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掌事女官(清穿) > 掌事女官(清穿) 第140节

掌事女官(清穿) 第140节

    那时候,老四可不就是一头小卷毛。
    康熙脑子转得快,又记起来一件事,应该就是胤禛出生那一年,乾清宫和奉先殿其实是有过地动迹象的。
    康熙带着满宫的人到南苑避了几个月,好在是虚惊一场。
    他心里隐隐清楚,这怕就是耿舒宁说的平定乱世,真龙传续了。
    康熙眼神复杂看了眼垂眸沉默的胤禛,那时他认定只有胤礽才是他的传续。
    却没想到,老天爷定下的天子,竟是他不怎么上心的老四,那他的胤礽就该死吗?
    胤禛抬头,温声安抚康熙:“皇阿玛,岁宁所言也未必就是真的,朕叫她受戒礼佛,是想让佛祖看着她一些,别叫什么魑魅魍魉钻了空子。”
    耿舒宁偷偷撇嘴,这是说她是鬼呗!
    她拼命给这狗东西抬咖,他倒是敢pua她,给她等着!
    但最了解康熙的还是自家儿子,康熙闻言,失笑摇了摇头。
    “真真假假也无妨,耿氏想起来的事利国利民,你也已经是真龙天子,无论做什么,你们都要谨言慎行,别辜负这份机缘就是了。”
    康熙不愿意听儿子废话,转头慈善问耿舒宁,“刚才你说那什么高产稻谷是怎么回事?”
    耿舒宁委屈摸了摸脑袋:“……您刚才赏奴才一颗棋子,奴才太激动,记不起来了。”
    您给我打傻的,您自个儿想去呗。
    康熙:“……行了,耿氏在温泉庄子祈福一年,回头还是到乌雅氏身边伺候吧,慈宁宫也有大佛堂,不耽搁你祈福。”
    无论如何,康熙是不能够看着耿舒宁独宠御前。
    只是看在耿舒宁功劳的份上,没必要拿出来说,回头他自有办法叫胤禛想明白。
    康熙不动声色想解决另一桩糟心事儿——
    “你们赶路也辛苦了,早些回去歇着,过几日乌雅氏千秋,叫老九……”
    胤禛见耿舒宁叭叭将老爷子脾气压了下来,心里哭笑不得之余,却不能眼睁睁看着耿舒宁一个人挣扎。
    他轻声打断康熙的话:“皇阿玛,张鹏翮给您进密折一事,他特地告诉了朕。”
    他微嘲轻笑,“就在朕告诉他,皇阿玛和朕都知道耿氏的事情,并且耿氏有大用处,绝不可泄露半分出去以后。”
    他定定看着康熙,“儿臣那日在龙舟上发作皇玛嬷的人,甚至发作廉亲王府还有老九、老十他们,不是恼羞成怒,是不得不为之。”
    张鹏翮密折能送来御前,谁也保不准他身边的人能守口如瓶,不会被人知晓。
    明知道耿舒宁重要,明明被皇上再三叮嘱,张鹏翮依然要给太上皇上密折。
    这已经不是头铁的问题,他是丝毫不把胤禛放在眼里。
    是挑拨太上皇跟皇上争斗,让其他人知道胤禛这个皇帝连个总督都管不住。
    一旦传出去,胤禛想留张鹏翮的命也是不能够,除非他不要自己身为皇帝的威严了。
    为了护住这个秘密,胤禛只能将所有人都发作了,暂时幽禁,引得人人自危,压下泄露的可能,免得事态扩大。
    康熙蹙眉,“治河一事暂时还没人能替代他,过去朕将他从刑部贬到兖州做知府,就是因为他不知变通,他身子骨又不是多康健……”
    一时之间,连太上皇都拿这小老头束手无策。
    耿舒宁恰到好处小小声建议:“太上皇和皇上若是做什么,动静太大了,不如叫张总督的家里人劝劝他嘛~”
    康熙没听懂。
    被耿舒宁吹了几天枕头风的胤禛听懂了,眸底闪过一丝笑意。
    他轻咳几声,轻声建议:“张鹏翮给您上了密折,都是不实言论,若人人都如此,岂不是要累坏了皇阿玛?”
    “可毕竟是密折,小题大做也容易叫人说嘴,皇阿玛若是以密旨取消张家女眷的诰封……唔,反正张鹏翮对女子也不放在心上,对他也算大惩小戒。”
    康熙:“……”再不放在心上,家里老子娘和夫人的诰命没了,也得跟他拼命吧?
    不过……反正是一家子在后宅里闹,张鹏翮绝不会拿这种家宅不宁和丢脸的事儿传出去。
    康熙看胤禛和耿舒宁的眼神愈发复杂,这俩混账玩意儿……倒是挺配,坏都坏作了一堆儿。
    等两人一前一后出去,在门口甚至都不避着他这老子,相视而笑,明显是打了胜仗的样子。
    康熙莫名被撑得想骂人。
    于是,在李德全从外头进来,问主子要不要见其他几位爷的时候,康熙冷笑。
    “叫他们滚回去闭门思过!”
    康熙越想越觉得叫耿佳德金这闺女出家,实在有点浪费。
    人老成精,他不是看不出耿舒宁故作娇憨的傻样儿。
    瞧那张嘴多会说,几句话就把他们爷俩都哄得发自肺腑地高兴。
    想狠心收拾她吧,又拿什么高产稻谷勾着人,叫爷俩不得不护着她,好叫她早点想起来。
    康熙摩挲着下巴思忖,这丫头要生个小阿哥出来,说不定比弘皙还叫人稀罕。
    正好,不是跟爱新觉罗有缘法吗?康熙心里哼笑。
    他叫李德全回来,低声吩咐:“叫人传消息给乌雅氏……”
    第73章
    御驾六月初八归京,满京城的权贵都知道皇上入了畅春园,都袖手瞧热闹。
    在众人看来,皇上虽已御极几年,皇位愈发稳当,但大多时候行事都太莽撞,完全比不上太上皇。
