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点你必须答应我!”陈霂光顾着看他高兴,差点忘了件极重要的事,“若赵昶叛乱,我许你随军平叛,但不是作为先锋将军,主帅也不是你,我到时怕要御驾亲征,你得老实跟着我。”
元南聿僵在当场,等缓过神来,狠狠地白了陈霂一眼。
第55章
赵煦在明光殿被陈霂设计生擒的消息,很快被传回了千里之外的太原。
赵煦之子赵昶,今年不过才十八岁,他年纪尚青,对父王被朝廷下狱之事全无头绪,也无甚长远打算,又被身边权臣蛊惑着,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反了。
赵煦被抓才不过几个月,赵昶竟糊里糊涂地反了,还杀了陈霂先前派去太原的朝廷专使,即便陈霂心里早有准备,却还是没有料到赵昶谋反会这样快。
陈名琛已从景山调拨出了四万兵马,陈霂又下旨从隆庆、保安大营拨了六万兵卒给陈名琛,由他统一指挥,这十万大军聚集在京郊大营,不日便要起程平叛。
大军在北郊大营誓师后,先头的四万人马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行伍绵延十数里,此时又至深秋,将士们迎着瑟瑟秋风,踏着脚下枯败的落叶,奔赴河北。
陈霂此次已是第三次出征,他褪下了龙袍,再披战甲,金色的帽盔难掩俊颜,锐利如鹰隼的眼眸中尽显王霸之气,跨于战马之上,英武之气不减当年。
走了半日,陈霂在队前转身回视,目光在人群中逡巡着,元南聿看到了,策马跟了过来,与陈霂并辔而行。
陈霂问道:“我军现日行能有多少里?”
元南聿道:“这几日天气不错,大约能行三十里路,从隆庆和保安调拨的人马,陈将军命他们日行五十里,再过几日,便能与我军汇合。”
“当是如此。”陈霂点了点头,转而又朝元南聿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已不知这是第几次看你穿骑装,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好看,这白袍银甲穿在你身上,真是如天神降世一般。”
元南聿正色道:“陈钱二位将军就在后头,你还敢这样油嘴滑舌?”
陈霂朗声笑了起来:“他们听到又当何,难道我说的不是实话?此番发兵河北,先头我还后悔,不该再让你到战场上涉险,但见你出了大营,便愈发神采奕奕,才知你生来就是个当将军的命,命中注定要护卫我大晟河山。”
元南聿不觉露出笑意:“此战你交给陈名琛便是,何苦再亲自上一次战场?”
“赵昶不过是个蠢货,若他趁此机会,答应朝廷的削藩条件,才是顺应天命,好歹也能保他全族的富贵,可他偏要逆天而行,上赶着要帮我在天下人面前立威。”陈霂面露不屑之色,转头看向元南聿时,却换了口吻,表情也变得亲厚起来,“除此之外,我此次出征,倒也真存了个私心。”
“什么私心?”
“我想与你真正并肩作战一次。”
后续的队伍还在路上,陈霂从景山调拨的卫戍军只带了行军粮秣,省去了千里馈粮的消耗,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快,比预期的日子还提前了两日到了河北地界。
他们在梨城驻军了三日,得知从隆庆和保安来的人马距他们不过四十里路程了,众人便放下心来,只待大军集结。
日落之后,陈霂在大帐中用过晚饭,叫侍卫把陈名琛找了过来。
陈名琛撩开帐幕,才走进帐内,就见陈霂正端坐于帐中的主座上,还未等他行君臣之礼,陈霂先道了句“免了罢”,让他在自己右手方的椅子上坐下。
陈霂抬眼看向他,问道:“付湛清可有消息了?”
陈名琛摇了摇头:“昨日前线来报,说上月付大人出使赵昶大营,已多日未有消息,直到前几日才得知,除了付大人自己,随同他一起去的两位文书,连同随从、护卫,都被叛将徐峰给杀了。”
陈霂先是一惊,后大怒,一掌重重的劈在了座椅的扶手上。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两军交兵自古以来的规矩,杀掉来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还会为自己招来大祸。赵昶这样做,如果不是狂悖至极,便是刻意痛下杀手,以谋大计。
陈霂问:“付湛清现在如何?”
“只听说人被扣了下来,虽说是死生不明,但想来赵昶初时不曾杀他,往后便也不会。”
当真是出师不利,赵昶囚禁付湛清,是给了朝廷一个下马威,若不能尽快救回付湛清,或是在用兵上扳回一城,恐怕会对军心不利。
陈霂双拳紧握,伏于案上问:“赵昶的叛军数月来连下威州,洺水,安平数城,又扣押了付湛清,你看此事眼下该如何应对?”
陈名琛道:“臣想那赵昶不敢杀付大人,是有意在试探朝廷的态度。”
陈霂“哦”了一声,既是向陈名琛发问,也是暗中喟叹陈名琛与自己不谋而合。
“叛军现在也吃不准,朝廷是否会再次派使前去招抚,无论我们是再度派出使者招抚,还是即刻用兵,都会陷入被动。”
“那依将军之意,该当如何?”
陈名琛从军多年,为大晟朝屡立战功,依他的本意,是宁愿与赵昶在战场上硬碰硬,也不愿意做那等低三下四央求别人的事,何况再派使者怕也是于事无补,还会有损大晟国威。
他拿不定主意,也不好在陈霂面前逞一时义气,正犹豫着如何应对,忽听身后有竹杖踏地的声音传来,扭头向身后看去,来人正是沈鹤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