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屋内坐下,桥玄和许攸走了进来。
许劭再次询问他今生志向是什么,曹操笑了笑,没有回答刚才告诉桥玄的征西将军,而是换了一个目标。
“千古名相垂史册,异姓封王致忠良。”
许攸当即坐不住了,甚至想扑上去捂住曹操的嘴。异姓封王,阿瞒他真敢说呀!大汉已经很久不封异姓王了,那可是反贼的代称,如此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可谓野心极大!
桥玄听后也愣了好久,老头子聪明一世还有看走眼的时候?刚才还是征西将军热血青年,怎么一下子成要当异姓王的反贼了?
“你……你疯了?”许劭也震撼得哑言,甚至出言辱骂。
但是,如此坦荡把最高目标说出来反而显得真诚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异姓封王还保持忠良,也绝对是名垂青史。
曹操目光坚定,明亮的眼睛里是澎湃的热血和自信,掌握着将来的故事轨迹和后世的学识,保持着最初的信念,无论如何,都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三人逐渐冷静下来,桥玄似乎从这个少年的眼里看懂了些什么,老者站起来看向蔚蓝的天空,眺望远处的宫殿。
此处无外人,他缓缓道:“宦官干政,天子更替频繁,而先帝……”汉桓帝大家心里有数并不是个好皇帝,只是臣不可议论君。如今新帝登基一年,旧问题一直没解决,那些宦官掌控着权力,乃祸患也。
大修宫室,田野凋敝,百姓民不聊生,天地气候可见一斑,只是谁也不敢说出口,汉室倾颓,若无能人志士以回天之力,只恐……
桥玄回头看向曹操,笑了笑问:“你一个少年郎,难道是要肃清宦官澄寰宇,再兴大汉强盛?”若有如此功绩,异姓封王倒也是忠良的至高褒奖。只是曹孟德这少年,怎么坚定得好像一定能成,像是宣告一个必定发生的事情?
年轻气盛虽是好事,定下过高的目标将来更容易沦为笑话。
曹操不敢打包票,也不能承诺什么,只是低头回答,说:“操今生志向,便是如此,不死不休。”
兴许是被他坚定的态度给打动,又或者是他眼里的神情过于严肃认真,许劭不禁将他重新打量。这和他印象里的曹操没有任何不同,却又好像完全不同。
许劭视线再次落在曹操整理的兵法注解上,目光几分沉下,缓缓道:“君当为治世之能臣,扶汉之伊霍。”
这句评价只有当天在场的许劭、桥玄、曹操和许攸知晓。
毕竟“扶汉”二字容易招惹来非议,难不成汉室倾颓了?天子必定降罪。
所以许劭对外宣称与曹操的品评,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豪。”
第149章 忠孝两全
走本初的路让本初无路可走
得到了许劭和桥玄的品评,之前只能算平平无奇的曹操在洛阳名士圈里突然小有声望。
尽管在某个副本对红衣有了ptsd,但春风得意的少年还是再次穿上了他最喜欢的红色,并且打算去拜访发小袁绍,分享下好消息。
曹操在换下来的衣服里翻找了一下,竟是没找到,他从系统世界带回来的袋子。那里装了不少后世之物,都是由几位顶尖谋士讨论后认为最有用且不会导致科技颠覆被禁止的东西,然而没有想到,系统竟是完全不允许携带任何东西!
“诸葛村夫!”曹操惊觉,若是如此,后世能亩产千斤的种子大多数人要了也没用,但是一直在研究杂交稻麦的几个村夫却是将知识装在脑子里,是可以带回来的!
难怪诸葛村夫面对种子的问题时莫名有一种遮遮掩掩的感觉,原来是真的藏私了!诸葛亮肯定会告诉刘备,甚至可能他们蜀地一众人全都知道。
越想越气,今天的好心情都没了。
在去找袁绍的途中听到有人在讨论卢博士,曹操想起来如今的卢植被征辟入仕,后来辞官回涿郡才成了刘备的老师。
反正现在这个世界的刘备诸葛亮也没有杂交稻的技术知识,暂且心理平衡了。
曹操憋了坏主意,写了一封信给卢植,大致意思是听说涿郡有个小混混刘备一直想拜卢博士您为老师,那混账我认识,是个不学无术欺凌弱小善于伪装的坏东西,你可千万别被他给骗了。
嗯,匿名信。
偷偷扔进卢植官邸的后院,曹操神清气爽地去找袁绍玩。
他有考虑过把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本初,这样也能有个帮手,大家一起匡扶汉室名垂青史!
他到的时候袁绍手里正拿着一卷任职书,看到他来似乎也很高兴,说:“是阿瞒呀,坐。”
十六岁的本初就已经比十七岁的曹操略高一些,眼前二十岁的袁绍更是足足高出一个脑袋,身长玉立姿容出众,手持书卷立在台阶上,友好地笑着向他询问:“有何事?”
恍惚间,曹操又想起久违的自卑和羡慕,如果不是早就知晓将来之事,他现在一定用极其羡慕的眼神盯着本初手里的任职书。
现在同样盯着那卷任职书,脑海里却已经铺开了本初后面的养名计划。
“哦,我得了许子将和桥公的品评。”曹操盯着袁绍看。
袁绍嗯了一声,将手里的任职书略带几分炫耀的递给曹操看,也留几句好心劝告,说:“我将上任濮阳县令,孟德今后也该多读书,结交些良友……你祖父生前虽有功于大汉,如今只要是宦官都带几句恶评,你行事得谨慎,别被牵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