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主事莫不是以为我在碾轮上画花纹,纯是为了好看来的?”明宝清有些无奈地说:“亏您还夸我蕙质兰心,聪明过人, 原来都是虚词。”
相处了几回, 明宝清品出宇文主事是个务实忠厚的性子,略微玩笑几句,他并不会生气, 反而一本正经同明宝清赔不是。
“的确是在下一知半解, 自以为是了。”宇文主事拱了拱手, 躬身捡起散在槽碾边的谷子。
严观见状快步走过去, 同宇文主事一道拣谷子。
方才他们拿了谷子来试磨,驴子蒙眼转了几圈,宇文主事凑上前去看, 见好些糠壳已经浮出来了, 随后又瞧见槽碾边有谷子掉落,是被碾轮推高后从槽碾冒出来的。
‘不妙啊, 再垒高就不好转了。’宇文主事皱了皱眉,直起身看那光秃秃的碾轮, 想起明宝清画在上头的一圈谷穗和麦芒, 不由得一拍脑门,对严观道:“你竟然都看得比我明白。”
方才运送碾轮来青槐乡的时候, 严观遇上了,掀开瞧了一眼,就问为什么没有把明宝清画的纹饰也做上去。
宇文主事那时道:“雕饰无用。”
而现在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无用的人,到底是对女娘存了轻慢之心。
他弯腰捡起一粒粒谷子的时候,脑海里忽然冒出自家弟弟靠在凭几上,散着雪白衣袍和墨色长发,懒洋洋说:“圣人是世上最英明,最尊贵之人,风月、权柄,她都能给我,阿兄问我为何甘愿背负佞幸之名?因为我本就甘之如饴,欲罢不能。”
宇文主事与弟弟差了好些年岁,正正经经是长兄如父,他自认不算古板,但也很不应该养出这么个明明能靠才学博得清名,却偏偏要爬上圣人床榻的混账东西。
“碾轮的尺寸磨得恰好,没有余地挡住冒上来的谷料,倒是废了。”严观惋惜的话语响起,宇文主事回过神来,说:“这是我自作聪明,这户部司里还有一个半成的碾轮,可以给你们。”
“明日方便去取吗?”严观道。
“方便倒是方便,我回去后让石匠把尺寸留好,细节就要你自己雕一下了,挂在户部司里,能雕细活的石匠都在替圣人千秋节雕东西,没有这个功夫。”宇文主事说。
“多谢主事。”明宝清说:“方才都是玩笑话,主事看得上我胡想的东西,我心里很高兴。”
“这碾轮碾米碾麦合用,你信不信,放在官窑碾细陶土,放在纸坊碾碎麻浆也很好用。”
宇文主事又说了句话让明宝清听不太懂的话,“这一课是你教我的,很受用。”
明宝清道:“碾细陶土我没想到,不过碾碎麻浆我想到了,青槐乡产麻产竹,我之前与里正闲话时,他也曾感慨纸价太贵,自家儿孙学字都不敢往大了写,虽有意在这处设一个小小纸坊,但一时找不到人来落实。”
因为这个槽碾只出了料钱,又是明宝清弄来的官匠,再加上宇文主事还露了面,同乡长吃了一杯茶,所以这个槽碾一半归了明宝清,一半归了未央里。
归了未央里的那一半,再由里正同几家有余钱的平摊了石料铁轴钱和买牲口的钱,及日后草料的耗费。
严观带来了一个石匠在新换来的碾轮上雕刻谷穗麦芒,他和明宝清坐在没搭好的矮围墙上,在这叮叮咚咚的声响里时不时说上几句话。
这样,严观就觉得很好了。
然后他扭脸,看见了文无尽与蓝盼晓手牵手来给明宝清送饭。
“严帅也在。”文无尽和蓝盼晓明明是一人一个食盒提着,却对严观道:“没有备你的饭。”
“备了的,那位的也备了。”蓝盼晓嗔怪瞧了文无尽一眼,示意了下在那边忙活的石匠,又对严观道:“只是些粗茶淡饭,因新榨了油来,所以就把小青鸟捉来的几只禾鸡给炸了,您凑合吃些,不要嫌弃。”
“怎会。”严观的口吻忽然变得硬邦邦,明宝清瞧了他一眼,又看看文无尽,觉得这两人碰在一起的氛围总是透着一股火药味,但又很好笑。
“咱们去树下吃吧。”明宝清说。
严观立刻说好。
文无尽那种阴不阴阳不阳的笑又深了一点,晃了晃与蓝盼晓牵在一处的手,道:“慢用啊。”
严观已经气饱。
“怎么了?”明宝清歪首看他,又递碗筷给他。
自从说出她曾有恩于他的事后,明宝清与他相处时就愈发自在了。
明宝清不相信无缘无故的好处,严观算是给了她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也因此,她这种歪歪脑袋,笑弯眼睛的神情多有展露,看得他心头震颤。
夜里梦见她的时候,一颦一笑愈发清晰,甚至连气味和触感都可以描摹,倒逼得他为了换衣方便而回家住去了。
“没事。”严观接过碗筷,说:“你方才提到纸坊是杜里正与文无尽一同开办的?”
明宝清点点头,说:“文先生的父亲早年间在郭氏的纸坊里做管事,写的关于制纸的手札有厚厚两大本,后来因为他与文先生的母亲相恋私奔,两人被逐出郭氏,这差事也就没继续再做了。”
“这倒是能成书了。”严观一筷子戳进禾鸡里,金黄的表皮顿时发出酥裂的声响,肉极香嫩多汁,滋味丰富,骨头都炸软了,他不禁赞道:“炸得倒是真够味。”