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徐走了,宋飞鸿便捧着碗飞也似地回饭桌那去了。
“宋之衡!小兔崽子,你咋这么能吃!就这么一会功夫,半盘子你都吃完了……”宋飞鸿哀怨的声音响起。搞得纪嫣和宋墨玉啼笑皆非。
吃过饭后宋之衡洗碗,宋飞鸿继续去守肉摊,宋墨玉则陪着纪嫣回了房间。
纪嫣喝了口茶,便躺到了塌上斜倚着。
“娘,我给您揉下头吧。刚才看您吃饭的时候常皱眉,想必是头疼。”宋墨玉坐到了纪嫣身旁。
纪嫣拉着宋墨玉的手,声音温温柔柔的:“我方才已经尽力忍了,怕你们看出来担心。怎么还叫你看出来了?娘这是老毛病了,以前看过大夫也是无用,说是让我多休息。我睡会午觉便好。你别担心,也别同他们说。”
纪嫣大抵是真的累了,话刚说完没一会就斜靠在榻上睡了过去,额头还浮着虚汗。宋墨玉微微叹了口气,走了出去。
“娘睡了?”宋之衡已经洗完了碗,站在厨房的屋檐下,一眼就看到了宋墨玉。其实他和爹怎么会不知道娘的异样呢,只是娘不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就装作不知道。
宋墨玉点头,朝弟弟走过去:“你在家待着,我出门一趟。”
“你上哪去?”宋之衡警惕起来,“不会是去……”
“去你个大头鬼。我去医馆,问问万大夫,娘的病情。”宋墨玉抬头就给了宋之衡一个脑瓜崩。
宋之衡摇摇头:“去有啥用。你咋忘了,爹在万大夫那交了十二两银子的出诊费,每个月万大夫都会上门来给娘看一次病,带些补药。娘吃了根本没啥用。”
“大夫上次来怎么说?”宋墨玉问。原主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李修文奔忙,其实并不清楚纪嫣的病已经到哪一步了。她也是对原主有些无语,对一个外人比对生养疼爱自己的爹娘还要无限制的好,整个一傻缺。
宋墨玉自己从小就是爹宝女、妈宝女、奶宝女……可是她的家人却一个个离世,最后只剩下她。
如今她成了这个朝代的宋墨玉,又重新有了这些家人,总不能再看着重蹈覆辙。
“大夫说娘是什么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以娘总是心悸、多梦、头晕眼花、容易累,大夫说如果运气好,养得好,娘还有十年寿数。若是不成了……怕是就这几年。”宋之衡声如蚊蝇,说到后面眼圈都红了。
“喔。那就是心脏供血不足。可惜这里不能照心电图。”宋墨玉说。
宋之衡听不懂宋墨玉在嘟嘟囔囔什么,他抬头看着宋墨玉时还有几分怨恨,“还不都怪你之前,想着办法气娘,娘最近身体才越来越不行了。”
“好了。我知道都怪我。我已经知道错了。”宋墨玉摸了摸弟弟的头。
“呜呜……”宋之衡抱着屋檐下的柱子小声地哭,“我不要娘死。”
“行了行了别嚎了!”宋墨玉被弟弟哭得皱眉,“有我在,娘不可能死。你听过食疗没有?”
“什么疗?”宋之衡擦了擦眼泪。
第9章 鸡枞菌
◎形如鸡腿,无论炒、炸、煎、拌都香得能吞舌头◎
宋墨玉没有在原主的记忆里找到关于“食疗”的概念。就不知道是原主不爱读书的缘故,还是食疗仅限于统治贵族阶层的缘故了。
而在她说出“食疗”这个词时,宋之衡一脸茫然,显然也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什么意思?”
宋墨玉家里的酒楼祖上就开始做药膳,只是到了宋墨玉这一代,国家对这一块有所限制,慢慢就不做了。
好在奶奶还是把药膳的相关知识都教给了宋墨玉。奶奶还带着宋墨玉看了古今不少讲饮食的书籍。
其中奶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林洪的《山家清供》。里面都是山野人家做的一些清淡田蔬,涉及菜、汤、羹、饼、饭、糕点等多种品类,注重食物与药理的和谐共生。
当年他们老宋家的药膳,几乎有一半都是复刻了《山家清供》里的美食。例如什么青精饭、槐叶淘、莲房鱼包、山家三脆、神仙富贵饼一类。只是这里不是宋墨玉所知的任何一个朝代,想来也没有这本书的存在。
宋墨玉想了想,把《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一句话背了出来:“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这就是食疗。用你听得懂的话呢就是靠吃饭把咱娘的身体一步步养好。”
宋之衡不爱读书,但对文绉绉说话的人有几分崇拜。
虽然他没听懂,但他看宋墨玉的眼神里已然多了几分震惊:“姐,你怎么突然懂这么多了。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了。你不是爱吃糖葫芦吗?做糖葫芦的原料是山楂。如若吃多了积食,就可以吃些山楂缓解。因为我们吃的很多食物不仅可以饱腹,还含有药性。所以也不能盲目多吃,不然反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宋墨玉耐心为弟弟解惑,心里暗想这时代或许并不是没有中医食疗概念,可能只是还没向底层人民普及。
毕竟底层的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花的起银子靠吃食温养身体。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宋之衡听得出神:“娘最讨厌吃药了,她说她都快吃成药罐子了。可是怕我们担心,她每次还是一点不剩地喝光。如果靠吃食就能治病,娘一定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