    身为皇帝,御下过于严苛,叫谁都讨不了好,动辄还会打别人脸,掌握部分权柄的皇亲国戚怎能不一直跟皇上作对。
    倒是没人敢抗旨,可廉亲王府与安郡王府关系亲近,安郡王掌正蓝旗。
    九贝勒是镶红旗的旗主,敦郡王是正红旗的旗主。
    剩余镶黄旗在太上皇手里,正白旗正黄旗在皇上手里,正红旗在简亲王手里,镶白旗在诚郡王手里,镶蓝旗在恒郡王手里。
    简亲王和恒郡王都跟九贝勒亲近,诚郡王则听太上皇的,可心里对自家四弟这个新帝也不服气。
    这相当于皇上以两旗之力,一下子得罪了三个旗主,实则对抗四旗。
    周边准噶尔和云南土司还虎视眈眈,一个不小心,导致八旗不稳,江山都有可能丢在皇上手里。
    众人笃定,这回皇上定讨不了好。
    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翌日一大早,畅春园里就出了数道谕旨。
    康熙取消了张鹏翮家眷的诰命,且并未以密旨的形式,反倒光明正大以张鹏翮治家不严的罪过,下了申斥旨意。
    同时,康熙还谕旨五台山、廉亲王府、九贝勒府、敦郡王府四处,剥去他们的一切差事,令其好好反省。
    谕旨没那么正式,只叫梁九功带着太监们以口谕形式传达,可康熙的刻薄劲儿分毫未变。
    新任廉亲王弘旺被训斥得痛哭流涕。
    允禟和允俄两人满头雾水,被训得面红耳赤。
    连五台山一直静心礼佛的郭络罗氏,不解之余都没忍住敲碎了好几个木鱼。
    最傻眼的是张鹏翮。
    他满心以为太上皇会警惕红颜祸水,万万没想到被皇上骂一顿还不够,又叫太上皇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埋汰了好一通,家中老母和夫人的诰命都丢了。
    当地还有其他诰命夫人,平日里都捧着张家婆媳俩呢。
    这回眼睁睁看着畅春园太监将诰命服侍抬出大门,张老夫人当时就气晕过去了。
    太监还没忘了私下告诉张夫人,她夫君都做了什么蠢事。
    特地强调,皇上此次南下欲行利国利民之举,却因手下人救了张总督,张总督恩将仇报,于太上皇面前挑拨,差点皇上坏了大事,导致朝廷要用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这一举措。
    太上皇念在张总督于治河有功的份上,小惩大诫,若将来张总督治河有功,诰命还能回来。
    张夫人知道是自家老头子犯了蠢,臊得想跟婆婆一样晕过去,奈何她身体太好,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伺候在婆婆跟前。
    等婆婆醒过来,张夫人立马把自家夫君做的蠢事,恨恨跟婆母说了个一清二楚。
    夏季正是治河的关键时期,张鹏翮差事忙碌,天上下刀子那也得在张伯行的督促下去衙门和河堤当差。
    很快就有人发现,在张家的诰命没了以后,及至夏季结束之前,好一阵子,张总督脸上脖子上总有些抓挠痕迹。
    最严重的时候还有巴掌印儿,瞧大小怎么也不可能是男人打的,叫属下臣工和河畔的兵吏看了一整个夏天的热闹。
    这样光明正大闹了一出,张家态度又格外愧疚,消息不免就传到了京城消息灵通的耳朵里。
    太上皇和皇上态度都强硬,知内情的不免纷纷猜测,皇上南下到底办了什么了不得的利国利民之举,心生忌惮,反倒不敢闹事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
    耿舒宁从畅春园出来后,一点没表现出对热恋男盆友四大爷的眷恋,拍拍屁股就回了温泉庄子。
    好不容易把康师傅敷衍过去,这会儿腻歪就是顶风作案,她还不想那么快入宫。
    她忙着呢。
    回到温泉庄子,耿舒宁先将巧荷和晴芳安置妥当,叫巧静收拾出了东偏院的侧房,给老梁氏祖孙俩住。
    九卫死伤不少,耿舒宁也去了一趟附近给暗卫供奉香火的寺庙。
    内务府的盈利一直有她的半分利,她额娘的嫁妆铺子,还有那些情报铺子也都有她的分红。
    她现在手头不缺钱,给暗卫上过香后,耿舒宁大手笔地添了好些香油钱,请庙里师父给她记得的那些暗卫都点了长明灯。
    既然有穿越,应该也会有投胎吧?只盼着这群忠心为主的暗卫下辈子投个好胎。
    回到庄子上以后,耿舒宁忙里抽空,还抄了《往生经》,供奉在西院里。
    林福给九卫补充了一个蓝翎卫的人过来,但这部分人还得先训练,她无法放心让他们近身伺候。
    她只能叫先前的老人在身边护卫,让巧静带人南下,去寻老梁氏的儿子梁辰。
    顺路可以将齐温澄给找回来。
    玉米已经不用找了,土豆和番薯还得找。


新书推荐: 捡到小夫君 暗火缠颈 我教日月竞风流【nph】 小叶子的秘密 名妓(1VN,轻微SM) 眉飛色舞(ABO NP文) 狗尾巴 [综英美] 哥谭打工人模拟器 出息的梨子 《她的聲音,教我怎麼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