西,咱们自己能吃,自己孩子能吃,就能卖到市面上去!”
身为医生,小宝是第一个认同这些话的,“没错,病从口入,食品这块注意,很多病都可以避免!”
整个辣椒厂的厂房,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最简单的,剁辣椒。
第二部分,是辣椒油。
第三部分,是辣椒混合产品,什么萝卜干,什么辣椒油豆豉之类的。
每一个厂房,要求都不一样。
小宝他们跟着一直看下去,除了感叹里面的繁琐和认真之外,也觉得开个厂不容易。
“这里面的员工工资呢?”简舒问。
“一般情况下,三十五块钱一个月,加班多的,能有五十块一个月。节假日的话,会给两倍的工资!”张潮生道。
“那不比国营厂职工差!”段止安道。
“是啊,这里头干活儿挺辛苦的,规矩又多,金凤说工资要是不诱人,是留不住人的。”
这些话,都是李金凤在建厂时候说的,到现在,张潮生还记得。
“舅舅,我……能帮辣椒厂写个专题吗?”简舒问。
简舒现在虽然没有在报社工作了,但是她和报社一直有联系,加上她有专门的版面,连载小说,所以她要是写一个专题,报社那边,不会不同意。
“你是记者?”张潮生问。
“以前是,现在在家照顾晨晨。不过我写的可以见报的。”简舒道。
“那当然好!你需要什么,尽管问我,我一定会安排人配合你。”张潮生道。
张潮生知道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
他那时候张家还没落败,做生意,可不靠什么记者,靠自己的口碑,靠自己的实力。
可是金凤和明诚都说,现在靠自身传播口碑速度不快,得依靠报纸,杂志,甚至是电视这些。
他是认同的。
张潮生没别的,就是学东西快,他完全相信,这个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第3121章 东西很齐全
“也不用配合我什么,我就拿相机拍几张照片,再是金凤姐之前说的那些话,我给写上去。不过准备投一投省内的报刊和杂志,如果不行,再投我们报社。”简舒道。
张潮生:“都行!只要你肯帮我们,投哪儿都行!对了,这事儿,我还得和明诚说说,他是负责这块儿的。”
赵明诚回了首都,但是这边的宣传,和联系客户,也归他管。
并且,定期这边的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得寄样品过去,给李金凤,给赵明诚。
参观完厂房,时间不早了,到了午饭时间。
张潮生本来是在厂里吃饭的,可家里还有张廉峰他们,他势必不能只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