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儿有这样的人。”皇帝失笑,想起女儿们的婚事,也有些怅然,自己捧在手心的明珠就要便宜别的小子,老父亲想想就觉得心酸。“景华和月华也到说亲的年纪了,唉,真舍不得。”
秦妃落落大方道:“二公主、三公主的婚事,不是臣妾可以置喙的。不过都是做母亲的,臣妾为小四的心,和先皇后对二公主、皇后娘娘对三公主的心是一样的。陛下可一定要好生挑选,给公主们选个色色齐全的驸马才好。”
“知道了,就你操心。”皇帝看着努力游说的秦妃,猜她是被大公主的婚事吓到了,小女人就是想得多。皇帝拉着秦妃的手往内室去,口中还道:“操心这么多,显见是闲的,给朕生个皇子才好。”
作者有话说:
大寒,记得多穿衣服哦~
第37章 母后早逝嫡公主37
景华正式受封惠国公主的典礼与她的及笄礼重合,礼仪格外隆重盛大。在奉先殿拜过先祖、生母之后,还要到凤仪宫拜见皇后。行礼的一起一俯之间,皇后和景华目光相对,双方都保持矜持优雅的高贵神态。
紧接着景华参加一场又一场的册封典礼和兄弟姐妹的庆祝宴会。在忙碌间听说三公主回宫了。三公主之比景华晚出生半年,她回宫之后,册封她的圣旨也下来了,封一品宜德公主。
三公主的事情景华并不放在心上,她从皇帝手中得到了“襄理宫务”的权利,正是忙碌的时候。景华相信,若是自己做得好,襄理很快就能变成“协理”。除了皇后处理宫务名正言顺意外,其他人都是协理。即便太后在位,太后在礼法上也不能与“小君”皇后并肩。语言斟酌的魅力就在这里,怪不得那么多人以后位为荣耀。
“我也是嫡出公主,凭什么不能封国公主,父皇偏心!母后,您要给我做主啊!”三公主在凤仪宫偏殿吵闹,跺脚不依。
道理身边的嬷嬷已经讲过了,亲近的宫女也劝过了,可三公主还是不依不饶,跪在地上,拉着皇后的裙摆哭泣不止。
皇后给张嬷嬷使了个眼色,张嬷嬷和三公主的贴身宫女一起扶她下去休息,嘴里哄骗着,“公主别哭了,娘娘心疼呢,陛下会知道的,哭多了脸可皴了不漂亮了……”
三公主的哭声渐远,三皇子看着叹息的母后是真心疼,没话找话道:“妹妹这几年被照顾得很好。”若不是被照顾的很好,怎么还这样没心没肺,不懂看人脸色。
“谁有兴趣痛打落水狗呢?”皇后皱眉,“她是女眷,容她活着丢人现眼还能体现风度,我儿,可你不同。如今没功夫扳她的性子,你的婚事才要紧。”
“孩儿都听母后的。”这件事已经商量过好几次了,三皇子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未婚年轻人的腼腆羞涩。
“左右逃不过这些人家,湘仪长公主的女儿,破例封了县主的这位是最好的人选。六部尚书家的孙女,各位国公的幼女长孙,也要好好挑一挑,你还有两位侧妃的名额呢。地方大员的女儿孙女不是给你准备的,若是你父皇对小四还有心结,与地方大员结亲也是退步。最好和文官结亲,熬几年入阁了,又是一员宰辅助力。”皇后抽出一本折子,指着上面人名一一解说。皇子结亲结的是皇子妃的父兄家族,这样人家教养出的女儿只要不走大褶子,都是合适的皇子妃人选。举个例子,英国公的孙女把鸳鸯绣成了野鸭子,皇后也得夸别有意趣,皇家难道需要皇子妃做绣娘吗?只要能帮扶儿子,就是好儿媳。
“孩儿想人选还是朝文臣方向靠拢,军中已有舅舅们,不必锦上添花。”
“不能这么想。谁又能一手遮天呢?自从出了怀德的事情,你舅舅一手提拔起来的夏朝英都与萧家离心。秦家的秦宣也是军中后起之秀,萧家虽是大树,也不能遮了整座园子。”
“母后说的是,孩儿从无骄矜之心。孩儿如今一事无成,岂敢慢待诸位功勋重臣。”
“你素来懂事,我是放心的。抽空和你外祖父说一声,他老人家的智慧无以伦比,我不就是没有听他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的吗?”皇后看和日益冷清的凤仪宫轻轻叹息,凤仪宫的地砖有多少块她数得清清楚楚,入宫这么多年,才尝到斜倚熏炉到天明的滋味。
三皇子跪下请罪,惭愧道:“都是孩儿无能,连累母后和四弟……”
“嘘~禁声,起来吧。过去的事情翻篇了,日后好生补偿你四弟就好。”皇后挥挥手,三皇子垂头退出。出了凤仪宫,看着无精打采的宫人心中窝火,从小到大,母后宫里的宫人从来精神饱满,什么时候如此懈怠过。可若点出谁懈怠差事也不恰当,人人都坚守在岗位上,只是站班的人无精打采,半眯着眼睛,她们也知道父皇不会来。
每天都被这样的人情冷暖激励着,三皇子胸中燃起蓬勃斗志。
————————————————
景华的日子可就顺风顺水了,她圣眷在身,襄理宫务并未遇到多大的困难。就是赵、宋两位贵妃对她也是含笑相迎,至少面上如此。景华心想,我厚待几位弟弟妹妹,便与高位母妃没有直接冲突。
这日,景华正在庆云宫忙碌,就听宫人通禀宣正殿来人了。
“宣陛下口谕,着惠国公主觐见。”小内侍拖长了调子,宣完口谕,笑着请景华起身,又满脸堆笑得奉承:“恭喜公主、贺喜公主,小的给公主道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