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昏昏,气氛格外安谧。
床榻上的两人断断续续地说着话,多数时候都是云舒在说,顾衍安静听着,偶尔回复几句。
明日是回门的日子,一想到能见到家人,云舒有些兴奋,以往在宋府不觉得,这才离开两日她便有些想家了。
想爹娘,兄嫂,还有妹妹......
“也不知道,我娘这几日睡得可安稳?往常每晚她都要来海棠院看我一眼才会回去睡觉的......”
云舒絮絮叨叨地说着从前与母亲的日常,没有逻辑,想到哪儿便说到哪儿。
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为关切的方式。
都是顾衍未曾听闻过的,关于云舒成长的另一面。他听得很入迷,脑中不自觉想象出母女俩脉脉温情时的景象。
突然,云舒的声音低了下来。
顾衍转头,发现云舒的情绪低落下来,有些心疼,明白她这是想念母亲了。
只叹,这会儿不能立刻带她回岳家。
顾衍将云舒轻轻揽进怀里,跟哄孩子似的,“别难过,国公府与宋府离得又不远。”
“日后,若你想岳父岳母了,只要得空,我们随时回去便是了,莫伤心了啊~”
云舒仰头,扑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看着顾衍,小拇指寻到他的,勾住,“你承诺的,可不许食言。”
“嗯,不会。”
外头隐隐传来两声更鼓的击打声,顾衍将云舒往自己怀里搂得更紧了些,阖上眼,“睡吧,都二更天了,明早还要早起呢,再不睡,我怕你起不来。”
云舒没再说话,十分乖顺地依着顾衍也闭上了眼睛。
夜很长,
这一晚,相拥而眠的小夫妻,出现在了彼此的梦境里......
第54章 54
时光往复, 季节不断更迭。
这一年,是崇真二十四年,秋末。
如今, 已是云舒与顾衍成亲第三个年头了, 过往三年时间里,云舒在定国公府过得很是顺心。
夫君虽然升了官, 但对她仍是言听计从。由于婆媳分府而居,不常见面, 因而矛盾也在无形之间被隐去了不少。
府上一派祥和, 二房三房的人也都安分守己。这几年,同辈嫡出和庶出的几个弟弟妹妹, 成家的成家,出嫁的出嫁。
定国公府突然冷清了下来。
云舒自觉自己年龄还小, 因而成婚三年,还未打算孕育子嗣。
或许,私底下顾衍也面临着长辈们的催生压力, 但他从未在云舒面前提及半分。
好在, 身为公婆的长公主和定国公, 明面上尚算开明,至今从未公开给过云舒压力。
只不过, 长公主和定国公虽然不说什么,但其他爱插手小夫妻房里事的,可大有人在。
前次中秋宫宴,太后以顾衍外祖母的身份,借着云舒成婚日久却仍未开怀为由, 想要将娘家内侄孙女塞给顾衍为妾。
正当云舒左右为难,想不出合适对策之际, 不料竟被身为婆母的长公主主动找了理由,将太后给搪塞了回去。
不说身为儿媳的云舒半分不好,只将责任全揽在亲儿子身上。
为此,云舒对婆母的感激更增一分,常常亲手做了点心带去公主府陪婆母谈心,顺道尽孝。
京中百姓也常见云舒陪着长公主一起,或出门赏秋访友、亦或前去慈恩寺诵经礼佛。
婆媳和睦,趣味相投,每每露面必定是笑着的,一时传为上京佳话。
中秋过后,定国公等将领按律需得回西北戍边,临行前特意进宫向圣上请了旨,让长公主随他同行。
以往帝王忌惮,顾屾的请求从未被获准过,如今儿子成了亲,长公主留不留在京城也没那么重要了。
夫妻俩五日前顺利离了京,短时间内不会回来。
以往,云舒隔三差五便去长公主府上喝茶,如今长公主随夫戍边,她也少了处解闷儿的好去处。
一时间,云舒还有些不习惯,毕竟这么开明又健谈的婆母她是真心喜欢。
好在,至亲好友皆在京中,随时能见着面。
——
转眼入了冬,天气也逐渐冷了下来。
云舒在府上的生活照旧,还是怎么舒坦怎么来,哪怕日日睡到日上三竿都没人敢置喙半个字。
父兄官运亨通,娘家强盛,一直是云舒这些年肆意生活的最大的底气。
京中艳羡她命好的不知凡几。
八月前儿,燕云成了亲,这门亲事还是云舒亲自替燕云指的。男方是梁玖身边的一个年轻管事,也在梁园做事,为人精明能干,能说会道。
他身世与燕云相似,两人都没有亲人在世,成了亲还是在各自主子身边效力。
云舒当初承诺,要送燕云一份厚厚的嫁妆,是以她成亲时,云舒便在离定国公府不远的后巷,挑了座宅子给燕云做陪嫁。
燕云夫妻俩,现如今就住在那儿。
而年长燕云几岁的杏雨,至今仍未婚配。
一来,她祖父新丧需得守孝三年;二来,她对云舒说自己暂时只想安心服侍主子,不想嫁人。
云舒也没勉强,只是答应她,婚事但凭她自己心意,至于嫁妆嘛,比之燕云的只会多不会少。
——
入冬之后,云舒明显也比夏秋时倦怠了许多,最为明显的便是顾衍上早朝,云舒是一次也没能起来服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